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的聚光灯下,素人的走红正呈现为光谱的两极:一端是深谙流量之道、主动展示自我的追梦者;另一端却可能是全然无意、仅因一份真诚的日常记录而意外触动人心的普通人。他们目的各异,却同样突破了圈层,引发广泛共鸣。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大众怎样的审美与情感需求?
他们目的各异,却同样突破了圈层,引发广泛共鸣。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大众怎样的审美与情感需求?
文 | 朱星原
互联网的聚光灯下,素人的走红正呈现为光谱的两极:一端是深谙流量之道、主动展示自我的追梦者;另一端却可能是全然无意、仅因一份真诚的日常记录而意外触动人心的普通人。他们目的各异,却同样突破了圈层,引发广泛共鸣。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大众怎样的审美与情感需求?
“鸡排哥”李俊永
最近景德镇的“鸡排主理人”李俊永时不时登上热搜。毫不夸张,他那小摊前,在高峰期根本看不到队尾,不少人刷着视频慕名来打卡,还有本地老顾客说:“他几年前就火过,味道一直靠谱。”
他总说“不炸到位我不会原谅自己”,油温和炸制时间差一点都不行;他还要求顾客装鸡排的袋子必须敞开,有回顾客慢了点装袋,他急得直念叨“你耽误我15秒,打乱我节奏了”,逗得周围人笑作一团。更绝的是,他像个“人体排队序号机”,手上炸鸡排的动作不停,但队伍顺序安排得井井有条。这夸张的动作,网友调侃他“演我工作状态”。
别看现在火了,李俊永的日子依旧连轴转:每天早上6点先出门卖肉夹馍,中午11点回家备鸡排食材,下午3点准时出摊,常常卖到晚上8点才收工。面对这么多人来买,他没飘,有人问“没想到会这么火吧”,他笑着回“都是大家给面子”。
城管来的时候,他也特别配合,人家说要规范摆摊、去申请固定区域,他连连点头“听安排”。现在他还开了社交账号,粉丝过了20万,头一条视频就提醒大家“别被冒充的骗了”,顺带喊大家来景德镇玩。
这个48岁的南昌人,在景德镇待了42年,凭一块6元的鸡排,把真诚、匠心与烟火气裹进油香里,网友直呼花6元买了鸡排,还免费看了脱口秀,大家追的哪里是鸡排,分明是这满满的治愈力呀!
45岁二胎妈妈“徐侠客”
上海的徐侠客是45岁的二胎妈妈,离职前是一名设计师,裸辞后开始挑战99种职业,她的视频没什么华丽辞藻,就是在呈现自己体验工作内容后,对着镜头说最朴实的体验感受,反倒戳中了好多人。
试完幼儿园保育员时,她直言“一天洗200条毛巾、走2万步,非常辛苦”;聊盒马烘焙岗,她说“40℃烘焙室和冷库反复切换,太考验体质了”;更揭露优衣库因超45岁3个月将她系统过滤的无奈。没有刻意煽情,却精准戳中年龄壁垒、体力透支等中年求职痛点。
但她也不光说难,还会给大家出主意:“星巴克、麦当劳兼职时间灵活,接娃不耽误,适合过渡;陪诊师听着好,可刚开始没客户,得慢慢熬。”视频下面总有好多评论,有跟她一样的妈妈说“太感同身受了”。徐侠客说:“我的初心是想给像我一样中年失业的姐妹说不要焦虑,只要放平心态,降低要求,还是能找到很多工作的,我先去给大家去体验一下,打个前锋。”这份真实,让她的自媒体不只是求职记录,更成了中年女性的情绪加油站。
食堂“杨阿姨”
大连理工大学博留食堂的杨阿姨,最近因一个“1分钱妙招”火了。有同学丢了校园卡,查消费记录时,发现卡最后两次消费是在博留食堂,金额都是0.01元——这其实是杨阿姨的“寻卡暗号”。
原来学生丢卡是常事,杨阿姨捡到后会先放失物招领处,但怕学生不知道卡丢在哪,就琢磨出刷1分钱留记录的办法,还特意跟经理商量确认可行。等失主来认领,她还会温和地问“不介意刷了两分钱吧”,细节里满是贴心。
这事还启发学校在各食堂推行“一分钱寻卡行动”,让这份温暖扩散。1分钱数额小,可藏在里面的用心与智慧,却成了校园里最沉甸甸的善意。
农民工川哥
农民工川哥是个B站百万UP主,他常年扎在工地的普通农民工,用午休那短短一两个小时,硬生生走出了一条从底层劳动者到百万粉丝博主的路。
最初拍视频,川哥只是想记录下工地生活,手机是最普通的款式,拍摄地点不是布满钢筋的施工台,就是临时搭建的板房宿舍。他从不刻意包装自己,镜头里的他,常常是刚放下工具、满脸汗珠的模样,唠的是“今天钢筋绑了多少根”“食堂的饭菜又涨价了”这类家常,分享的是工友间的趣事、收工后一碗热面的满足。截至目前,他已坚持更新将近1770条视频,每条播放量基本都能破万。
凭借这份真实,川哥的粉丝量一路涨到百万,还被央视新闻报道,受邀登上四川卫视农民工春晚。即便有了名气,他依旧没丢了工地的本职,无论直播还是视频也都是老样子,没有一点“网红架子”。他让更多人知道,哪怕身在工地、干着体力活,也能靠自己的双手,撑起家庭的烟火。
所以哪有什么网红的“魔力”啊!大家看到他们,不过是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他们带着生活的烟火气,说着最实在的话,做着最朴素的事。这份魅力,或许比任何精心打造的流量故事,都更为打动人心,也更为持久。
来源:新民周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