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区卫生站的体检室内,70岁的孙阿姨总是那个“问题最多”的人。最近她听说隔壁小区的陈大爷居然通过一种神秘的“微生物疗法”,缓解了多年的肠道顽疾。本以为这是江湖偏方,可她没想到医生点头称是:“现在已经有多项临床研究证明,健康人粪便中的益生菌,确实能在医学上派上
在社区卫生站的体检室内,70岁的孙阿姨总是那个“问题最多”的人。最近她听说隔壁小区的陈大爷居然通过一种神秘的“微生物疗法”,缓解了多年的肠道顽疾。本以为这是江湖偏方,可她没想到医生点头称是:“现在已经有多项临床研究证明,健康人粪便中的益生菌,确实能在医学上派上大用场。”阿姨听得一头雾水,甚至还有些“反感”:自己的粪便竟然也能“入药”?这怎么看都不像正儿八经的医学手段!
粪便药,这听上去有点冲击的东西,正在全球医疗界兴起。尤其是肠道移植、菌群治疗,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概念,正在挽救一群群曾被“老毛病”困扰的人。到底粪便移植是科学还是迷信?什么疾病能用?副作用会不会很大?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令人瞠目结舌、却已悄然进入临床的新话题——人的粪便究竟怎么“入药”,它真的靠谱吗?
人们常说“百病起于肠道”,最新研究发现,肠道细菌的失衡与多种疾病紧密相关。但仅靠吃益生菌,或许远远抵不上“原汁原味”的健康菌群补充。你以为粪便移植是冷门疗法?恰恰相反,它正成为现代医学的主流疗法之一,尤其能帮上5种高发疾病的“大忙”。究竟是哪5种,让医生亲口点赞?本文答案可能颠覆你对“健康菌群”的所有想象!
说到“粪便入药”,其实指的是“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简称FMT),它并不是“拿粪便直接吃下去”,而是通过科学手段提取健康人粪便中的活性菌群,稀释、过滤、灭菌处理后,转移到患者的肠道中,帮助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
中国科学院的一项临床数据显示,经粪菌移植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提升36%,多项炎症指标明显下降。哈佛大学医学部报告也曾指出,FMT是目前针对某些肠道难治疾病少数能快速恢复肠道健康的方法,国际上已有5万+临床受益者。
医生解释,肠道像“土壤”,菌群是“种子”,而病变多以菌群失衡为始。精确“补菌”,可以修复受损的肠道屏障,有效抵抗复杂感染和慢性病过程。
坚持规范的“粪菌移植”治疗,经过近十年发展,已经在以下5种疾病领域“出圈”:
克服难治性肠道感染
最耀眼的战绩是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CDI)。该病传统抗生素治愈率不足60%,但FMT治愈率高达89.1%(《柳叶刀》)。这意味着,大量因抗生素无效而反复腹泻、甚至危及生命的患者,通过健康人的菌群补充,能快速恢复正常。
缓解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
中山大学消化医学中心公布,FMT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短期缓解率超过56%。对于依赖激素、反复发作的患者来说,是非常值得尝试的前沿方案。
改善顽固型便秘和肠易激综合征
规范的粪菌移植,能短时间内改善顽固性便秘人群的排便频率(平均每周增加3次),粪便细菌注入肠腔后,促进肠蠕动、改变微环境,是药物难以企及的效果。
辅助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相关症状
近年,《自然》杂志刊文发现,部分自闭症患儿的肠道功能障碍经过FMT干预后,情绪、社交能力、肠胃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虽然机制尚在探索,但菌群对大脑—肠道轴的影响不可低估。
助力代谢类疾病管理(如肥胖、糖尿病相关)
复旦大学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肥胖、糖尿病患者经FMT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提升22%,体重下降2.3公斤/3月。因肥胖者肠道微生态紊乱,“精准换菌”或将成为未来慢病管理趋势之一。
尽管“粪便移植”已成国际公认医疗手段,但并非人人皆宜。只有在顽固/反复性肠道菌群失衡、传统治疗无效时,医生才会推荐,且必须由专业医疗机构操作,用药者与供体都要筛查多项指标,保障安全。
权威建议如下:
首选三甲医院消化科、肠道微生态门诊;所有供体筛查均需排除病毒、寄生虫、耐药菌感染;手术/操作流程安全严谨,监控过敏、移植后炎症风险;非紧急患者不建议私自网购“益生菌制剂”或自行“移植”,以防携带病原微生物;如出现持续高热、腹泻、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复查;实际临床应用中,FMT仍需配合个体基础疾病及整体健康状态制定方案,切忌盲目跟风。
医学共识普遍认为——“粪菌移植”不是“偏方”,而是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巨大潜力已在多国得到验证,但也并非完全无风险,需要在专业医生团队评估后个体化施行。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一餐一饭、点点滴滴的肠道呵护中。如果你或家人正受肠道顽疾困扰,“粪便药”也许会成为备选之一。但请牢牢记住:具体健康状况还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消化科面诊,由专业医师评估与操作,切勿擅自尝试或轻信非正规途径。
粪便真的能“搞定5种病”?从文献和权威数据看,它已成为救治顽疾的利器。至于是否适用每个人,一切还要“量体裁衣”,科学理智选择。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Clinical efficacy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 recurrent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The Lancet.
3. 中山大学消化医学中心“FMT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前瞻性研究”
4.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Gastroenterology.
5.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d the gut microbiota: current perspectives. Current Opinion in Pediatrics.
6. Association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With Improvements in Metabolic Syndrome. Cell Metabolism.
7. 中华消化杂志《肠道微生态与胃肠道疾病》
来源:大唐说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