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渔渡镇:“每周一里”观摩找差距 人居环境整治绘新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6:48 1

摘要:“你看这青砖小院收拾得多利索,污水管网藏得也规整,咱们回去得好好学这‘门前五包’的法子!”近日,镇巴县渔渡镇花果村高粱湾小组热闹非凡,40 余名镇村干部围着整洁的农家庭院交流讨论 ——一场以“每周一里”人居环境整治为主题的现场观摩会正在这里举行,大家用“脚步丈

“你看这青砖小院收拾得多利索,污水管网藏得也规整,咱们回去得好好学这‘门前五包’的法子!”近日,镇巴县渔渡镇花果村高粱湾小组热闹非凡,40 余名镇村干部围着整洁的农家庭院交流讨论 ——一场以“每周一里”人居环境整治为主题的现场观摩会正在这里举行,大家用“脚步丈量成效、现场交流学经验”,为全镇人居环境长效整治找方向、定思路。

实地看:高粱湾里藏“妙招”

当天上午,镇领导班子成员、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及镇属各站所负责人组成的观摩组,沿着高粱湾的通村路缓缓前行,重点查看了3个人居环境整治核心点位。不同于以往“临时清扫”的突击效果,这里的整洁透着“常态化”的底气:农户门前没有一丝乱堆的柴草,墙角的绿植修剪得整整齐齐,原本容易积污的沟渠被青石盖板盖住,家家户户院墙上挂着的红色牌子格外显眼。

“这是我们的‘人居环境整治门前五包责任牌’,全镇100多户都挂了。”花果村党支部书记指着牌子介绍,上面清楚写着 “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包整洁、包设施” 五项责任,谁家的责任区出了问题,一看牌子就知道。跟着观摩组走进村民王大叔家,院子里的柴火码成了 “立方体”,窗台上摆着几盆多肉,“现在每天起床先扫院子,看着干净心里也舒坦,村里还评‘清洁户’,谁也不想落后!” 王大叔笑着说。

细打听:长效机制激活力

“光靠村干部盯着干,整治效果撑不了几天。” 在现场交流环节,花果村党支部书记分享的 “三字诀” 让大家眼前一亮。“‘包’字打底,村干部分片包抓 23 个村民小组,每片都有公益岗人员日常巡逻维护;‘牌’字提气,挂责任牌不是‘贴标签’,而是让村民知道‘自家门口自己管’;‘评’字鼓劲,每月评‘清洁庭院’,给获奖农户发洗衣粉、毛巾,年底还能优先评‘文明家庭’。”

这番话戳中了不少村支书的“痛点”。“我们村之前也清理过乱堆乱放,但没过多久又反弹,原来缺的就是这种让村民主动参与的机制。” 元坝村党支部书记边听边记,还掏出手机拍下责任牌的样式,“回去就跟村‘两委’商量,咱们也搞起来!”

深交流:找差补弱谋新篇

“观摩不是‘看风景’,是为了找差距、补短板。” 在随后的点评会上,镇党委书记开门见山。各村(社区)负责人轮流发言,话语里既有“干货”也有“实在话”:“我们村清理了12处残垣断壁,但没像花果村这样搞微景观,看着少点‘烟火气’”“部分偏远小组推进慢,主要是村民意识还没跟上”…… 大家坦诚晒问题、聊困惑,还围绕“怎么把整治和村落风貌结合”“如何让公益岗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热烈讨论。

针对下一步工作,镇领导提出明确要求:要把“村民主体”放在首位,通过村头宣传栏、大喇叭广播、积分奖励等方式,让“自家环境自家管”的观念深入人心;要在 “景观化”上下功夫,利用闲置瓦罐、旧木料打造小花园、小菜园,让“小整治”带来 “大变化”;要健全“长效化”闭环管理,每周开展“回头看”,每月进行评比通报,坚决防止“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恶性循环。

夕阳下的高粱湾,炊烟袅袅、道路整洁,农户门前的责任牌在余晖中格外醒目。这场“行走的观摩会”,不仅让渔渡镇的镇村干部找到了人居环境整治的“金钥匙”,更凝聚起 “人人参与、久久为功” 的共识—— 随着“每周一里”活动的持续推进,一幅“村美、户净、人和”的乡村新画卷,正在渔渡镇的山水间徐徐展开。(王克华)

责编:刘朋涛

编辑:张瑶

来源:陕西政企网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