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没想到,“颗粒无收”丢掉的面子,业内用四个字捡回来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06:32 1

摘要:当我们谈论赵丽颖的电影转型时,最戳人的从来不是“颗粒无收”的奖项遗憾,而是“每部都赚”背后,一个演员从“拼命闯”到“慢下来”的清醒——她用两年时间,在电影圈写下了关于“生存”与“成长”的最真实注脚。

当我们谈论赵丽颖的电影转型时,最戳人的从来不是“颗粒无收”的奖项遗憾,而是“每部都赚”背后,一个演员从“拼命闯”到“慢下来”的清醒——她用两年时间,在电影圈写下了关于“生存”与“成长”的最真实注脚。

一、转型的起点:电视圈的“半满贯”与未说出口的电影梦

赵丽颖的电影闯局,藏着电视圈的“圆满”与“遗憾”。2015年《花千骨》让她从龙套变成“收视女王”,之后《楚乔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部接一部,直到2023年《造城者》拿下飞天奖、金鹰奖,距离白玉兰仅一步之遥,成为85花中最接近“视后大满贯”的演员。但郝秀萍这个“隐忍母亲”的角色,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藏了6年的电影梦——2017年她在《乘风破浪》里演邓超的“傻白甜”女友,之后因为电视资源更好,便把电影放在了一边。直到郝秀萍让她意识到:“演员的边界,不该只停留在电视屏幕里。”

她想试试“更难的东西”。2024年,赵丽颖正式启动“电影计划”,从《浴火之路》开始,一步步往电影圈里“拱”。

二、电影闯局的“四部曲”:拼了量,却没拼出“惊艳”

《浴火之路》是她的“电影首战”。她演隐忍的李红樱,为了孩子哭到声嘶力竭,导演夸她“入戏太深”,但观众看完却说:“像郝秀萍的翻版,没什么新鲜感。”紧接着是《乔妍的电影》,她挑战神秘女一号,全程面无表情,想营造“神秘感”,结果被批“不像电影里的角色,倒像电视剧里的路人”,甚至被辛芷蕾的气场压过。第三部是《向阳花》,她不仅当主演,还第一次当出品人,演底层励志的高月香,打戏够狠、哭戏够满,却被说“审美疲劳,都是底层惨兮兮的角色”。最后是《酱园弄》的客串,就几分钟戏,台词像读课本,被网友批“砸了演员的饭碗”。

四部电影,从国庆档到小档期,从主演到出品人,赵丽颖拼了命想“突破”,却没拼出“惊艳”。2025年金鸡奖提名名单出来,她颗粒无收,连提名都没拿到。有人替她惋惜:“拼命三娘怎么就没拿到奖?”但她没说什么,只是默默把精力放回了生活。

三、业内的“暗线肯定”:每部都赚,比拿奖更“金贵”

就在观众为她“颗粒无收”叹气时,业内却悄悄给了她一个更实在的肯定——“每部都赚”。《浴火之路》在2024年国庆档拿下4.6亿票房,仅次于《志愿军》,成为国庆档第二;《乔妍的电影》作为文艺悬疑片,在寻常档期拿下1.2亿,打破了文艺片“不卖座”的魔咒;《向阳花》更厉害,在小档期上映,最终票房2.3亿,冯小刚导演都在朋友圈喜提:“这是春节档第一部没赔钱的国产片!”

2025年电影市场有多惨?据电影局数据,上半年近200部电影,80%亏损,过亿都是个坎。而赵丽颖的四部电影,每一部都做到了“不赔甚至小赚”。这不是“流量”的功劳,而是她“能扛票房”的体质——投资人冲的是她演的角色“有人看”,是她“拼命”背后的“靠谱”。

四、从“拼命三娘”到“慢下来”:演员的清醒与沉淀

今年的赵丽颖,突然“变了”。去年她还在央视专访里说“要上,要干,要往前拱”,今年却“消失”了:存货只有《造城者》待播,一休息就陪家人,连社交账号都很少更。有人说她“野心没了”,但其实她从来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她的“慢”,是对自己的宽容。之前拼得太急,想快速证明“我能演电影”,结果反而忘了“演好角色”才是根本。现在她慢下来,是想好好选剧本,好好琢磨角色,好好享受生活。她曾说:“当演员不是为了拿奖,而是为了演好每一个角色。”现在的她,正在用“慢”践行这句话。

当我们谈论赵丽颖的电影转型时,最动人的从来不是“颗粒无收”的遗憾,也不是“每部都赚”的荣耀,而是一个演员从“拼命”到“沉淀”的成长——她曾用“往前拱”的狠劲闯开一条路,现在用“慢下来”的智慧,寻找更辽阔的天空。或许,这就是演员最本真的样子:不是为了拿奖而演戏,而是为了演好每一个角色,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而这,比任何奖项都珍贵。

来源:随遇而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