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语文第二单元 敢问会写,把家人写成 “小明星”(附作文模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20:05 1

摘要:“妈,这篇《夜间飞行的秘密》我读完了,可不知道该想啥问题…… 还有写‘我的家人’,我只会说‘妈妈很爱我’,写不出来具体的事……” 晚上,读课文的儿子小宇把书一合,小眉头皱成了疙瘩。相信不少四年级家长都有同感:孩子读科普、童话课文时,要么没思考,要么提不出问题;

图片由AI辅助生成

“妈,这篇《夜间飞行的秘密》我读完了,可不知道该想啥问题…… 还有写‘我的家人’,我只会说‘妈妈很爱我’,写不出来具体的事……” 晚上,读课文的儿子小宇把书一合,小眉头皱成了疙瘩。相信不少四年级家长都有同感:孩子读科普、童话课文时,要么没思考,要么提不出问题;写家人的作文,要么没特点,要么干巴巴像流水账。

别慌!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还有 “我的家人” 的习作,藏着 “学会提问 + 把家人写活” 的核心能力。今天结合新课标 “培养提问意识与人物描写能力” 的要求,把课文、习作、语文园地的复习,拆成 “孩子爱学、家长能陪” 的方法,一起看看~

一、基础知识:生字词 + 语句段,用 “游戏联想法” 记牢考点

很多家长觉得 “基础知识枯燥”,其实结合 “游戏、生活” 场景,孩子记得又快又开心。

(一)生字词:揪出 “课文里的关键宇”,用游戏记

第二单元的生字,和 “童话、科普、家人” 有关,家长可以这样带娃练: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相关:“荚、豌、僵”:“荚”(jiá)是草字头,想象 “豆荚(荚)像小草(艹)一样挂在藤蔓上”;“豌”(wān)是豆字旁,记 “豌豆(豌)是豆类(豆),形状弯弯(wān)的”;“僵”(jiāng)带单人旁,联想 “豆子躺在那儿,一动不动,像僵(僵)住了”。和孩子玩 “豆荚小剧场”,用玩具豆荚模拟豆子的状态,边演边记字,印象更深。

• 《夜间飞行的秘密》相关:“蝇、证、障”:“蝇”(yíng)是虫字旁,记 “苍蝇(蝇)是昆虫(虫)”;“证”(zhèng)是言字旁,想象 “要证明(证)蝙蝠的秘密,得用语言(讠)去说清楚”;“障”(zhàng)是左耳旁,联想 “障碍物(障)像山(阝)一样挡住路”。家长可和孩子用卡纸做 “昆虫、证明牌、障碍物” 的小道具,看到道具就说出对应生字,在游戏中记字。

• “识字加油站” 形近字:“注 — 驻、抄 — 钞” 等:这些字要么偏旁不同,要么部件有变化。和孩子玩 “找不同” 游戏:把 “注、驻” 写在卡片上,让孩子找偏旁差异(“注” 是氵,和水有关;“驻” 是马,和停留有关),然后造句 “河水注(注)入小河,士兵驻(驻)扎在营地”。通过找不同、造句,分清形近字。

(二)语句段背诵:2 个必考点,用 “画面还原法” 拿下

背诵不是 “死记硬背”,而是 “把文字变成画面”。

1.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 3 自然段(科技改变生活的描写):

“20 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 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家长可和孩子看科技发展的短视频(网络上有很多 “从登月到互联网” 的科普片段),当视频播放到 “登月、深海探测” 时,暂停讲解并带孩子读对应文字;播放到 “电视、飞机” 时,结合 “地球村” 的比喻,让孩子想象 “世界变成小村庄” 的画面。带着对科技的惊叹感背诵,孩子不仅能记住 “洞察、奥秘、地球村” 等词,更能体会科技的神奇。

2. “日积月累” 求知名言: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等。家长可给孩子讲名言背后的故事:古人如何 “好问” 求知,学者如何 “博学审问”。再让孩子用自己的话 “翻译” 名言,比如 “‘好问则裕’就是多提问,知识就会丰富”,在此基础上背诵,理解更透彻。

二、阅读理解:抓 “学会提问 + 说明 / 童话手法”,考点、模板全梳理

这单元核心是 “养成提问习惯,体会童话想象与科普说明方法”—— 符合新课标 “培养批判性思维与文学鉴赏力” 的要求。

(一)教学目标拆解:孩子要懂 2 点

1. 会提问:能从不同角度(内容、写法、启示)提问题,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会分析:能体会《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童话想象,《夜间飞行的秘密》的说明方法,感受科技与生命的美好。

(二)常考 4 大题型 + 万能答题模板(孩子一看就会用)

很多孩子读课文 “没思考,提不出问题”,模板能帮孩子把阅读方法和理解转化为规范答案。

题型 1: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 模板:我从______角度(内容 / 写法 / 启示),提出的问题是______(如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为什么第五粒豆最了不起?”“《夜间飞行的秘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例子(《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答案:我从 “内容” 角度,提出的问题是 “五粒豆分别去了哪里,有什么不同的经历?”;从 “启示” 角度,提出的问题是 “这篇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题型 2: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并解答。

→ 模板:我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是______(如 “蝙蝠是怎样用超声波探路的?”),因为______(能帮助理解课文核心内容),答案是______(结合课文内容,如 “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它就改变飞行方向”)。

例子(《夜间飞行的秘密》):

答案:我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是 “蝙蝠是怎样用超声波探路的?”,因为这个问题能帮我理解课文的核心科学知识,答案是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它就改变飞行方向。

题型 3:分析童话 / 说明文中的写法。

→ 模板:《》中,“” 这句话用了______(写法,如童话的想象、说明的举例子),写出了______(内容,如豆子的想法、科技的发展),让我感受到______(情感 / 特点,如童话的有趣、科技的神奇)。

例子(《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答案:《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豆子们想,我们得被射得最远才行” 这句话用了童话的想象手法,写出了豆子们的想法,让我感受到童话的有趣和豆子们的天真。

题型 4:联系生活,谈阅读感悟。

→ 模板:读了《》,我学到了(内容 / 道理,如提问的方法、科技的重要性),这让我想到生活中______(事例,如自己提问解决问题、科技改变生活的事),所以我以后要______(做法,如多提问、爱科学)。

例子(《呼风唤雨的世纪》):

答案: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我学到了科技让世界变得更便利,这让我想到手机让我们能和远方的亲人视频通话,所以我以后要爱科学、学科学,探索更多科技奥秘。

图片由AI辅助生成

三、习作 “我的家人”:孩子不会写人?这篇模板直接用

很多孩子抱怨:“家人每天都见,没啥好写的。” 其实关键是 “抓‘专属特点’+ 用具体事例 + 融真情实感”。

(一)作文 3 个提分要点:

1. 选 “专属特点”:不写 “妈妈很温柔”,写 “妈妈一笑,眼睛就弯成月牙,说话像‘小喇叭’,走到哪儿都能听见”“爸爸爱穿格子衬衫,肚子圆滚滚的,像个小西瓜”。

2. 用 “具体小事 + 多件事” 体现特点:比如写 “爱唠叨的妈妈”,讲 “早上催我起床、吃饭、带文具”“晚上催我洗澡、睡觉”,但结尾写 “妈妈出差,没人唠叨,我却觉得少了点什么”。

3. 藏 “细节描写”: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如 “妈妈皱着眉,用手指点着我的作业本:‘你看,又把 “贝” 写成 “见” 了!’”。

(二)作文模板:《我的 “小喇叭” 妈妈》

开头(引出人物,点出 “专属特点”):

我家有个 “小喇叭”,就是我妈妈。她的嗓门特别大,而且从早到晚,“喇叭” 就没停过,活像个移动的广播台。

中间(抓细节 + 讲小事,分 3 段):

• 段 1:早上的 “起床广播”

天刚蒙蒙亮,“小喇叭” 就开始工作了:“小宇!快起床!再不起,上学要迟到啦!” 那声音,像炸雷似的,能把我从梦里直接 “震” 醒。等我坐起来,她又接着喊:“快穿衣服!别磨磨蹭蹭的!”“刷牙要仔细,不然长蛀牙!”“早餐是鸡蛋和牛奶,快吃!” 我一边手忙脚乱地穿衣服,一边想:妈妈的 “喇叭” 功率也太大了吧!(动作 + 语言描写,体现 “爱唠叨”)

• 段 2:晚上的 “睡前广播”

晚上写完作业,我刚想玩会儿积木,“小喇叭” 又响了:“作业检查了吗?错题改了吗?” 我赶紧放下积木去检查。等我躺到床上,她又凑过来,声音放软了些,但还是 “广播” 模式:“被子盖好,别着凉。”“明天要带美术工具,别忘了。”“早点睡,不然明天起不来。” 我把头蒙进被子里,偷偷笑了 —— 妈妈的 “喇叭” 里,藏着好多关心呢。(事例 + 情感体现,让 “唠叨” 有温度)

• 段 3:妈妈出差后的 “安静”

上周妈妈出差,家里一下子安静了。早上没人催我起床,我差点睡过头;晚上没人提醒我盖被子,我冻得缩成一团。那几天,我总觉得家里空空的。直到妈妈回来,听到她熟悉的 “小喇叭” 声:“小宇,妈妈给你带礼物啦!” 我一下子扑过去抱住她,心里想:还是 “小喇叭” 妈妈在身边好,再唠叨我也爱听。(对比事例,抒发真情)

结尾(总结特点,抒发情感):

我的 “小喇叭” 妈妈,虽然整天唠叨,但每一句唠叨里都装着对我的爱。听着她的 “广播”,我觉得特别幸福,因为我知道,有她在,我就永远是被关心着的小孩。

(三)家长辅助小技巧:

• “家人观察日记”:和孩子一起观察家人,每天记一个 “专属细节”,比如 “爸爸喝咖啡时,会先闻一闻,再小口抿”“奶奶织毛衣时,手指像蝴蝶一样翻飞”,积累素材。

• “故事接龙” 游戏:孩子写家人时,和他一起 “接龙讲故事”,孩子说 “妈妈早上催我”,家长接 “催你的时候,她脸上是什么表情?” 引导孩子关注细节,让作文更生动。

四、语文园地:积累 + 运用,这些考点藏得巧

(一)“交流平台”:养成 “敢问、善问” 的习惯

语文园地教孩子 “从不同角度提问,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家长可和孩子玩 “提问挑战赛”:选一篇短文(如《蝴蝶的家》),两人轮流提问题,然后互相评价 “这个问题有没有价值,为什么”。通过比赛,让孩子学会 “多维度思考,提有意义的问题”。

(二)“识字加油站”:形近字,玩着记

“注 — 驻、抄 — 钞” 等形近字,除了 “找不同” 游戏,还能玩 “偏旁猜猜猜”:家长说 “和水有关的是哪个?” 孩子选 “注”;“和钱有关的是哪个?” 孩子选 “钞”。通过偏旁含义猜字,既记住字形,又理解字义。

(三)“词句段运用”:

1. 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那时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没有飞机,更没有宇宙飞船” 比 “那时没有收音机、电视、飞机和宇宙飞船” 更有气势,能突出过去的落后。家长可和孩子仿写排比句,比如 “春天的花园里,有粉红的桃花,有雪白的梨花,有金黄的迎春花,还有紫色的二月兰”,感受排比的节奏感。

2. 认识设问句,学会运用: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叫设问句。家长可和孩子玩 “设问句创作”:孩子问 “谁是家里最勤劳的人?” 然后自己答 “当然是妈妈,她每天都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通过创作,掌握设问句的用法。

(四)“日积月累”:求知名言,记牢用活

4 句求知名言要会背、会默、会运用:

•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多提问,知识就丰富;自以为是,知识就少。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广泛学习,详细询问,慎重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有智慧的人,不学习就不会成功,不提问就不会知道。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来就懂所有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家长可和孩子做 “名言情景卡”:遇到 “孩子提问时”,拿出 “好问则裕” 的卡片;孩子学习时,拿出 “博学之……” 的卡片,在情景中用名言,加深记忆与理解。

最后想和家长说:

晚上,你陪孩子练提问,他突然兴奋地说 “妈妈,我发现《蝴蝶的家》里,作者好多疑问都没解答,我要去查资料”;周末,孩子给你读《我的 “小喇叭” 妈妈》,把妈妈的唠叨写得又可爱又温暖;作文本上,他用 “小西瓜爸爸”“蝴蝶奶奶” 的比喻,连老师都笑着批注 “太形象了”…… 这些时刻,你会发现,第二单元的课文不是枯燥的考点,而是一扇扇窗:透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孩子看见生命的美好;透过《夜间飞行的秘密》,孩子触摸到科学的奇妙;透过 “我的家人”,孩子学会把身边人的爱写出来、讲出来。

你陪着孩子抠生字、练提问、写家人的时光,也不只是为了考试。当孩子能从 “好问则裕” 里懂得提问的价值,能把妈妈的唠叨写成温暖的故事,能读完课文后主动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 他其实正在学会:语文从不是书本里的硬任务,而是能探索世界、传递情感的桥梁;成长从不是孤单的旅程,而是能在文字里、生活中找到爱与智慧的过程。

所以,别觉得 “陪孩子复习” 是负担。你看,语文多好啊,它让孩子能勇敢提问探索世界,能懂得家人的可爱,能把平凡的日常写成闪光的故事。孩子的成长,就藏在这些被文字与热爱点亮的瞬间里;而你在台灯下陪他的模样,会是他回忆里最暖的那束光,像 “好问则裕” 的名言一样,温柔又有力量。

图片由AI辅助生成

来源:青山竹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