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到底!以军控制巴勒斯坦人的手机,直播内塔尼亚胡的疯狂演讲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17:07 1

摘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演讲风波。这不是什么好莱坞剧本,而是赤裸裸的现实——一场国际舞台上的孤立与对抗,让人看得心惊肉跳。

编辑:欣阅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演讲风波。这不是什么好莱坞剧本,而是赤裸裸的现实——一场国际舞台上的孤立与对抗,让人看得心惊肉跳。

核心观点没变:内塔尼亚胡的强硬立场引发全球抗议,他用科技手段强行传播声音,但换来的却是更深的分裂。

9月26日,联合国大会厅里,内塔尼亚胡面对的不是熟悉的外交礼仪,而是外交官们义无反顾的集体退场。当这位以色列领导人站在演讲台前,面对空荡荡的会场,他却在演讲中宣布了一个更为令人震惊的行动:他命令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地带安装了大型扬声器,将他的演讲实时播放到加沙的废墟之上。

但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他的办公室随后透露,以色列国防军不仅控制了加沙的扬声器,还控制了巴勒斯坦人的手机,通过这些设备"直播"了他在联合国的演讲。

演讲开始后,一个超现实的场景出现了。联大会场内部,大片大片的区域变得空空荡荡。这不是偶然,而是一场无声的抗议,一次规模浩大的外交官离席事件。

来自超过50个国家的上百名外交人员,用起身和离开的动作,表达了他们对加沙军事行动及其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的最终态度。

会场外,纽约的街头则被另一种声音占据。抗议者高举标语,他们的诉求简单而直接:“立即解放巴勒斯坦”,并呼吁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

人群中,一位叫谢里夫·纳塞夫的抗议者认为,内塔尼亚胡真正该去的地方是海牙国际法庭。而另一位名叫梅根·弗雷戴特的女士,则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这位总理到来的“愤怒与恶心”。

一个令人心碎的标语尤其引人注目,上面写着:“婴儿奶粉也是给哈马斯的吗?”这句质问,像一把尖刀,刺破了所有复杂的政治辞令,直指战争中最无辜群体的苦难。

然而,在这片全球性的谴责声中,会场的上层区域却传来了零星的欢呼。

鼓掌的人是以色列国内的极右翼政治人物,包括国家安全部长伊塔马尔·本·格维尔与财政部长贝扎莱尔·斯莫特里奇。

这些人的政治立场是吞并约旦河西岸的极端主义。他们的欢呼,恰恰揭示了这场演讲的真正听众——并非那些离席的国际外交官,而是国内的强硬派基本盘。

内塔尼亚胡的言辞也印证了这一点。他痛斥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行为,甚至用“疯了”这样的词汇来形容。

这种愤怒的咆哮,不是为了说服世界,而是为了在国内塑造一种被围困下的“光荣对抗”叙事。这场演讲的成功,不在于赢得国际认同,而在于它巧妙地将国际社会的谴责,转化成了献给国内支持者的一场政治秀。

废墟上的高音喇叭

当纽约的会场陷入沉寂时,另一个战场上的“声音”却被强制打开。演讲的第二重身份,是一件高科技的心战武器,它的目标是加沙地带的民众。

以色列军方在加沙的废墟之间,部署了多辆装有大功率扬声器的卡车。内塔尼亚胡的声音,就这样通过物理手段,粗暴地侵入到这片土地的每个角落。这已经不是广播,而是一种声波轰炸,意在剥夺人们沉默的权利。

更具侵入性的手段,发生在数字领域。有报道指出,以色列国防军控制了巴勒斯坦人的手机网络,强制将内塔尼亚胡的演讲“直播”到每个人的掌中。

许多加沙居民收到了看似来自“官方”号码的短信,里面附带着一个演讲链接。他们的个人通讯设备,在一瞬间从信息工具,沦为了被控制的枷锁和心理施压的端口。

这种做法,甚至在以色列军方内部都引发了异议。一部分高级军官私下认为,这个广播行动简直是“疯狂的”,它没有任何实际的军事价值,反而只会加剧人道主义危机。

以色列官方的说辞,是将此举定义为向加沙“传递和平信号”。而这个“和平”是有条件的:哈马斯必须交出武器并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

然而,这场声势浩大的技术渗透,最终却撞上了一堵名为现实的墙。一位名叫莱拉·卢卡的加沙居民表示,由于电力和网络早已中断,她根本无法接收到任何信息。

这揭示了整个行动的核心:它在乎的并非内容是否“被听到”,而是“强制广播”这个行为本身所展示的绝对控制权。

谁是真正的骗子

演讲的第三重功能,是作为一颗精心调制的“定心丸”,试图安抚以色列国内的焦虑情绪,同时为持续的军事行动赋予合法性。其内容充满了矛盾的修辞。

内塔尼亚胡在演讲中特意切换成希伯来语,直接向被扣押在加沙的人员喊话,深情地承诺“一秒钟都没有忘记你们”。这番温情脉脉的表白,似乎充满了关怀。

可就在会场里,一位名叫伊拉娜·格里茨夫斯基的女士,当场崩溃哭诉。她曾是被扣押的一员,她的伴侣至今下落不明。她对着全世界的镜头,指责内塔尼亚胡是“骗子”,根本没能兑现带回所有人的承诺。

同样分裂的,还有关于“和平”的论调。演讲一边释放着所谓的“和平信号”,一边又发出毫不掩饰的军事威胁,宣称哈马斯的叶海亚·辛瓦尔、真主党的哈桑·纳斯鲁拉等人“完蛋了”。

他誓言要“完成在加沙的任务”,并警告说,如果条件得不到满足,以色列绝不收手。这表明,他所定义的“和平”,不是平等的和解,而是基于一方彻底投降的单方面胜利。

为了将这种逻辑正当化,内塔尼亚胡甚至抛出了一个极端的比喻。他将建立巴勒斯坦国,形容为“9·11”之后在纽约旁边建立一个“基地组织”国家。

这种论述,在为自身行动辩护的同时,也彻底堵死了任何对话的可能。它为国内民众构建了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敌我世界,从而凝聚支持、转移矛盾。

讽刺的是,国际刑事法院(ICC)早已对内塔尼亚胡发出了通缉令。尽管由于美国并非缔约国,在纽约执行逮捕令存在法律障碍,但这道通缉令本身,就是对其“正义”叙事的最大否定。

结语

回看这场发生在联合国的演讲,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它并非一次失败的外交沟通,而是一次成功的“武器化”应用。

作为“隔离墙”,它隔绝了外部批评,巩固了国内基本盘。作为“心战喇叭”,它在物理和心理上侵入了加沙。作为“定心丸”,它用矛盾的叙事安抚了内部的焦虑。

然而,这三张精心绘制的面孔,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悲剧。当语言、技术不再被用于连接和理解,而是沦为分裂、控制和自我催眠的工具时,无论其声音多么响亮,最终也只能在历史的空谷中,留下一段孤独而疯狂的回响。

来源:影史奇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