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新华报业网刊发的云木长风创始人兼CEO、营销专家李思源关于《AI浪潮下中国品牌如何破浪前行》的深度访谈,获人民日报官方平台转发。在职业发展期间,李思源曾深度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十余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同时
近日,新华报业网刊发的云木长风创始人兼CEO、营销专家李思源关于《AI浪潮下中国品牌如何破浪前行》的深度访谈,获人民日报官方平台转发。在职业发展期间,李思源曾深度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十余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同时参与数百项省部级重要项目。在项目执行中,其核心作用体现在资源协同与执行推进:不仅参与协调政府部门、媒体机构、产业单位间的沟通衔接,还协助联动各方力量打通信息对接与执行落地环节,为重大活动营销策划、品牌形象传播提供关键资源支撑,积累了丰富的国家级项目资源整合与政企协作经验。此次转发不仅是对其访谈内容专业性、前瞻性的权威认可,更将中国品牌在AI时代的发展路径与核心机遇推向全国受众,为行业提供了兼具理论指导与实践价值的“破局指南”,引发市场与企业界广泛关注。
李思源访谈获人民日报转发关注
据悉,李思源的访谈内容基于腾讯与京东联合发布的《AI浪潮下的中国品牌》报告,聚焦国内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活场”的关键转型期,系统拆解中国品牌的发展痛点与机遇。访谈中,他首次明确提出“AI重塑品牌价值评价标准”的核心观点——报告数据显示,56%的消费者认为国内AI技术不逊于海外,3C数码、家电等领域甚至实现局部领先,这让中国品牌逐步摆脱“性价比”标签,以“技术领先”“创新力强”的新形象被市场认可;同时80%的用户已通过AI解决智能穿戴健康管理、AI洗衣机场景适配等日常问题,直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加速转型。
针对不同人群的差异化AI需求,李思源在访谈中提出“摒弃一刀切策略”的精准建议,为品牌提供了清晰的用户画像:30岁以上职场资深人士偏爱AI机器人、安全监控等“硬科技产品”,注重效率与安全感;30-39岁低线城市“当家掌柜”聚焦儿童教育、老人照护等家庭场景,本土化适配需求突出;30岁以下单身青年中,男性偏好AI电脑等娱乐产品,女性则倾向AI试妆、翻译机等便捷服务。这一细分分析被人民日报重点摘录,成为引导品牌“精准对接用户痛点”的重要参考。
面对“47%消费者认为产品必须融合AI技术但部分功能存‘噱头’”的行业现状,李思源提出“平衡技术创新与实用价值”的解决方案:既要让技术落地具体场景,如AI学习机聚焦“精准辅导”(报告显示学习/教育场景需求占比89%),避免无用功能堆砌;也要优化用户体验,为“当家掌柜”等群体提供“无需学习即可使用”的智能服务;同时兼顾短期与长期,短期解决健康管理、高效办公等成熟场景问题,长期布局AI平板、智能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超150%)等未来赛道。这一务实路径被业内视为“破解AI技术落地难”的关键思路。
在品牌传播层面,李思源指出微信生态(66%消费者获取AI资讯主渠道)、短视频平台(43%消费者获取AI资讯渠道)已成为核心阵地,并建议品牌跳出“参数宣讲”模式,用通俗语言解读技术——如向职场人展示“AI办公10分钟生成会议纪要”,向年轻女性演示“AI试妆3秒换色号”;同时依托官媒报道与深度解读,构建“专业又亲民”的传播矩阵。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报的转发本身即成为这一传播策略的生动实践,让“AI从抽象概念变为生活帮手”,而报告中“77%的消费者更信任技术科普内容”的数据,也印证了此类传播的必要性。
访谈最后,李思源强调中国品牌在AI浪潮中的核心机遇,在于“技术自信”与“用户洞察”的深度融合。当前65%的消费者期待AI带来更多革新产品,这份信任为品牌发展注入动力;而深耕中文语境交互、家庭场景适配等本土化优势,聚焦健康、教育、安全等民生需求,打造“有技术、有温度”的品牌形象,则是中国品牌实现全球竞争“破浪前行”的关键。
此次人民日报转发新华报业网访谈,不仅放大了李思源关于中国品牌AI发展路径的核心观点,更将行业共识从“技术跟风”引向“价值深耕”。不少企业表示,访谈内容为品牌制定AI战略提供了明确方向,而权威媒体的转发则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品牌AI创新”的信心,未来将结合自身领域落地“技术+场景+用户”的融合策略,助力中国品牌在全球AI竞争中占据主动。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