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23日,厦门,第36届金鸡奖公布提名,影后栏里塞着两部还没上映的片子,外加一个唱跳转行的爱豆,唯独没有今年手握4部女主电影、票房刚破50亿的赵丽颖。
金鸡奖名单一出来,我手机直接弹出十条群聊,全在问:赵丽颖呢?
11月23日,厦门,第36届金鸡奖公布提名,影后栏里塞着两部还没上映的片子,外加一个唱跳转行的爱豆,唯独没有今年手握4部女主电影、票房刚破50亿的赵丽颖。
我盯着屏幕,脑子里只剩一句:这奖到底在评啥?
她今年最惨的其实不是没提名,是被当成空气。
《浴火之路》国庆档4.6亿,成本不到一半,出品方庆功宴开完直接给赵丽颖追加红包;《向阳花》春节档在一片扑街里硬赚了钱;猫眼后台数据,她名字就是保底票房的同义词。
可到了金鸡,连名字都不给念,理由据说是“表演模式化,台词弱”。
我跑去问一个做初审的朋友,他喝完酒才松口:评委要“艺术突破”,赵姐的片子“太好看”,好看就等于不够“苦大仇深”。
我当场笑出声,原来观众肯掏钱,反倒成了原罪。
更离谱的是,创投单元两部片子直接挤进正式竞赛,自己给自己当裁判,玩得太明显。
新增的那个“最佳外语片”,官网说是为了国际化,可投票页连英文字幕都没配齐,被外媒记者当面吐槽“closed door game”。
一边想开门迎客,一边又把窗户钉死,这操作比电影还魔幻。
赵丽颖那边倒安静。
名单公布后她没发文,没小作文,只在横店被狗仔拍到陪想想买糖葫芦,口罩拉在下巴,笑得像吃瓜群众。
圈里人说她早就知道没戏,11月就定了郑晓龙的《北上》,茅奖小说改编,2025年开机,片酬一分没降,平台抢着买单。
“拼命三娘”突然慢下来,每天十点收工,回家给娃读绘本,朋友圈晒的是炖牛腩,不是剧本。
她团队的小姑娘偷偷告诉我:姐说“奖不评我,我就评生活”,说完把闹钟调到早上六点,要去跑步。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她压根没把战场放在金鸡的封闭小厅,她直接换了个赛道——观众兜里那张票,才是她的终身评委。
票房50亿,听起来像铜臭味,可在这年头,能让80%亏损行业里的一群人拿到奖金过年,比任何奖杯都闪光。
评委可以假装没看见,但影院经理最诚实:排片表上,赵丽颖=上座率,他们可不会跟钱过不去。
所以金鸡把她除名,却除不掉院线凌晨给她加厅,除不掉观众在猫眼点“想看”,除不了她账户里实打实的分账。
奖项和市场的裂缝,今年第一次这么赤裸地摆上台面,像舞台地板突然裂开,主持人还在微笑,观众已经低头看脚底下到底有多深。
我最后翻了下入围影后的片单,一部讲西北农村干旱,一部讲自闭症儿童,一部讲战争遗孤,色调统一灰扑扑。
不是题材不好,而是评委把“惨”当成了深度,把“难看”当成了高级。
赵丽颖的片子色调亮、节奏快、观众能笑能哭,于是被盖章“商业”,商业就等于不配拿奖,这逻辑比烂尾楼还歪。
可别忘了,电影最先在城隍庙大棚里放的时候,目的就是让人愿意掏钱坐进去,然后才谈得上艺术。
把观众当傻子的人,最后会被观众抛弃,这只是时间问题。
名单公布那晚,我退出直播,打开购票软件,给还在上映的《浴火之路》又买了两张票,算是投个票。
屏幕跳出提示:感谢您的支持,愿您观影愉快。
我点了确定,心里比看任何颁奖都舒坦。
奖杯只能留在柜子里,而观众的票根可以一直塞在钱包里,陪我们挤地铁、加班、吃路边摊,那是真实的生活,也是真正的赢。
来源:伊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