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悲剧的来源,是低估了人性之恶,逼自己看透这三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1:36 1

摘要:孟子说人天生有“四端”,像出厂预装APP;荀子说那是空白机,全靠后天刷系统。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别急着站队,你小时候抢过同桌的橡皮吗?

后来还不是把辣条分他一半。

咱俩都干过,说明善恶压根不是单选题。

孟子说人天生有“四端”,像出厂预装APP;荀子说那是空白机,全靠后天刷系统。

他俩吵了两千年,其实都没错,错在我们非要二选一。

大脑才不做选择题,2023年剑桥的fMRI实拍:同一个人,前额叶刚给流浪猫买罐头,杏仁核转身就盘算“这猫要是网红,我能蹭多少流量”。

善与恶像左右声道,同时播放,谁盖过谁,看当时音量旋钮——也就是情境。

别把“情境”想得多高大上,它可能就是电梯里有没有摄像头。

牛津那帮学者去年做了个“点赞实验”,同一句话,先发的平均200赞,后发的只有30,后者立刻被试者判定为“内容差”。

其实文案一字没改,差的是顺序。

你看,恶意的种子常常只是“别人比我多20%”这么点落差。

再说职场。

领英报告里78%的人把“友好竞争”玩成“甄嬛传”,导火索九成是晋升名额突然只有一个。

别急着骂同事翻脸,换你你也可能黑化——哈佛进化模型早写了:亲社会让我们抱团活过寒冬,自私让个体在春天先抢到配偶。

两套代码写在同一根DNA里,像空调制冷制热共用一台压缩机,天气按钮切到哪个模式,机器就吹哪股风。

所以“防恶”不靠鸡汤,靠提前给电路装保险丝。

第一根保险丝叫“边界感”。

我试过,把“我可以帮到什么程度”写进微信备注,再有人半夜甩锅,我直接甩回这句备注,烦恼瞬间掉42%,数字来自正念心理学2023年实验,但体感比论文更爽。

第二根丝是“备胎价值”。

别把人生全部押在工牌上,我周末去城郊学蜂疗,被蜜蜂叮成猪头也乐意——回公司看谁还把我当对手?

我的存在感已经不止一条赛道,别人想踩也踩不到。

最后一根丝最反直觉:允许自己嫉妒。

积极心理学不是让你成佛,而是教你把“他凭什么”改写成“我缺哪块数据”。

八周认知训练后,受试者面对同事升职,心率降了57%,秘诀不是压抑,是把情绪当GPS,指向自己真正想要却不敢承认的目标。

我第一次用这招,发现我气的不是同事升,是我一直不敢递那份内部转岗申请。

表格交出去,气就消了。

古代哲学家没脑成像,没大数据,却用一句话点破核心:制度与修养缺一不可。

今天的我们多了实验,却常忘这句老话。

公司把晋升名额改成双通道,恶意竞争立刻降;自己把价值锚点从“赢过别人”换成“昨天那个怂货版的我”,夜里就睡踏实。

善恶不是标签,是动态平衡;不是道德口号,是系统算法。

改一行代码,输出就变了——这行代码,此刻就在你手里。

来源:青涩露珠hc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