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56 岁的王先生体检发现肺腺癌。还没等他缓过神,邻居就拍着他肩膀说:“我老家有个人跟你一样,查出来半年就没了,你抓紧时间享受吧。” 这话像块大石头压在王先生心口,他整天躺在床上不吃不喝,连医生安排的检查都不想做了。
去年,56 岁的王先生体检发现肺腺癌。还没等他缓过神,邻居就拍着他肩膀说:“我老家有个人跟你一样,查出来半年就没了,你抓紧时间享受吧。” 这话像块大石头压在王先生心口,他整天躺在床上不吃不喝,连医生安排的检查都不想做了。
好在主治医生反复解释病情,他才重新振作起来。现在坚持治疗快一年,肿瘤非常的稳定,医生都为他高兴。
好多患者一确诊,就追着医生问 “我还能活多久”,别人随口说的一句话,就能让他们彻底没了治疗的信心。但 “还能活 XX 天” 这种说法,本身就不靠谱,背后藏着 3 个大坑:
1、把 “群体数据” 当成 “个人答案”
网上经常能看到 “癌症平均活 3 年”“晚期癌活不过 1 年”。这些数字是怎么来的?其实就是统计了 1000 个患者,算出平均存活时间。但这 1000 个人里,有人活了 5 年,有人只撑了 3 个月,差别大着呢!
举个例子,同样是晚期肺癌,有人抽了几十年烟,还有糖尿病,治疗反应大,恢复就慢;有人不抽烟,身体底子好,吃靶向药效果特别好,活 3 - 5 年甚至更久都有可能。这些平均数据,只是医生制定治疗方案的参考,可不是给你 “判死刑” 的依据!
2、忽视 “治疗的改变力”
10 年前,晚期肝癌可能真的只能活半年,但现在有了靶向药、免疫治疗,还有微创手术,不少患者能活 2 - 3 年,甚至带瘤生存;以前晚期乳腺癌容易复发,现在通过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很多人都能正常上班生活。
3、被 “负面情绪” 拖后腿
更要命的是,一旦信了这些话,很多患者就开始焦虑、抑郁,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甚至拒绝治疗,觉得 “治了也白治”。但实际上,坏情绪对治疗影响特别大!
焦虑会降低免疫力,让身体更扛不住治疗副作用;抑郁会让人失去信心,连按时吃药、复查都做不到,反而加速病情恶化。
有人会问:“都是同一种癌症,为啥别人能活 5 年,我却只能活 1 年?” 其实,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主要是这 3 个方面有差别:
1、癌症本身的 “恶性程度” 不同
不同类型的癌症,危险程度天差地别。比如甲状腺乳头状癌,被大家叫做 “懒癌”,恶性程度低,就算是晚期,做完手术再配合治疗,很多人能活 10 年以上,甚至能彻底治好。
但胰腺癌就不一样了,号称 “癌王”,长得快、治起来难,很多人发现时已经是晚期,生存期相对就短。
就算是同一种癌症,也分不同类型。比如肺癌里的小细胞肺癌,比非小细胞肺癌更容易转移;乳腺癌里的三阴性乳腺癌,比 HER2 阳性乳腺癌更容易复发。这些差异,从一开始就影响了生存期的长短。
2、患者的 “身体储备” 不同
同样的治疗方法,在不同人身上效果不一样,关键看身体底子,也就是年龄、基础病、营养状况这些条件。比如说:
年龄:60 岁的人如果身体没啥毛病,和 40 岁的人耐受力差不多,能扛住化疗;但 70 岁以上,还有冠心病、肾病这些慢性病,治疗时就得悠着点,恢复也会慢一些。
营养状况:平时胃口好、体重正常的人,免疫力强,治疗时不容易感染,副作用也小;但长期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的人,可能连一次化疗都扛不住,更别说延长寿命了。
3. 治疗的 “配合程度” 不同
就算癌症类型和身体条件差不多,治疗配合得好不好,生存期也大不一样。比如说:
有的患者严格按医嘱吃药、复查,有副作用马上跟医生说,治疗顺顺利利;但有的患者担心 “药吃多了伤肝”,偷偷减少药量,或者觉得 “没事” 就不去复查,等发现问题时已经晚了。
有的患者治疗期间吃得营养、睡得踏实;但有的患者还是熬夜、胡吃海喝,身体恢复得慢,病情反而加重了。
虽然没法直接告诉你 “还能活多久”,但医生判断病情时,主要看这 3 个关键指标,能帮大家更清楚了解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1、癌症的 “分期 + 恶性程度”
首先看 “分期”:癌症分早期、中期、晚期,发现得越早,治好的希望越大。医生会通过 CT、MRI 这些检查,看肿瘤多大、有没有扩散。
再看 “恶性程度”:医生会把切下来的癌细胞拿去化验,看看长得像不像正常细胞。长得越像正常细胞,恶性程度越低,长得越奇怪,恶性程度越高。
把这两点结合起来,就能大概知道病情严不严重。比如早期高分化肺癌,治好希望很大;晚期低分化胰腺癌,治疗难度就比较高。
2、患者的 “身体机能 + 基础病”
医生会通过 “体力状态评分”,看看患者身体到底咋样。能正常活动、上班的,说明身体好,可以接受强度大一些的治疗;连穿衣、吃饭都需要人帮忙的,身体比较弱,治疗就得保守一点。
同时还会看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如果控制得好,比如高血压患者每天按时吃药,血压稳定,治疗风险就小;但如果控制不好,比如糖尿病患者血糖忽高忽低,治疗时容易感染、伤口难愈合,会影响治疗效果。
3、治疗的 “响应情况”
治疗后的效果,比之前的检查结果更重要,因为这直接说明治疗有没有用,需不需要换药。比如说:
化疗或靶向治疗后,复查发现肿瘤变小了,或者肿瘤标志物,比如癌胚抗原 CEA、糖类抗原 CA125降低了,说明治疗有效,生存期可能会延长;
如果肿瘤没变小,反而长大了,或者出现新的转移灶,说明治疗效果不好,需要换方案,生存期也会受影响。
另外,能不能扛住治疗也很关键。如果没出现严重副作用,比如白细胞太低、肝损伤,治疗就能顺利进行;但如果副作用太大,比如化疗后一直发烧、吃不下饭,可能就得暂停治疗,也会影响效果。
刚确诊癌症,别急着问 “我还能活多久”。配合医生做检查,弄清楚病情;老老实实按医嘱治疗,别自己停药减药;治疗期间吃好睡好,增强抵抗力;要是焦虑了,多和家人、医生聊聊,别一个人憋着。
与其天天纠结能活多久,不如把每天的日子过好,认真治疗、好好生活,说不定能创造奇迹!
来源:陈晓斌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