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富比将于今秋在纽约呈现李奥纳德・A・兰黛珍藏(The Leonard A. Lauder Collection)。这场世代仅见的二十世纪艺术巨作拍卖,体现了这位美国伟大收藏家与艺术赞助人毕生的鉴赏眼光。此次拍卖也将为苏富比全新的全球总部揭开序幕。新总部设于麦
李奥纳德・A・兰黛收藏
苏富比即将呈现
李奥纳德・A・兰黛收藏
THE LEONARD A. LAUDER COLLECTION
拍品包括三幅首次登上拍场的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杰作
由估价逾1.5亿美元的
克林姆特肖像画代表作——
《伊丽莎白・莱德勒肖像》领衔
另呈现拍卖史上最大规模的
马蒂斯青铜雕塑群
以及爱德华・蒙克与艾格妮丝・马丁巨作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伊莉莎白・萊德勒肖像》
(Porträt der Elisabeth Lederer)
苏富比将于今秋在纽约呈现李奥纳德・A・兰黛珍藏(The Leonard A. Lauder Collection)。这场世代仅见的二十世纪艺术巨作拍卖,体现了这位美国伟大收藏家与艺术赞助人毕生的鉴赏眼光。此次拍卖也将为苏富比全新的全球总部揭开序幕。新总部设于麦迪逊大道的布劳耶大楼(Breuer Building)。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是纽约重要的文化地标。
该批收藏的核心重点,将于11月18日的专场夜间拍卖登场,共计24件拍品,总成交额预计将逾4亿美元。领衔的作品是克林姆特于二十世纪初维也纳黄金年代所创作的著名全身肖像中,最为精巧细腻且富丽繁复的一幅。画中描绘的克林姆特重要赞助人的女儿伊丽莎白・莱德勒年轻时的身影。这幅自创作以来从未在拍卖市场出现过的画作,此次将以逾1.5亿美元的估价登场。
除了这幅肖像画之外,还有两幅克林姆特深具特色的方形风景画,描绘的均是他所挚爱的夏日度假胜地阿特湖(Attersee)。其中,大约绘于1908年的《繁花草甸》(Blumenwiese)描绘的是点点错落的野花,仿佛珠宝般洒落草地之上,形成动人的马赛克,估价逾8000万美元;另一幅绘于1916年的《阿特湖翁特拉赫的林坡》(Waldhag bei Unterach am Attersee),则以更为宽广抒情的笔触展现克林姆特成熟时期的风格,估价逾7000万美元。这两件作品同样也从未公开释出。
这场拍卖还将前所未有地呈现六件亨利・马蒂斯的经典雕塑。同场拍卖的还有爱德华・蒙克、巴布罗・毕加索、艾格妮丝・马丁、克莱斯・奥登堡与库谢・范・布鲁根等大师的重要作品,全面展现兰黛先生独特而无可比拟的艺术眼光。这批非凡的珍藏将于今秋在苏富比首次公开,并为世人揭示兰黛先生广博而深远的艺术收藏视野。
《伊丽莎白・莱德勒肖像》
(Porträt der Elisabeth Lederer)
布面油画
创作时间:1914 –1916年
估价逾1.5亿美元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的《伊丽莎白・莱德勒肖像》是大师的超凡杰作。此次登上拍场堪称世代难逢的机会,让藏家有望竞得这位维也纳大师最著名、最受赞誉的女性肖像画之一。创作于 1912至1917年这一关键时期的完整全身社交肖像,以宏大的尺幅与极高的艺术价值而著称。然而,此类作品在市场上极为罕见,绝大多数均已被世界重要博物馆典藏。 本作是目前仅存于私人收藏的两幅具名委托肖像之一。
伊丽莎白・莱德勒是克林姆特重要赞助人的女儿,并对克林姆特同样怀有深厚敬意。画作描绘了她年仅二十岁、青春盛放的身影:她身着受保罗・波雷(Paul Poiret)风格启发的维也纳现代时装,倚立于饰有东亚图案的背景之前。这样的背景设计,也呼应了克林姆特对中国与日本艺术与纺织品的热爱。这幅画将青春的女性气质与国际化的优雅风范相融合,并在维也纳风格与东方异国情调之间取得完美平衡,充分体现了克林姆特在色彩与图案上的精湛造诣。
伊丽莎白・弗朗齐丝卡・莱德勒是实业家奥古斯特・莱德勒与其妻赛莲娜・莱德勒(娘家姓普立策)的女儿。这对夫妇自19世纪90年代初起,迅速成为克林姆特最知名且最重要的赞助者。在克林姆特与艺术体制发生争执、事业一度面临危机之际,正是莱德勒夫妇伸出援手,大量收购他的作品。在他们手下,迅速建立起当时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克林姆特作品收藏。早在1892年,克林姆特便为赛莲娜・莱德勒绘制了肖像——该幅画如今收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此后,赛莲娜又委托克林姆特为她的母亲夏洛特・普立策创作肖像,以及为她的女儿伊丽莎白绘制了此次拍卖呈献的画作。因此,伊丽莎白・莱德勒自幼便认识克林姆特,并亲切地称他为「叔叔」。
这幅肖像的创作拖了将近三年。正如克林姆特晚年愈发常见的情况一样,他似乎怎么也不觉得满意。伊丽莎白曾回忆说:「叔叔(克林姆特)画了好几个月,还画了许多不同姿势的素描。他一边作画一边不停咒骂,听起来其实挺好笑。有几次,他甚至气得把笔扔掉,说自己根本不该为太过亲近的人画肖像。」这幅作品本可能耗时更久,但最终,就伊丽莎白所说的,她的母亲终于失去耐心,「……把画抢了下来,装上马车,直接带走了。」
这幅肖像的宁静氛围,与随后即将发生的历史巨变——1938 年纳粹并吞奥地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伊丽莎白・莱德勒虽于1921年与巴霍芬・冯・艾希特男爵结婚时改信新教,但在1930年代离婚后,在纳粹政权眼中,她再次被视为犹太人。此后,她不得不竭尽一切努力,设法避免被强制遣送。为了自保,伊丽莎白声称非犹太裔并拥有「日耳曼血统」的克林姆特,才是自己的生父。尽管这样的说法会毁掉了她母亲赛莲娜的名誉,但赛莲娜仍选择默许。最终,这个说辞竟被新设立的「帝国家谱研究部」接受,让伊丽莎白得以留在维也纳,直到1944年在当地去世。
然而,这幅画在1939年3月被中央文物保护局(Zentralstelle für Denkmalschutz)没收,直到战后的1946年才归还给莱德勒家族的继承人。之后,这幅肖像由美国早期致力推广德国与奥地利艺术的塞尔日・萨巴斯基(Serge Sabarsky)先生自莱德勒家族手中购得,并于1980年代中期卖给了兰黛先生。
2023年6月,苏富比于伦敦以1.08亿美元(8530万英镑) 的成交价售出《持扇的女士》(Dame mit Fächer),创下克林姆特作品的拍卖纪录。将于今年11月在苏富比拍卖的《伊丽莎白・莱德勒肖像》估价约1.5亿美元,有望再度刷新克林姆特的市场纪录。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
《繁花草甸》(Blumenwiese)
布面油画
创作年代:约1908年
估价逾8000万美元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的风景画,如今被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最具现代性与开创性的艺术成就之一。他在奥地利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阿特湖畔夏日居游时所创作的《繁花草甸》(Blumenwiese),正是其艺术生涯巅峰期的一幅令人惊艳之作。
克林姆特在1897年与他的缪斯、创作伙伴兼恋人埃米莉・芙洛格(Emilie Flöge)一同前往奥地利乡间度夏期间,开启了他的风景画系列。她的存在,激发克林姆特创作出一系列最具原创性与生命力的作品。她也是克林姆特包括《吻》(The Kiss)在内的多幅画作的主角。
这件创作于克林姆特艺术生涯巅峰时期的作品,展现了他对绘画本身表现可能性的持续探索:摆脱学院派的规范,并注入对自然生命力的深刻感受。这些并非受托而作,而是克林姆特出于自我喜爱所创的风景画,纯粹而真切地表达了他的创作热忱。与克劳德・莫内同时,克林姆特也开始使用方形画布,并打破传统的地平线与构图规范,将风景画推向了一条崭新而充满活力的道路。在这幅作品中,画题所指的繁花草甸,被描绘成一片宛如宝石般闪耀的田野,色彩绚烂,犹如马赛克般交织。画中没有运用空气透视,也没有随距离而逐渐减弱的色调处理;相反地,所有细节都保持着鲜明而充满活力的状态。
《繁花草甸》不仅奠定了克林姆特作为维也纳现代主义领军人物的地位,也预示了二十世纪抽象艺术的发展方向,凸显出他对现代艺术演变的深远影响。
这幅作品很可能曾在1910年首届威尼斯双年展奥地利馆中展出,并于1928年前后纳入雨果与布朗西娅・科勒(Hugo and Broncia Koller)的收藏。其后,《繁花草甸》由塞尔日・萨巴斯基(Serge Sabarsky)收藏,并于1985年进入兰黛先生的收藏。 2007 年,《繁花草甸》曾一度成为追索归还诉讼的目标,但该项错误的主张于同年即被自愿撤回。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
《阿特湖翁特拉赫的林坡》
(Waldhag bei Unterach am Attersee)
布面油画
创作年代:1916年
估价逾7000万美元
这是兰黛先生购藏的第一幅克林姆特作品,同时也被认为是现存克林姆特最后完成的风景画。 在克林姆特的风景画中,这幅作品别具一格——它不仅描绘了翁特拉赫与阿特湖,也展现了湖泊两岸的景致。此作创作于克林姆特最后一次在阿特湖度夏之际,当时他居住在一座偏僻的林务员小屋,距离他往年常与之共度夏日的芙洛格(Flöge)一家住所不远。
克林姆特晚年风景画的一大特征,是将阿特湖的景致描绘成一种不受打扰的田园境地——一处远离现代战乱、得以避世的所在;一个与当时现实大相径庭的理想化世界。在这些通常尺寸约为110 x 110公分的方形风景画中,克林姆特常以房屋或树木等元素,营造出和谐且富于韵律的图案。克林姆特对方形构图着迷,到了连在阿特湖作画时,都会拿着方形取景器来寻找适合描绘的主题的地步。
在《阿特湖翁特拉赫的林坡》中,克林姆特将其一生的艺术探索凝炼为一个完整而统一的视野——既扎根于阿特湖的真实景致,又升华至理想的境界。此作自问世以来曾多次展出,最近一次为2012年纽约新画廊(Neue Galerie)举办的古斯塔夫・克林姆特:诞辰150周年纪念展。
更多藏品聚焦
这批收藏同时包含六件亨利・马蒂斯的青铜雕塑,为近代拍场上最重要的马谛斯青铜作品组合。这六件作品的总成交额预计约为3000万美元。
亨利・马蒂斯
《装饰人物》(Figure décorative)
青铜
1908年8月创作于巴黎,1950年铸造
亨利・马蒂斯
《弯曲》(La Serpentine)
青铜
1909年8月创作于伊西-莱-穆利诺,1951年铸造
亨利・马蒂斯
《侧卧裸女 I(曙光)》(Nu couché I (Aurore) )
1907年创作于科利乌尔,1948年铸造
由左至右:
亨利‧马蒂斯,《亨丽埃特 I》(Henriette I),青铜像,1925年创作于尼斯,1965年铸造;《亨丽埃特 II》(Henriette II),青铜像,1927年创作于尼斯,约1930年铸造;《亨丽埃特 III(微笑大头)》(Henriette III (Grosse tête souriante) ),青铜像,1929年创作于尼斯,1954年铸造。
爱德华・蒙克
《圣约翰之夜(仲夏夜)》
(Sankthansnatt Johannisnacht (Mittsommernacht))
布面油画
创作年代:约1901-1903年
估价逾2000万美元
兰黛先生的艺术遗泽
雅诗兰黛公司荣誉董事长李奥纳德・A・兰黛(Leonard A. Lauder)先生的影响力,早已远远超出美容产业。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一直是艺术界最热衷且最具影响力的收藏家、公益家与公共领袖之一。他的首笔重要收藏是一件于1966年购自苏富比帕克・伯奈特艺廊(Sotheby’s Parke Bernet)的德国达达主义艺术家库尔特・史威特斯(Kurt Schwitters)晚期拼贴作品。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间,他打造了全球首屈一指的私人立体派收藏。
他还将89件立体派的奠基之作捐赠予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项划时代的赠与彻底重塑了该馆的现代艺术收藏。他亦曾担任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主席,并被视为该机构最大的推动者。2008年,他创纪录地捐赠1.31亿美元。这笔惠特尼史上金额最庞大的单笔捐款,为博物馆顺利迁至市中心新馆提供了关键助力。除此之外,他还捐赠并协助博物馆收藏了数百件艺术作品
来源:沐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