原创生态文学作品展播㉖丨从米脂到府谷:黄土高原上的生态蝶变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17:45 1

摘要:在未踏上榆林的土地之前,榆林于我而言,始终是一幅镌刻在记忆里的经典画卷:黄沙漫卷着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羊群在起伏的梁峁间缓缓蠕动,信天游的高亢曲调在空旷的天地间飘荡。然而,当我跟随“美丽陕西我先行”调研采访团一行,亲身走进这片土地,从米脂到府谷,一路所见所闻彻

从米脂到府谷

黄土高原上的生态蝶变

在未踏上榆林的土地之前,榆林于我而言,始终是一幅镌刻在记忆里的经典画卷:黄沙漫卷着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羊群在起伏的梁峁间缓缓蠕动,信天游的高亢曲调在空旷的天地间飘荡。然而,当我跟随“美丽陕西我先行”调研采访团一行,亲身走进这片土地,从米脂到府谷,一路所见所闻彻底颠覆了我对榆林的固有印象。原来这里早已不再是黄土与风沙的代名词,而是在“两山”理念指引下,正在奋力书写着生态治理与绿色转型传奇的热土。

米脂:红绿交融的生态诗篇

米脂,这座因“米汁如脂”而得名的古城,坐落在陕北黄土高原的腹地,无定河如一条银链,蜿蜒穿过这片古老的土地。历史上,米脂曾是北方民族兵戎相见的战场,也是革命志士辈出的热土。如今,它以红色为魂、绿色为笔,在沟壑纵横的黄土梁峁间,书写着“美丽陕西建设”的崭新篇章。

走进米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层层叠叠的梯田,宛如大地的指纹,记录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上世纪50年代,高西沟人首创“三三制”治理模式,即三分土地种粮食,三分土地种果树,三分土地植树造林,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更为后来的生态修复与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到了70年代,杨家沟人在红色旧址周边掀起“植树护坡”热潮,让革命老区的山头先绿起来。进入新时代,米脂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把生态脆弱区变成产业示范区,把红色圣地变成绿色高地。米脂人民没有辜负嘱托,他们以青山为卷,以汗水为墨,书写下绿色的奇迹;他们让荒山披绿,让峁梁复翠,使米脂县全县林草覆盖率达41.64%;他们守土有责、护土有方,把土壤侵蚀模数从每平方公里1.5万吨降至1万吨以下;他们抚平大地伤痕,重塑生态脉络,让希望的生机再度在这片土地上昂扬绽放。

如今,高西沟村已实现了从“山上光秃秃、沟里乱石头”到“层层梯田叠翠、颗颗金果飘香”的华丽转身。“过去种一亩玉米能挣300元,现在种一亩苹果能挣1万元左右。”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的话,道出了生态修复带来的经济红利。2024年,全村1000亩苹果总产56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5万元,村集体收入更是突破了80万元。这不仅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黄土高原变成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在川道地带,米脂县实施了“农光互补”项目,23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均发电3000万千瓦时,为村庄提供了清洁的能源;而板下套种的芍药、远志等中药材,则进一步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米脂的绿色转型,不仅仅体现在农业领域。全县发展芍药、远志、黄芩等道地中药材2万亩,建成初加工厂6家,中药材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新渠道。同时,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米脂县推出了“红色研学+生态采摘+民宿体验”的精品线路,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327.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72亿元。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让米脂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米脂的蜕变,不仅为革命老区推动生态修复与绿色产业相融合树立了标杆,也为全国生态脆弱区实现“绿富同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陕西经验。

米脂的生态蝶变,是“红色领航、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它告诉我们,生态修复与产业振兴并非不可兼得,只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就能在黄土高原上绘就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府谷:绿色突围的能源之城

如果说米脂的生态蝶变是一首悠扬的田园诗,那么府谷的绿色转型则是一部激昂的进行曲。府谷县是黄河入陕的首站,既肩负着筑牢国家区域性生态屏障的重任,又承担着保护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的使命。这座位于黄河岸边的能源大县,曾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面对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府谷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引,在传统产业升级中求突破,在清洁能源布局中谋新机,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县城绿色突围的新路。

走进府谷,首先感受到的是那扑面而来的绿色气息。黄河沿岸的生态廊道,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厂区屋顶的光伏方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储能设备、高效供热系统组成了“三位一体”的绿色能源网。

府谷县国神三道沟煤矿以采空区和塌陷区生态综合治理为突破口,成功打造了三道沟煤矿西尧沟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区。通过构建“顶部绿色种植、中部瓜果蔬菜、底部特色林果、四周林木防护”的立体生态空间布局,将昔日的塌陷土地变成了脱贫致富的“试验田”,为矿区生态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

府谷的绿色转型,不仅仅体现在能源领域。在兰炭生产线上,通过工艺革新,实现了煤炭的“吃干榨净”。清洁能源的加速崛起,为府谷注入了新的绿色动能。如今,府谷全县主城区清洁能源占比已提升至100%,成了实打实的“主力军”。废弃矿山的“重生”,则是府谷生态修复的又一亮点。曾经机器轰鸣、渣土堆积的矿山旧址,如今已披绿,郁郁林木渐成青山之姿。几千株果树在坡地间扎根结果,连片的蔬菜大棚里瓜果飘香,这里不仅成了黄河岸边的生态景观带,更蜕变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府谷的绿色转型,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区137台公交、69辆出租车换成纯电动车;社区垃圾分类准确率达80%以上,“低碳出行”“光盘行动”成了新风尚。从工厂到田间,从城市到乡村,绿色发展理念正扎根结果。如今的府谷,黄河更清、群山更绿、产业更优,这座能源之城正以转型的魄力与定力,在生态优先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生态共融:黄土高原的绿色未来

从米脂到府谷,我见证了黄土高原上两场截然不同却又异曲同工的生态蝶变。米脂以红色为魂、绿色为笔,书写着生态修复与产业振兴的田园诗篇;府谷则以能源为基、绿色为翼,奏响了传统产业升级与清洁能源布局的激昂进行曲。两地的实践,共同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态与经济的共生共荣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米脂的苹果、中药材、红色旅游,府谷的清洁能源、生态修复、绿色生活,都在诉说着一个共同的故事:只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就能在黄土高原上找到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米脂与府谷将继续以“生态立县”为战略指引,围绕“红色米脂、绿色发展”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定位,以更高标准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以更实举措推进生态工程,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民更富。

从米脂到府谷,这不仅是一场地理上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让我深刻认识到,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并非一蹴而就的易事。此次“美丽陕西我先行”调研采访活动,让我对陕西的生态之变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从陕北的榆林,到关中、陕南,三秦大地上,一场关于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变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相信随着“美丽陕西建设”的不断推进,陕西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为全国的生态建设贡献更多的陕西智慧和陕西力量。(作者:史飞翔)

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我省以黄河流域为重点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陕西省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能力建设交流活动圆满举办

我国“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交出亮眼成绩单!(新华社)

来源:陕西生态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