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冠之下(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7 07:42 1

摘要:我第一次见到昭阳公主时,她正把一支金步摇砸在御花园的假山上。碎珠溅到我脚边,我垂着眼跪下去,听见她用尖利的嗓音骂:“废物!连支步摇都拿不稳,留着你们何用?”

(一)

我第一次见到昭阳公主时,她正把一支金步摇砸在御花园的假山上。碎珠溅到我脚边,我垂着眼跪下去,听见她用尖利的嗓音骂:“废物!连支步摇都拿不稳,留着你们何用?”

周遭的太监宫女跪了一片,头埋得比我还低。我刚进宫三个月,还没摸清这位公主的脾气,只知道她是陛下最宠爱的女儿,性子骄纵得能掀翻御书房,却没人敢真管——听说她出生时,钦天监观星,说她是凤凰降世,能保大胤百年安稳。

“你,”突然一双绣着鸾鸟的锦靴停在我面前,“抬起头来。”

我攥紧了袖中的短刀,那是父亲留下的唯一念想。三年前林家满门被抄,罪名是通敌叛国,我藏在枯井里才逃过一劫,后来净身入宫,成了个最低等的小太监“小林子”,只为查清当年真相。

缓缓抬头时,我刻意让眼神显得怯懦。昭阳公主正歪着头看我,凤冠上的珍珠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晃,映得她脸色有些发白。她生得极美,眉如远黛,眼若秋水,可那双眼睛里的戾气,却比刀子还利。

“抬起手。”她又说。

我迟疑着伸出手。这双手曾握过剑,练过武,如今却要学着捻茶盏、递帕子,指节上的薄茧还没褪尽。

她的指尖轻轻划过我的掌心,冰凉的触感让我猛地一颤。“倒是双有力气的手,”她忽然笑了,那笑容里带着点说不出的古怪,“从今日起,你就伺候本宫吧。”

周围响起一片抽气声。谁都知道,伺候昭阳公主是个苦差事,前几个贴身太监不是被杖责就是被发去守皇陵,没人能撑过三个月。

我叩首谢恩,额头抵着冰冷的地面,听见她转身时,裙裾扫过地砖的轻响。

(二)

公主的寝殿比我想象中冷清。除了必要的陈设,几乎没什么女儿家的玩意儿,连梳妆台上的胭脂水粉,都像是摆设。

夜里我值夜,缩在角落的小榻上,不敢真睡。三更时,殿内突然传来响动,像是有重物落地。我连忙起身,借着月光看见昭阳公主跌在地上,正捂着胸口喘气,脸色白得像纸。

“公主!”我冲过去想扶她,却被她一把推开,声音嘶哑:“滚出去!”

她的力气极大,我踉跄着后退几步,撞在屏风上。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我看见她领口散开,露出的脖颈线条过于清晰,不像寻常女子那般柔和。更让我心惊的是,她手腕上竟有一道浅浅的疤痕,形状像是被利器划伤——那位置,那形状,竟和我父亲当年教我剑法时,不小心划到的伤痕有几分相似。

“你看什么?”她厉声喝问,慌忙拢紧衣襟。

我低下头:“奴才该死,惊扰公主歇息。”

她沉默片刻,忽然说:“扶我起来。”

我小心翼翼地扶她回榻上,指尖不经意间碰到她的腰,坚硬得像块石头。这绝不是女子该有的触感。

“去拿瓶烈酒来。”她躺好后,声音缓和了些。

我依言取来烈酒,她却让我退到屏风外。里面传来倒酒的声音,还有压抑的咳嗽声。我靠在屏风上,心跳得厉害。这位昭阳公主,分明有问题。

天亮时,青雀姑姑来伺候公主梳妆。她是宫里的老人,看着昭阳公主长大,对我这新来的“小林子”总带着几分戒备。

“公主今日气色不好,”青雀为她梳头时,语气带着担忧,“要不要请太医来看看?”

昭阳公主对着镜子,声音平淡:“不必,老毛病了。”

镜子里映出她的侧脸,我突然发现,她的喉结似乎比寻常女子要明显些。尤其是在仰头时,那一小块凸起若隐隐现。

我的心猛地一跳。一个荒谬却又无法抑制的念头涌上来:她会不会是……男子?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我压了下去。皇家公主怎会是男子?可若不是,她为何力气那般大?为何脖颈线条那般硬?为何寝殿里连件像样的首饰都没有?

正胡思乱想,青雀突然“哎呀”一声,梳子上缠了几根头发。她连忙想藏起来,却被昭阳公主看见。

“拿过来。”公主的声音冷得像冰。

青雀手一抖,梳子掉在地上。那些头发黑而粗硬,长度刚及肩——根本不是女子该有的长发。

昭阳公主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抓起桌上的玉簪就朝我扔来:“没用的东西!连看个梳子都看不住,拖下去杖责二十!”

我被两个小太监拖出去时,回头看见青雀跪在地上,浑身发抖。而昭阳公主背对着我们,肩膀微微颤抖,像是在极力隐忍什么。

(三)

杖责的伤不算重,却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昭阳公主在极力掩饰自己的身份。

伤好后,我对她愈发谨慎,却也更留心观察。她从不和宫妃们一起赏花,说是不喜喧闹;她的饮食极简单,从不吃那些油腻的点心;甚至连沐浴,都要屏退所有人,只留青雀一人在殿外守着。

更可疑的是,每月十五,她都会独自去后山的佛堂,一待就是一天。

我偷偷跟着去过一次。佛堂里空荡荡的,只有一尊观音像。昭阳公主跪在蒲团上,背对着我,正低声说着什么。我凑近了些,听见她在说:“皇兄,臣弟无能,三年了,还没查到当年是谁害了你……”

皇兄?臣弟?

我惊得差点踩翻脚下的石子。原来她真是男子!而且,当今圣上根本没有儿子,只有一位早逝的太子。难道……他就是那位传闻中“夭折”的太子?

三年前太子“病逝”,陛下才将刚出生的“昭阳公主”册封为公主,百般宠爱。若太子根本没死,而是被人换了身份,那当年的“病逝”,恐怕另有隐情。

而我林家灭门,恰好在太子“病逝”后三个月。这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联?

回到寝殿,我翻出藏在床板下的密信。那是父亲旧部辗转送来的,上面只有一句话:“太子之死,与林家案有关,查昭阳公主。”

当时我还不明白,为何要查一个刚出生的公主。如今看来,父亲早就知道了什么。

夜里,昭阳公主又发作了旧疾,疼得在床上翻滚。我壮着胆子进去,递上一瓶伤药——那是我用父亲留下的方子,自己配的,专治跌打损伤。

“这是什么?”她警惕地看着我。

“奴才家乡的土方子,治心口疼或许有用。”我把药瓶递过去,“奴才不敢欺瞒公主。”

她盯着我看了许久,接过药瓶,倒出几粒黑色的药丸吞下。过了片刻,她的呼吸果然平稳了些。

“你叫什么名字?”她突然问。

“奴才小林子。”

“我问你的本名。”她的目光锐利如刀。

我浑身一震,猛地抬头看她。她靠在榻上,月光照在她脸上,那双眼睛里竟没有了往日的戾气,只剩下疲惫和……一丝熟悉。

“奴才……奴才叫林砚。”我咬着牙,报出了本名。

她的瞳孔骤然收缩,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林砚……你是林啸的儿子?”

父亲的名字从她口中说出,我再也忍不住,屈膝跪地:“求殿下为林家做主!我父亲是被冤枉的!”

她猛地坐起来,胸口起伏:“你怎么知道……”

“臣女林砚,”我抬起头,泪水夺眶而出,“三年前林家满门被抄,臣女侥幸逃生,入宫只为查清真相。殿下既是太子,定知当年内情!”

她看着我,眼神复杂得让我看不懂。过了许久,她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彻骨的寒意:“你父亲通敌叛国,证据确凿,何来冤枉?”

“那是诬陷!”我急得声音发颤,“父亲一生忠君爱国,怎会通敌?定是有人栽赃陷害!”

她突然笑了,笑声里满是悲凉:“栽赃陷害?这宫里,最不缺的就是这个。你以为我为何要扮成女子?为何每月要去佛堂?因为当年害我皇兄的人,如今就坐在高位上,而我连为他报仇都不敢光明正大!”

原来,当今圣上并非他的生父,而是皇叔。当年先帝驾崩,皇叔篡改遗诏夺了皇位,还害死了真正的太子——他的亲哥哥。而他因为年幼,被忠心的侍卫换了身份,扮成刚降生的公主,才得以保命。

“你父亲确实是被冤枉的,”他看着我,眼中带着愧疚,“当年他发现了皇叔篡位的证据,想禀报皇兄,却被提前灭口。林家灭门,是为了斩草除根。”

我的心像被巨石砸中,痛得几乎无法呼吸。原来父亲的死,竟是因为这个。

“那殿下可知,是谁具体执行了灭门?”我攥紧拳头,指甲嵌进掌心。

他沉默片刻,说出一个名字:“镇国将军,赵康。”

(四)

赵康是皇叔的心腹,掌管京畿卫戍,权势滔天。当年抄我家的,正是他的部下。

我和“昭阳公主”达成了同盟。他需要我的帮助,查清当年皇兄死因的更多细节,找到能扳倒皇叔的证据;而我需要他的身份,接近赵康,找到他灭我林家的罪证。

他开始教我宫中的规矩,教我如何在复杂的朝堂中周旋。我才发现,他懂的远比我想象中多,不仅熟悉兵法,还对朝政了如指掌——若不是被隐去身份,定是位贤明的储君。

相处越久,我越发现他不像传闻中那般骄纵。他会在深夜偷偷练习剑法,剑招凌厉,带着一股隐忍的狠劲;他会在看到流浪猫时,悄悄丢块点心,眼神柔软得不像个“公主”;他甚至会在我为父亲流泪时,笨拙地递过帕子,说:“总会查清的。”

青雀姑姑看在眼里,对我渐渐放下戒备。有次她偷偷告诉我,当年换太子的主意,正是我父亲提出的。“林大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还说,若有朝一日太子能复位,定要还林家一个清白。”

我握着父亲留下的短刀,刀鞘上刻着的“忠”字,在月光下泛着冷光。父亲,您的心愿,女儿定会替您完成。

机会很快来了。赵康的生辰快到了,按例要入宫赴宴。昭阳公主以“身子不适”为由,让我替她去送贺礼——那是一柄镶嵌宝石的匕首,里面藏着微型的监听器,是我们费了三个月才做好的。

宴会上,赵康喝得酩酊大醉,和几个心腹吹嘘。我躲在廊下,借着送醒酒汤的机会,将匕首放在他的书房。里面传来他的声音,带着得意:“……当年林家那老东西,还想跟我斗?一把火全烧了,连条狗都没跑出来……哈哈哈,陛下赏的那座宅子,就是用林家的家产盖的……”

我的手死死攥着衣角,指甲几乎要掐出血。原来父亲不仅被诬陷,连尸骨都被一把火烧了!

就在我准备离开时,赵康突然走了出来,一把抓住我的手腕:“你这小太监,看着面生啊。”

他的力气极大,我疼得皱眉,却不敢挣扎。“奴才是昭阳公主身边的小林子,奉命来送醒酒汤。”

他眯起眼睛打量我,突然笑道:“这细皮嫩肉的,倒不像个太监。”说着,竟伸手要来摸我的脸。

我心头一紧,正想反抗,身后突然传来昭阳公主的声音:“赵将军,欺负本宫的人,问过本宫了吗?”

她不知何时来了,穿着一身明艳的红裙,凤冠歪斜着,眼神却冷得像冰。

赵康连忙松开手,讪笑道:“公主说笑了,属下只是跟这位小公公闹着玩。”

“本宫的人,可不是谁都能玩的。”她走上前,自然地挽住我的胳膊,力道却重得像是在警告,“林公公,我们走。”

回去的路上,她一句话都没说。到了寝殿,才猛地甩开我的手,胸口剧烈起伏:“你知不知道有多危险?赵康那老狐狸,稍有不慎就会被他看出破绽!”

“我没事。”我低着头,“匕首已经放好了,他的话,我都录下来了。”

他看着我,眼神复杂:“你就这么不怕死?”

“怕,但我更想为家人报仇。”我抬起头,直视着他的眼睛,“就像殿下想为皇兄报仇一样。”

他沉默了,过了许久才说:“以后不许再冒这种险。要查,我们一起查。”

那天夜里,我躺在小榻上,听着殿内他平稳的呼吸声,第一次觉得,这深宫似乎也没那么冷。

(五)

监听器里的内容越来越多。赵康不仅承认了灭我林家的罪行,还提到了当年太子“病逝”的真相——是被皇叔用毒酒害死的。甚至,他还和北狄私通,准备在秋收时里应外合,夺取皇位。

证据越来越充分,我们开始联络朝中不满皇叔的老臣,暗中布局。昭阳公主借着“公主”的身份,时常去太后宫里请安,实则是和老臣们传递消息。而我则利用“小林子”的身份,在各宫之间走动,收集更多证据。

离秋收越来越近,气氛也越来越紧张。皇叔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对昭阳公主的看管越来越严,连赵康都被调去镇守边关,明着是重用,实则是让他远离京城。

“不能再等了。”昭阳公主看着地图,眼神坚定,“中秋宫宴,是最好的机会。”

中秋那天,宫里张灯结彩,歌舞升平。皇叔坐在主位上,接受百官朝贺,满面红光。昭阳公主坐在他身侧,穿着华丽的礼服,凤冠上的珍珠晃得人睁不开眼。

我站在她身后,手心全是汗。按照计划,等会儿她会借着敬酒的机会,当众揭露皇叔的罪行,而埋伏在宫外的老臣们,会带着禁军入宫,控制局面。

酒过三巡,昭阳公主起身,端着酒杯走向皇叔:“父皇,儿臣敬您一杯,愿大胤国泰民安。”

皇叔笑着举杯,眼中却闪过一丝警惕:“皇儿有心了。”

就在两人酒杯相碰的瞬间,昭阳公主突然将酒泼在皇叔脸上,厉声喝道:“乱臣贼子!你也配当皇帝?”

满殿哗然。

皇叔又惊又怒:“你疯了?”

“我没疯!”昭阳公主扯下《凤冠之下》

(一)

我第一次见到昭阳公主时,她正把一支金步摇砸在御花园的假山上。碎珠溅到我脚边,我垂着眼跪下去,听见她用尖利的嗓音骂:“废物!连支步摇都拿不稳,留着你们何用?”

周遭的太监宫女跪了一片,头埋得比我还低。我刚进宫三个月,还没摸清这位公主的脾气,只知道她是陛下最宠爱的女儿,性子骄纵得能掀翻御书房,却没人敢真管——听说她出生时,钦天监观星,说她是凤凰降世,能保大胤百年安稳。

“你,”突然一双绣着鸾鸟的锦靴停在我面前,“抬起头来。”

我攥紧了袖中的短刀,那是父亲留下的唯一念想。三年前林家满门被抄,罪名是通敌叛国,我藏在枯井里才逃过一劫,后来净身入宫,成了个最低等的小太监“小林子”,只为查清当年真相。

缓缓抬头时,我刻意让眼神显得怯懦。昭阳公主正歪着头看我,凤冠上的珍珠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晃,映得她脸色有些发白。她生得极美,眉如远黛,眼若秋水,可那双眼睛里的戾气,却比刀子还利。

“抬起手。”她又说。

我迟疑着伸出手。这双手曾握过剑,练过武,如今却要学着捻茶盏、递帕子,指节上的薄茧还没褪尽。

她的指尖轻轻划过我的掌心,冰凉的触感让我猛地一颤。“倒是双有力气的手,”她忽然笑了,那笑容里带着点说不出的古怪,“从今日起,你就伺候本宫吧。”

周围响起一片抽气声。谁都知道,伺候昭阳公主是个苦差事,前几个贴身太监不是被杖责就是被发去守皇陵,没人能撑过三个月。

我叩首谢恩,额头抵着冰冷的地面,听见她转身时,裙裾扫过地砖的轻响。

(二)

公主的寝殿比我想象中冷清。除了必要的陈设,几乎没什么女儿家的玩意儿,连梳妆台上的胭脂水粉,都像是摆设。

夜里我值夜,缩在角落的小榻上,不敢真睡。三更时,殿内突然传来响动,像是有重物落地。我连忙起身,借着月光看见昭阳公主跌在地上,正捂着胸口喘气,脸色白得像纸。

“公主!”我冲过去想扶她,却被她一把推开,声音嘶哑:“滚出去!”

她的力气极大,我踉跄着后退几步,撞在屏风上。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我看见她领口散开,露出的脖颈线条过于清晰,不像寻常女子那般柔和。更让我心惊的是,她手腕上竟有一道浅浅的疤痕,形状像是被利器划伤——那位置,那形状,竟和我父亲当年教我剑法时,不小心划到的伤痕有几分相似。

“你看什么?”她厉声喝问,慌忙拢紧衣襟。

我低下头:“奴才该死,惊扰公主歇息。”

她沉默片刻,忽然说:“扶我起来。”

我小心翼翼地扶她回榻上,指尖不经意间碰到她的腰,坚硬得像块石头。这绝不是女子该有的触感。

“去拿瓶烈酒来。”她躺好后,声音缓和了些。

我依言取来烈酒,她却让我退到屏风外。里面传来倒酒的声音,还有压抑的咳嗽声。我靠在屏风上,心跳得厉害。这位昭阳公主,分明有问题。

天亮时,青雀姑姑来伺候公主梳妆。她是宫里的老人,看着昭阳公主长大,对我这新来的“小林子”总带着几分戒备。

“公主今日气色不好,”青雀为她梳头时,语气带着担忧,“要不要请太医来看看?”

昭阳公主对着镜子,声音平淡:“不必,老毛病了。”

镜子里映出她的侧脸,我突然发现,她的喉结似乎比寻常女子要明显些。尤其是在仰头时,那一小块凸起若隐隐现。

我的心猛地一跳。一个荒谬却又无法抑制的念头涌上来:她会不会是……男子?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我压了下去。皇家公主怎会是男子?可若不是,她为何力气那般大?为何脖颈线条那般硬?为何寝殿里连件像样的首饰都没有?

正胡思乱想,青雀突然“哎呀”一声,梳子上缠了几根头发。她连忙想藏起来,却被昭阳公主看见。

“拿过来。”公主的声音冷得像冰。

青雀手一抖,梳子掉在地上。那些头发黑而粗硬,长度刚及肩——根本不是女子该有的长发。

昭阳公主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抓起桌上的玉簪就朝我扔来:“没用的东西!连看个梳子都看不住,拖下去杖责二十!”

我被两个小太监拖出去时,回头看见青雀跪在地上,浑身发抖。而昭阳公主背对着我们,肩膀微微颤抖,像是在极力隐忍什么。

(三)

杖责的伤不算重,却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昭阳公主在极力掩饰自己的身份。

伤好后,我对她愈发谨慎,却也更留心观察。她从不和宫妃们一起赏花,说是不喜喧闹;她的饮食极简单,从不吃那些油腻的点心;甚至连沐浴,都要屏退所有人,只留青雀一人在殿外守着。

更可疑的是,每月十五,她都会独自去后山的佛堂,一待就是一天。

我偷偷跟着去过一次。佛堂里空荡荡的,只有一尊观音像。昭阳公主跪在蒲团上,背对着我,正低声说着什么。我凑近了些,听见她在说:“皇兄,臣弟无能,三年了,还没查到当年是谁害了你……”

皇兄?臣弟?

我惊得差点踩翻脚下的石子。原来她真是男子!而且,当今圣上根本没有儿子,只有一位早逝的太子。难道……他就是那位传闻中“夭折”的太子?

三年前太子“病逝”,陛下才将刚出生的“昭阳公主”册封为公主,百般宠爱。若太子根本没死,而是被人换了身份,那当年的“病逝”,恐怕另有隐情。

而我林家灭门,恰好在太子“病逝”后三个月。这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联?

回到寝殿,我翻出藏在床板下的密信。那是父亲旧部辗转送来的,上面只有一句话:“太子之死,与林家案有关,查昭阳公主。”

当时我还不明白,为何要查一个刚出生的公主。如今看来,父亲早就知道了什么。

夜里,昭阳公主又发作了旧疾,疼得在床上翻滚。我壮着胆子进去,递上一瓶伤药——那是我用父亲留下的方子,自己配的,专治跌打损伤。

“这是什么?”她警惕地看着我。

“奴才家乡的土方子,治心口疼或许有用。”我把药瓶递过去,“奴才不敢欺瞒公主。”

她盯着我看了许久,接过药瓶,倒出几粒黑色的药丸吞下。过了片刻,她的呼吸果然平稳了些。

“你叫什么名字?”她突然问。

“奴才小林子。”

“我问你的本名。”她的目光锐利如刀。

我浑身一震,猛地抬头看她。她靠在榻上,月光照在她脸上,那双眼睛里竟没有了往日的戾气,只剩下疲惫和……一丝熟悉。

“奴才……奴才叫林砚。”我咬着牙,报出了本名。

她的瞳孔骤然收缩,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林砚……你是林啸的儿子?”

父亲的名字从她口中说出,我再也忍不住,屈膝跪地:“求殿下为林家做主!我父亲是被冤枉的!”

她猛地坐起来,胸口起伏:“你怎么知道……”

“臣女林砚,”我抬起头,泪水夺眶而出,“三年前林家满门被抄,臣女侥幸逃生,入宫只为查清真相。殿下既是太子,定知当年内情!”

她看着我,眼神复杂得让我看不懂。过了许久,她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彻骨的寒意:“你父亲通敌叛国,证据确凿,何来冤枉?”

“那是诬陷!”我急得声音发颤,“父亲一生忠君爱国,怎会通敌?定是有人栽赃陷害!”

她突然笑了,笑声里满是悲凉:“栽赃陷害?这宫里,最不缺的就是这个。你以为我为何要扮成女子?为何每月要去佛堂?因为当年害我皇兄的人,如今就坐在高位上,而我连为他报仇都不敢光明正大!”

原来,当今圣上并非他的生父,而是皇叔。当年先帝驾崩,皇叔篡改遗诏夺了皇位,还害死了真正的太子——他的亲哥哥。而他因为年幼,被忠心的侍卫换了身份,扮成刚降生的公主,才得以保命。

“你父亲确实是被冤枉的,”他看着我,眼中带着愧疚,“当年他发现了皇叔篡位的证据,想禀报皇兄,却被提前灭口。林家灭门,是为了斩草除根。”

我的心像被巨石砸中,痛得几乎无法呼吸。原来父亲的死,竟是因为这个。

“那殿下可知,是谁具体执行了灭门?”我攥紧拳头,指甲嵌进掌心。

他沉默片刻,说出一个名字:“镇国将军,赵康。”

(四)

赵康是皇叔的心腹,掌管京畿卫戍,权势滔天。当年抄我家的,正是他的部下。

我和“昭阳公主”达成了同盟。他需要我的帮助,查清当年皇兄死因的更多细节,找到能扳倒皇叔的证据;而我需要他的身份,接近赵康,找到他灭我林家的罪证。

他开始教我宫中的规矩,教我如何在复杂的朝堂中周旋。我才发现,他懂的远比我想象中多,不仅熟悉兵法,还对朝政了如指掌——若不是被隐去身份,定是位贤明的储君。

相处越久,我越发现他不像传闻中那般骄纵。他会在深夜偷偷练习剑法,剑招凌厉,带着一股隐忍的狠劲;他会在看到流浪猫时,悄悄丢块点心,眼神柔软得不像个“公主”;他甚至会在我为父亲流泪时,笨拙地递过帕子,说:“总会查清的。”

青雀姑姑看在眼里,对我渐渐放下戒备。有次她偷偷告诉我,当年换太子的主意,正是我父亲提出的。“林大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还说,若有朝一日太子能复位,定要还林家一个清白。”

我握着父亲留下的短刀,刀鞘上刻着的“忠”字,在月光下泛着冷光。父亲,您的心愿,女儿定会替您完成。

机会很快来了。赵康的生辰快到了,按例要入宫赴宴。昭阳公主以“身子不适”为由,让我替她去送贺礼——那是一柄镶嵌宝石的匕首,里面藏着微型的监听器,是我们费了三个月才做好的。

宴会上,赵康喝得酩酊大醉,和几个心腹吹嘘。我躲在廊下,借着送醒酒汤的机会,将匕首放在他的书房。里面传来他的声音,带着得意:“……当年林家那老东西,还想跟我斗?一把火全烧了,连条狗都没跑出来……哈哈哈,陛下赏的那座宅子,就是用林家的家产盖的……”

我的手死死攥着衣角,指甲几乎要掐出血。原来父亲不仅被诬陷,连尸骨都被一把火烧了!

就在我准备离开时,赵康突然走了出来,一把抓住我的手腕:“你这小太监,看着面生啊。”

他的力气极大,我疼得皱眉,却不敢挣扎。“奴才是昭阳公主身边的小林子,奉命来送醒酒汤。”

他眯起眼睛打量我,突然笑道:“这细皮嫩肉的,倒不像个太监。”说着,竟伸手要来摸我的脸。

我心头一紧,正想反抗,身后突然传来昭阳公主的声音:“赵将军,欺负本宫的人,问过本宫了吗?”

她不知何时来了,穿着一身明艳的红裙,凤冠歪斜着,眼神却冷得像冰。

赵康连忙松开手,讪笑道:“公主说笑了,属下只是跟这位小公公闹着玩。”

“本宫的人,可不是谁都能玩的。”她走上前,自然地挽住我的胳膊,力道却重得像是在警告,“林公公,我们走。”

回去的路上,她一句话都没说。到了寝殿,才猛地甩开我的手,胸口剧烈起伏:“你知不知道有多危险?赵康那老狐狸,稍有不慎就会被他看出破绽!”

“我没事。”我低着头,“匕首已经放好了,他的话,我都录下来了。”

他看着我,眼神复杂:“你就这么不怕死?”

“怕,但我更想为家人报仇。”我抬起头,直视着他的眼睛,“就像殿下想为皇兄报仇一样。”

他沉默了,过了许久才说:“以后不许再冒这种险。要查,我们一起查。”

那天夜里,我躺在小榻上,听着殿内他平稳的呼吸声,第一次觉得,这深宫似乎也没那么冷。

(五)

监听器里的内容越来越多。赵康不仅承认了灭我林家的罪行,还提到了当年太子“病逝”的真相——是被皇叔用毒酒害死的。甚至,他还和北狄私通,准备在秋收时里应外合,夺取皇位。

证据越来越充分,我们开始联络朝中不满皇叔的老臣,暗中布局。昭阳公主借着“公主”的身份,时常去太后宫里请安,实则是和老臣们传递消息。而我则利用“小林子”的身份,在各宫之间走动,收集更多证据。

离秋收越来越近,气氛也越来越紧张。皇叔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对昭阳公主的看管越来越严,连赵康都被调去镇守边关,明着是重用,实则是让他远离京城。

“不能再等了。”昭阳公主看着地图,眼神坚定,“中秋宫宴,是最好的机会。”

中秋那天,宫里张灯结彩,歌舞升平。皇叔坐在主位上,接受百官朝贺,满面红光。昭阳公主坐在他身侧,穿着华丽的礼服,凤冠上的珍珠晃得人睁不开眼。

我站在她身后,手心全是汗。按照计划,等会儿她会借着敬酒的机会,当众揭露皇叔的罪行,而埋伏在宫外的老臣们,会带着禁军入宫,控制局面。

酒过三巡,昭阳公主起身,端着酒杯走向皇叔:“父皇,儿臣敬您一杯,愿大胤国泰民安。”

皇叔笑着举杯,眼中却闪过一丝警惕:“皇儿有心了。”

就在两人酒杯相碰的瞬间,昭阳公主突然将酒泼在皇叔脸上,厉声喝道:“乱臣贼子!你也配当皇帝?”

满殿哗然。

皇叔又惊又怒:“你疯了?”

“我没疯!”昭阳公主扯下头上的凤冠,长发散落——那竟是假发!露出的短发下,是一张英气逼人的脸,“我乃先帝嫡子,赵珩!当年你弑兄篡位,害死我皇兄,如今还想勾结外敌,祸乱朝纲,今日我定要替天行道!”

说着,他从袖中抽出长剑,直指皇叔。

殿内顿时大乱,皇叔的侍卫冲了上来。我也拔出藏在靴筒里的短刀,护在赵珩身侧。

“抓住这逆贼!”皇叔气急败坏地大喊。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呐喊声,老臣们带着禁军冲了进来,与侍卫们厮杀在一起。

混乱中,赵珩与皇叔打在一处。赵珩的剑法凌厉,却因常年扮作女子,体力稍逊。皇叔虽年迈,却阴险狡诈,找准机会一剑刺向赵珩的胸口。

“小心!”我想也没想,扑过去挡在他身前。

剑尖刺入我的肩膀,剧痛瞬间传遍全身。我看着赵珩震惊的脸,笑着说:“这下……扯平了。”

他当年欠我林家的,我今日护他一次,也算两清。

赵珩抱住倒下的我,眼眶通红:“林砚!”

混乱中,我听见他喊我的名字,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慌乱。

(六)

叛乱最终被平定。皇叔被废黜,囚禁在宗人府。赵珩恢复身份,登基为帝,改元“景明”。

我躺在太医院的病床上,肩膀上的伤渐渐好转。赵珩几乎每天都来,有时是处理完朝政,带着一身疲惫;有时是清晨,手里还拿着刚热好的汤药。

“陛下该多关心朝政。”我看着他眼下的乌青,忍不住说。

他坐在床边,为我削苹果,动作有些笨拙:“朕是皇帝,也是赵珩。在你面前,朕只想做赵珩。”

我低下头,心跳得有些乱。

林家的冤案很快昭雪,父亲被追封为镇国公,牌位入太庙。赵珩还为林家重建了府邸,问我是否愿意回去住。

“我想留在宫里。”我说。

他愣了一下:“为什么?”

“宫里还有很多事要做。”我看着他,“陛下刚登基,根基未稳,臣女想留在您身边,帮您。”

他笑了,左眉角的那颗痣在阳光下泛着暖光,像极了初见时他藏在戾气后的温柔。“好,那你就留下。”

伤好后,我没再扮作太监。赵珩下旨恢复我的身份,封我为“安国县主”,允许我自由出入宫廷。朝臣们有非议,说女子干政不合规矩,赵珩却在朝堂上拍了案:“林氏满门忠烈,林砚更是助朕复位的功臣,别说让她入宫,就是让她入军机处,朕也准了!”

这话堵了所有人的嘴。

我搬进了离养心殿最近的偏殿,每日陪赵珩看奏折,理朝政。他性子急,遇到棘手的案子总爱皱眉,我便在一旁为他研墨,轻声提醒:“陛下忘了?当年查赵康旧部时,您说过‘越是复杂的线,越要顺着根摸’。”

他便会愣一下,随即笑起来:“还是你细心。”

有时忙到深夜,他会亲自为我煮一碗面。火候掌握得不好,面煮得有些烂,可我每次都吃得干干净净。他坐在对面看着我,眼神里的暖意,比殿里的炭火还热。

青雀姑姑成了我的贴身侍女,她总笑着说:“县主和陛下,倒像是多年的老友。”

我知道,不止是老友。可我不敢说,他是皇帝,后宫迟早要充盈,而我,只想守着林家的清白,守着这份并肩作战的情谊。

那年冬天,北狄来犯。赵珩决定御驾亲征,朝臣们纷纷反对,说刚安定的朝局经不起动荡。

他在御书房里踱来踱去,眉头紧锁。我磨着墨,轻声说:“陛下想去,便去吧。”

他猛地回头:“你也觉得朕该去?”

“北狄是心病,”我放下墨锭,“当年他们与赵康勾结,如今见您登基,定想趁虚而入。您亲征,不仅能打退他们,更能让天下人看看,景明帝不是只会守着皇宫的君主。”

他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动容:“可京中……”

“有我在。”我迎上他的目光,“您走后,我会帮您盯着朝堂,处理日常政务,等您凯旋。”

他沉默片刻,突然走上前,轻轻握住我的手。他的手心很暖,带着常年握剑的薄茧。“林砚,”他声音低沉,“等我回来。”

我点了点头,没敢抬头看他的眼睛。

(七)

赵珩走后,京中果然不太平。皇叔的旧部在暗中蠢蠢欲动,散播谣言说皇帝战败被俘,还说我一个女子把持朝政,意图不轨。

我按着赵珩临走前的嘱托,一面安抚朝臣,一面派人严查造谣者。抓到为首的几个官员时,他们还嘴硬:“林砚,你一个女子,凭什么替陛下做主?”

我看着他们,想起父亲当年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的模样,朗声道:“凭我林家满门忠烈的血,凭我与陛下共过生死的情,凭陛下亲赐的‘安国’二字!”

我下令将他们打入天牢,朝堂顿时安静了。

夜里处理完奏折,我总会走到城墙上,望着北地的方向。那里的战事如何了?他有没有受伤?青雀姑姑送来暖炉,轻声劝:“县主,天凉了,回去吧。陛下吉人天相,定会平安归来。”

我裹紧披风,望着天边的寒星,笑了笑:“我知道。”

可心里的牵挂,像疯长的藤蔓,缠着五脏六腑,隐隐作痛。

三个月后,捷报传来。赵珩不仅打退了北狄,还迫使其签下盟约,十年内不得南侵。

消息传到京城,百姓们沿街欢呼,家家户户挂起红灯笼。我站在城楼上,看着远处烟尘滚滚,知道是他回来了。

他的身影出现在城门口,穿着玄色铠甲,比走时清瘦了些,却更显挺拔。他抬头望见我,勒住马缰,遥遥一笑。

那一刻,城楼上的风似乎都变暖了。

(八)

赵珩回宫后,第一件事便是带我去了林家新宅。宅子修得和当年一模一样,连院子里那棵石榴树,都是从旧宅移栽来的。

“当年抄家时,这棵树被砍了,”他站在树下,声音有些沙哑,“我让人在原址找了三个月,才找到残留的根须,一点点养到如今。”

我看着枝繁叶茂的石榴树,眼眶突然热了。那年我十岁,父亲在树下教我识字,说:“这树啊,扎根深,结果实,做人就得像它。”

“林砚,”赵珩转过身,认真地看着我,“朕知道,朕是皇帝,不该有过多私情。可朕遇见了你,从凤冠之下的初见,到佛堂外的坦诚,再到宫宴上的相护……朕忘不了。”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决心:“朕想立你为后。”

我愣住了,心跳得像要冲出胸膛。

“朕知道朝臣会反对,”他握住我的手,“可朕不在乎。这天下是朕的,这皇后之位,朕想给谁,就给谁。”

夕阳透过石榴树的枝叶,落在他脸上,左眉角的痣染上金辉。我突然想起他扮作昭阳公主时,跌在地上捂着胸口的模样;想起他教我剑法时,故意放慢速度让我赢;想起他在城门口遥遥一笑的样子。

这些画面像珠子,被岁月串成线,系在心头。

“陛下,”我抬起头,泪水滑落,“臣女愿意。”

(九)

立后的旨意颁布时,果然引起轩然大波。御史们跪在宫门外,说“林氏虽有功,却非名门望族,恐难母仪天下”。

赵珩没理他们,直接让人把奏折堆在偏殿,转头对我说:“皇后只需要管好朕,管不好天下,有朕在。”

我笑着捶了他一下,却心里清楚,他早已为我铺好了路。他追封我母亲为“一品夫人”,将林家的旧部召回朝中任职,甚至亲自带着我去太庙祭拜,告诉列祖列宗:“这是朕的皇后,林家的女儿,林砚。”

大婚那日,我穿着凤袍,站在他身边。他为我戴上凤冠,动作轻柔得像对待稀世珍宝。“以后,这凤冠之下,只有你。”

我望着他眼中的自己,笑了。

原来有些相遇,从一开始就注定。他藏在凤冠之下,我隐于太监之中,本是两条平行线,却因一场冤案、一份执念,交织在一起,走过刀光剑影,最终迎来了属于我们的晴空。

后来,我时常和他一起去御花园。他不再是那个暴戾的“昭阳公主”,我也不再是那个怯懦的“小林子”。我们并肩走着,像寻常夫妻那样,说着朝堂的事,聊着江南的雨,看着天边的云。

青雀姑姑说,陛下脸上的笑容,比以前多了十倍。

我知道,他心里的结,终于解开了。而我心里的仇,也终于化作了暖。

凤冠之下,曾藏着一个少年的隐忍与复仇;宫墙深处,曾埋着一个少女的仇恨与执着。可最终,爱与信任,将所有的阴霾驱散,只剩下阳光正好,岁月长安。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