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6日凌晨,黄海西部海域的寂静被一连串炮声撕碎,韩国海军天安号护卫舰的机枪与舰炮先后7次鸣响,约60发弹药在夜色里划出火光,目标是一艘擅自越过“北方界线”的朝鲜德城号商船。
文 | 普朗鸣
编辑 | 普朗鸣
9月26日凌晨,黄海西部海域的寂静被一连串炮声撕碎,韩国海军天安号护卫舰的机枪与舰炮先后7次鸣响,约60发弹药在夜色里划出火光,目标是一艘擅自越过“北方界线”的朝鲜德城号商船。
这艘商船不仅闯入韩国宣称的控制海域5公里,还在韩军18分钟的广播警告里毫无回应,直到炮声响起才加速退回公海。
这是近三年来朝鲜船只首次跨越这条争议界线,看似一场“航道误闯”的意外,却让东北亚的局势瞬间绷紧,黄海这声炮,到底是孤立事件,还是朝韩冲突升级的开端?
根据韩国联合参谋本部事后发布的通报,天安号当时正在白翎岛东南15公里处执行日常巡航,作为韩国海军大邱级护卫舰,这艘舰配备了“密集阵”近防系统和127毫米舰炮,原本主要应对朝鲜的小型快艇威胁,这次却成了拦截商船的主力。
凌晨3时02分,舰上雷达发现德城号从西北方向驶入“北方界线”,起初韩军以为是渔船偏航,直到商船持续南下,距离白翎岛仅12公里时,才确认是朝鲜商船。
接下来的18分钟里,天安号通过国际海事通用频道反复广播警告:“你船已进入韩国管辖海域,请立即转向西北方向撤离,否则将采取必要措施。”
但通报里特别提到,德城号既没有回传任何信号,也没有减速或转向,甚至一度向西南方向微调航线,距离韩国海岸警卫队的巡逻艇仅8公里。
朝鲜商船这种不回应的态度,在军事敏感的黄海西部海域格外刺眼,因为2018年类似的朝鲜渔船越界事件中,船只收到警告后10分钟就撤离了。
而这次德城号的拖延,让韩军判断可能存在故意试探,直到凌晨3时20分,天安号接到韩国海军总部的授权后,才启动警告射击。
韩方先是用12.7毫米机枪向商船前方500米处发射20发子弹,见德城号仍无反应,又用76毫米舰炮向其侧后方海域发射40发炮弹。
炮弹落点与商船的距离控制在1公里内,既传递威慑又避免直接命中,火光与炮声在漆黑的海面上格外醒目,也就是在这时,德城号才开始转向,以12节的速度向西退回黄海公海,整个对峙过程刚好1小时。
事后韩军调取了事发海域的渔船轨迹,发现当时有13艘中韩渔船在附近作业,其中一艘山东籍渔船为躲避渔网,临时改变航向。
而德城号的原定航线本应在“北方界线”以北3公里处,正是为了避让这艘中国渔船,才临时偏航进入韩国控制海域。
韩军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坦言,从航线轨迹看,更可能是航道拥堵导致的误闯,而非刻意挑衅,但即便如此,这起事件仍被韩媒称为近三年来最危险的海上对峙。
但“北方界线”这条被韩国视为“海上边界”的线,朝鲜从始至终就没承认过,而它的由来,本身就藏着朝韩对峙的根源。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单方面在半岛西部海域划定了“北方界线”,这条线从朝鲜半岛西岸的仁川港延伸至白翎岛、延坪岛等岛屿,整体偏北,直接把白翎岛、延坪岛等前沿岛屿划归韩国控制。
其中白翎岛的位置最特殊,它距离韩国本土仁川约190公里,却离朝鲜西海岸仅15公里,站在岛上用望远镜就能看到朝鲜的南浦港,这个朝鲜重要的货运港口,所有进出船只都在白翎岛的视野范围内。
对韩国来说,白翎岛是监视朝鲜的前哨,岛上驻有韩军海军陆战队第6旅,配备“海星”反舰导弹和“铁鹰-2”防空系统,能覆盖朝鲜西部沿海的大部分区域。
但对朝鲜而言,这就是家门口的钉子,因此始终坚持自己的“南方界线”,主张以半岛西部海域的领海基线为界,白翎岛周边12海里都属于朝鲜水域。
两条“界线”的分歧,让这片海域成了朝韩冲突的高发区,2002年的延坪岛海战就很有名,当时朝鲜一艘巡逻艇越过“北方界线”,韩军虎头海雕级巡逻艇立即上前拦截,双方在距离延坪岛8公里处爆发近距离炮战。
韩军的巡逻艇被朝鲜炮弹击中引擎,3名士兵当场死亡,船体起火后沉没,朝鲜方面也有1名船员伤亡,巡逻艇受损后撤回。
事后双方都指责对方先开火,韩国甚至暂停了与朝鲜的所有民间交流,半岛局势紧张了整整半年。
更让双方结下死结的是2010年的天安号事件,同样是在白翎岛附近,韩国海军普相级护卫舰天安号在执行反潜训练时突然爆炸沉没,46名船员全部遇难。
美韩联合调查团队发布报告称天安号是被朝鲜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但朝鲜立即反驳,拿出当时所有潜艇都在港内维修的证据,还邀请国际专家重新调查,却被美韩拒绝。
这起事件至今没有定论,却成了朝韩互不信任的标志性事件,韩国此后每年都会在该海域举行天安号纪念演习,朝鲜则会同步开展反制军演,双方的海上对峙几乎成了例行公事。
这次德城号事件发生后,朝鲜官方虽然没有直接回应,但朝鲜中央通讯社在报道中提到韩国单方面划定的所谓北方界线无效,朝鲜对西部海域拥有主权。
这与过去的表态一致,却在当下的局势里多了几分火药味,因为朝鲜对韩国的定位,已经从同族同胞变成了敌对国家。
因为朝鲜今年修改的法律,彻底改变了对韩国的态度,而这种改变,让每一次意外都可能升级为冲突。
2024年上半年,朝鲜修改了《祖国统一法》,删除了所有关于民族统一和同族同胞的表述,明确将韩国定义为敌对国家,还规定对韩国的军事挑衅,可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措施。
朝鲜的强硬还体现在军事动作上,今年以来,朝鲜先后展示了新型驱逐舰、“火星-18”洲际导弹和无人攻击机。
甚至在与俄罗斯的“东方-2025”联合军演中,让俄军太平洋舰队的“瓦良格”号巡洋舰停靠元山港。
这是俄军主力舰首次访问朝鲜,双方还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协议,朝鲜获得了俄军的无人机导航技术。
而俄罗斯则得到了朝鲜生产的152毫米炮弹,这种合作让美韩阵营高度警惕。
韩国总统李在明上台后,曾多次提出恢复朝韩对话,甚至表示愿意提供经济援助,但朝鲜始终拒绝,还在公开场合称韩方的橄榄枝是伪装的和平,本质是为了麻痹朝鲜。
而且韩国这边也没闲着,为了维系美韩同盟,韩国今年不仅参与了美日韩三国军演,还在黄海前沿增加了军事部署。
除了天安号这样的护卫舰,还在白翎岛部署了新型“天弓-2”防空导弹,甚至把美国的“萨德”反导系统的雷达探测范围调整为覆盖朝鲜西部沿海。
这种部署又反过来刺激朝鲜,形成你部署我就升级的恶性循环,就像这次德城号事件后,韩国立即在黄海举行了海上拦截演习。
而朝鲜则在第二天试射了一枚短程弹道导弹,落点距离韩国济州岛以东200公里处,双方的动作都在向对方传递不会退让的信号。
不过这场对峙还牵动着东北亚的区域安全,尤其是中国,黄海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航运通道,青岛港至韩国仁川港的航线每天有20多艘货轮往返,承担着中韩贸易30%的货运量。
事件发生后,中国海运企业立即将黄海中部海域的航行预警等级从蓝色提升至黄色,部分货轮为了安全,选择绕行朝鲜半岛东部海域,这让单程航行时间增加了3小时,物流成本上升约5%。
中国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示,朝韩双方应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解决分歧,避免局势影响区域航运安全和经济合作,毕竟对中国来说,黄海的稳定不仅关系到边境安全,还与对外贸易和能源运输紧密相关。
朝韩之间已经没有了对话缓冲,没有了互信基础,一次因避让渔船引发的偏航,就能升级为舰炮警告,一次警告射击,就能让双方立即启动军事反制。
半岛的和平需要多方努力,不能只靠军事威慑,更需要重建对话渠道,无论是中国呼吁的克制与沟通,还是联合国倡导的重启六方会谈,只有让朝韩坐下来谈,才能避免一次误闯引发一场冲突的风险。
毕竟,黄海不是谁的后花园,而是东北亚共同的海域,这里的平静,关乎每一个国家的利益,更关乎千万人的安宁。
信息来源
韩军方称对一越过海上分界线的朝鲜商船进行警告射击--《北京日报》官方账号
来源:普朗鸣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