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山头上,挤满了“贴着线”走的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16:10 1

摘要:时隔多年,罗翔老师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罗老师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仅仅只是遵守法律,那么我们不应该赞美其高尚。事实上,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完全可能是一个“人渣”。

(一)

“法律并不是道德的全部,而只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

时隔多年,罗翔老师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罗老师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仅仅只是遵守法律,那么我们不应该赞美其高尚。事实上,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完全可能是一个“人渣”。

我觉得这句话背后的逻辑,其实反映了许许多多令人遗憾的现实,当今很多令公众愤怒的事情,就在于某天我们突然发现:

那些整天把漂亮话挂在嘴上的人,实际办起事来,却是踩着那条底线在敷衍你。

即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他们选择了“最下限”,他们选择了“紧紧贴着红线走”。

消费者口水费尽,最终却很难撼动其分毫,因为确实,拿着法律的放大镜去仔细审视,人家是没有逾越法律所规定的那条红线的,他们只是紧紧贴着那条线。

段永平经常把“本分”这个词挂在嘴边,非常推崇。我年轻时很是不以为然,现在却越来越觉得,这个社会上,能做到表里如一的“本分”,那真是百里挑一的稀罕。

就拿最近的一些新闻举例,譬如前些天西贝的贾老板自信满满地说:“我们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

后来经过媒体点拨,我们这些“外行”才明白贾老板的自信源于何处。

“何为预制菜”在当下就是一个纯粹的伪命题,因为我们国家如今连个真正的预制菜的法律标准都没有,那当然谈不上什么是,什么不是。

从法理上讲,贾老板的话确实挑不出毛病。但至少在我个人心里,贾老板就从“本分人”的名单中划掉了。

咱且不谈菜是不是预制,单论媒体深入后厨拍摄时,映入镜头的那桶转基因大豆油,说真的,已足够令我失望了。

毕竟,这不是人均十块钱的路边脏摊,这是人均100多的所谓“品质餐厅”。

如果你跟我掰扯转基因食品安不安全,就是离弦走板了。你知道,我想说的不是转基因大豆油安不安全的问题,我想说的是这一动作背后的做事逻辑。

逛过超市的人都知道,大豆油本身就已经是市场上最便宜的食用油了。别的不说,你们家做菜用大豆油吗?而在最便宜的食用油品类中,他们还选择了更便宜的转基因大豆油。

比转基因大豆油还便宜的食用油,恐怕只有地沟油了。

合法吗?当然是合法的。

没有哪一条法律法规,禁止餐饮机构使用转基因大豆油做菜。可是我们都知道,一家整天把“高品质”挂在嘴边的连锁餐厅,起码的本分是,不应该在顾客看不见的地方,用市面上最廉价的食材。

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在可操作的情况下,在可选择的种类中,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选择那个最廉价,自己利润最高的东西——

至少在我个人心里,这套做事逻辑,肯定算不上“本分”。

(二)

今天刷微博,看到这样一张图片,是上海闵行区一所小学校门外,无奈的家长们骑着电动车,给自家的小朋友送饭吃。

造成这一现象的缘由,是为这些学校配餐的绿捷公司,每日所提供的餐食,实在令小朋友们“难以下咽”。

我没有资格代表别人,但翻看那些上海家长发在小红书和微博上的餐食图片,至少,我是不愿意让自家孩子每天吃这样的饭菜。

能吃吗?

当然能。

好吃吗?

不好吃。

甚至,似乎也谈不上营养,在家长们曝光的餐食中高频率出现鸡米花、油炸鸡排、油炸鱼排及薯条等油炸食品。

至于卫生,我没吃过绿捷所供的团餐,不好主观评价,但上海相关部门刚刚通报了“学生午餐虾仁炒蛋变质发臭”的问题。

在互联网上,一众上海家长对绿捷所供餐食的不满已由来已久。许多上海家长反馈,孩子宁愿在学校里挨饿,也不愿意吃绿捷所提供的“AB餐”。

骂西贝易,撼绿捷难,家长们显然是清楚这一现实的,于是他们转而采用一种诡异的策略“借势”:

西贝事件发酵后,这些家长们纷纷呼吁,希望西贝能携其预制菜之丰盛,参与上海中小学校团餐的招标。

无他,孩子们至少能吃一个干净卫生。

西贝与绿捷,俩家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以某种异常讽刺的原因,形成了堪称黑色幽默的互文。

类似的新闻发生在2025年的上海,确实匪夷所思,也令人难以接受。毕竟,这是上海,这座城市一直是许多人心中“文明、法治、政务高效透明”的高地。

可上海的中产阶层奋斗半生,蓦然回首,却惊讶地发现,花了上千万买学区房之后,自己家小孩在学校里能够吃上一顿正常的餐食,竟是某种奢望。

代入其中家长的角色,确实是挺幻灭的。

西贝是不配和绿捷相提并论的,虽然表面上做的都是餐饮,但本质上这是两种全然不同的生意:

一个是“可吃可不吃”,而另一个则是“必须吃,不吃就没得吃”。

这种“事实性的垄断生意”,让企业在一开始就会意识到,决定规模与利润的,恐怕不是自身产品的品质与消费者的满意度。

所以,在好吃营养卫生这些标准内,他们确实可以“贴着线”走。

学生餐这块“肥肉”,是谁能把学生饭菜做的最好吃、最干净、最营养,谁就能中标的吗?

我并不是餐饮从业者,但是对于上面这个问题,我内心却模模糊糊有个答案。

我想起《大明王朝》里,胡宗宪说过一句话: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

您别问我。我也不知道问题该如何解决——我更懒得去琢磨,琢磨明白了也没人听我的呀!

甚至我觉得,有司如果去调查绿捷,或许会发现,这家公司的资质、招标流程,操作规范,账目税款,可能都是完全符合“规范”的。

扪心自问,根据咱这么多年的生活经验,你说真把绿捷换成红捷、黄捷、蓝捷,接手这份团餐的人,真的就不会再“贴着线”走了吗?

(三)

我常常觉得,当下中产阶层的焦虑不安就在于,你放眼望去,外面黑压压一片,全是紧紧踩在“红线”上行走的人。

无论你是住大上海的五星级酒店,还是厕身城乡结合部的廉价小旅馆,你身下的床单,可能都残留着上一位住客的不明体液,掀开被子,你都有同样的几率,发现一根来历不明的卷毛。

我知道你心里已经开始犯恶心了,但超哥劝你忍一忍,毕竟床单被罩又不入口。还记得几年前花总拍摄的那部火爆全网的纪录片《杯子的秘密》吗?

花总的摄像头里,都记录下了什么呢:

人均两千多,甚至四五千一晚的顶级奢华酒店,其实和廉价小旅馆的做法,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你就算出行只下榻大牌五星级酒店,可那又怎样呢?早晨刷牙的杯子,还不是用擦完马桶的抹布擦干的?

当整个行业都呈现普遍式的“塌方”时,作为一名没权力没背景,时间精力金钱都十分有限的普通消费者,你能怎么办?

这么说吧,大多数人甚至连和他们较真的“时间资本”都不具备,留给我们的只能是崩溃与幻灭。

它所带来的幻灭感,不是某个人的不幸遭遇,也不是某个行业所默认的潜规则,而是那个过于普遍,以至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轻松默写的“贴线逻辑”:

“高度重视→连夜排查→下架召回→深刻反省→完善机制→欢迎监督。”

有那么一阵,奋斗于北上广深的小镇做题家们,沉湎于一个“逃离县城婆罗门辖制”的集体叙事之中。说实话,我挺喜欢这个叙事的,因为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这里面,有对自我奋斗的肯定,也有对县城婆罗门的讽刺,但这里面的底色,是人们对于公平、公正、透明,没关系没背景没有当局长的老子也能办成事、吃饱饭、发大财的渴望。

但现实确实常常令我们感到某种幻灭。

你以为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凭借学历和财富积累,让自己跳出某种“踩线逻辑”,似乎能够跳脱出一个由“神仙坐骑”们垄断把持的“山头”。

但很遗憾,你总会在某个时刻,撞见摆上自己餐桌的那盘“臭虾”。

你瞧,长大以后,《西游记》就变成了一部不忍卒读的悲剧。

很多时候,我们的绝望和孙大圣是一样的,你誓死守护的人被摧残得遍体鳞伤,但兴风作浪的妖怪往往可以全身而退,只留下一句轻飘飘的道歉,便又回天宫享福去了。

于是,只留下筋疲力竭的你,独自面对前方道路上,剩余的八八六十四难。

劣质的饭菜,恰似一面折射我们身处所在现实的镜子,这面“镜子”破碎且污秽,但仍可照见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

无论你身处魔都还是妖镇,其实我们仍处于同一座“山头”之上。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来源:思维补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