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3日,央视播出大型季播节目《城市风华录》上海篇,走进“量子城市”首批应用场景——“美好生活掌中宝”曹杨新村。在上篇中,已紧随节目镜头,带大家沉浸式游览量子世界中的曹杨新村,领略了数字时代社区治理的全新图景。而接下来,节目将镜头从虚拟拉回现实,聚焦生活在这
9月13日,央视播出大型季播节目《城市风华录》上海篇,走进“量子城市”首批应用场景——“美好生活掌中宝”曹杨新村。在上篇中,已紧随节目镜头,带大家沉浸式游览量子世界中的曹杨新村,领略了数字时代社区治理的全新图景。而接下来,节目将镜头从虚拟拉回现实,聚焦生活在这片社区中的居民,听听他们眼中的“量子城市”与“美好生活掌中宝”,又藏着怎样的民生温度。
节目里有个颇为有趣的细节:在“量子城市”这样充满科技感的新潮命题下,节目组选取的访谈对象,却是在社区食堂里悠然用餐的阿姨爷叔们。这一对看似矛盾的组合,背后又蕴藏着哪些深意?本期,就带大家走近这些曹杨居民,看看“老”曹杨与“新”科技的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作为新中国首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自1951年诞生至今,已走过70余载春秋。从最初仅1000多户人家,发展到如今3.2万户的规模,社区里居住着近4万名老年人,老龄化率高达46.5%,这一数据显著高于上海全市平均水平。
虽然曹杨新村在70余年前就已经初具生活圈的雏形,但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对老年人而言,生活中的“不便”随处可见:部分高龄、失能老人行动受限,即便社区食堂近在家门口,也难以前往就餐;老年人就医需求频繁,却因不熟悉线上挂号操作,不得不反复往返医院,耗费大量等待时间;还有不少老人不擅长从网络获取信息,常常错过社区的活动通知与福利优惠。显然,如今的曹杨新村,单靠“按规范建好服务设施”,已远远无法满足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
曹杨一村 ©网络
面对这样的民生考题,上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将“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与“量子城市”建设深度叠加,用数字技术打破地理空间的阻隔、打通资源共享的壁垒、破解信息孤岛的困境,让社区空间的潜在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而曹杨新村,凭借其多年积累的高密度熟人社会网络,以及居民间深厚的集体认同感,成为社区数字化转型的理想“试验田”。“美好生活掌中宝”,正是量子城市建设中,为应对老龄化社会需求、依托“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场景打造的核心产品,它从可及性、便利度、精准度三个维度,对社区服务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升级,让老年人也能跟上数字时代的步伐。
在节目镜头里,曹杨新村的阿姨爷叔们格外热情,纷纷向“风华团”推荐起“美好生活掌中宝”里丰富多样的功能。对老年人来说,这个应用就像一位贴心的社区事务总管家,把“医、食、住、行、乐”五大类核心需求,都整合进了功能板块里。像医院挂号、长者送餐、日间照料、陪诊助行、活动预约这些老年人常用的服务,如今不用再找不同的平台、跑不同的地方,只需通过“美好生活掌中宝”这一个服务入口,就能一触即达,大大降低了老年人使用数字服务的门槛。
“长者送餐”与“活动预约”功能界面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考虑到老年人的消费习惯,“美好生活掌中宝”专门推出了“今日菜价”功能。每天,桂巷坊菜场里的实时菜价、平价菜单都会在上面更新,老年人无需再为对比菜价而来回奔波,购菜需求在家就能提前规划好,省心又省力。
不仅如此,“掌中宝”还主动联动社区里的商业资源,打造了“社区福利枢纽站”。每天在固定时间,社区食堂的满减券、早餐的暖心包子券等福利都会准时上线,这些贴合老年人生活的优惠,深受大家欢迎,也让社区的烟火气里多了份实惠。
“今日菜价”功能界面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央视节目中提到这样一个小插曲:社区食堂刚开放时,一度面临人气不足的问题。而“美好生活掌中宝”里的“社区议事厅”模块,恰好成了居民与社区沟通的桥梁。其中的“听我一言”功能,让老年人能轻松把“想吃老味道”“想要家常菜”的心声传递给社区工作者。社区根据这些反馈及时调整菜品,让食堂渐渐找回了“家的味道”,人气也慢慢旺了起来。
除了“听我一言”,“社区议事厅”里还有“看我一眼”“有我一票”等功能——“看我一眼”用来展示社区公告和优秀项目,让居民了解社区的新变化;“有我一票”则邀请大家为社区需求、建设方案投票。这些功能,既让老年人的意见被看见、被重视,也让曹杨新村长期以来的“社区参与”传统,在数字时代得以延续。
“有我一票”与“听我一言”功能界面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美好生活掌中宝”功能这么丰富,老年人能学得会、用得惯吗?
其实,大家完全不用有这个顾虑。就像节目里提到的,在1.0版本推出后,开发团队收到了不少老年人反馈“操作有点复杂”的意见。为此,团队反复打磨、不断优化,最终推出了更贴合老年人需求的2.0版本。那么,这个新版本在适应老年人使用上,到底做了哪些改进呢?
2.0版本的“美好生活掌中宝”,专门为老年人开辟了“长者之家”专属通道。进入这个通道后,界面变得更简洁,没有多余的复杂图标;文字放大了不少,看得更加清楚;操作步骤也进行了简化,每一步都直观明了,老年人不用再对着复杂的界面犯难。
“常规界面”与“长者之家界面”对比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居民学习使用“美好生活掌中宝”
©上海普陀·规划资源局官网
更具突破性的是,开发团队还为“美好生活掌中宝”量身打造了“沪小囡”和“申小宝”两个数智人小助手。这两个小助手不仅能识别文字指令,还能听懂语音,无论是查询社区设施、预约活动,还是反馈意见,都能帮老年人轻松完成,进一步降低了操作难度。
举个例子,如果老年人想找最近的食堂,只需轻轻点一下屏幕左下角的“沪小囡”图标,对着手机说一句“最近的食堂在哪里”,小助手就会根据老人的实时定位,计算出最近食堂的距离、所需时间,还能直接生成导航路线,真正实现“开口就能用”。
社区助理沪小囡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当“老龄化浪潮”与“数字化浪潮”历史性交汇,“数字鸿沟”成为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而“数字适老化”,不仅关乎技术的优化,更关乎社会的包容性发展。
在曹杨新村,“量子城市”不再是遥远的科技概念——通过“美好生活掌中宝”这个载体,它变成了老年人能摸得着、用得上的生活便利。从1.0版本到2.0版本,“美好生活掌中宝”的迭代,没有追求“酷炫功能”的堆砌,而是把更多心思花在“让老年人用得舒服”上。它没有让老年人被时代抛下,反而用更温柔的方式,帮他们留住了社区的烟火气与归属感。这份“数字适老化”的尝试,不仅让老年人真切感受到数字时代的温度,更是“量子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诠释。
看到这里,你是否也像央视“风华团”成员一样,对居住在曹杨新村的居民心生羡慕?别着急,“美好生活掌中宝”的精彩还远不止这些。下一期,就带你化身为游客,一起探索“美好生活掌中宝”里藏着的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来源:上海规划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