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馒头放冰箱超过3天,会滋生黄曲霉素,易致癌?真相是这样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15:52 1

摘要:窗外的雨正下个不停,68岁的李大妈望着厨房台上的馒头陷入了沉思。每天早上蒸上一锅馒头,吃不完的就顺手塞进冰箱,隔两天热一热继续吃。电视上不久前播过一期“冰箱藏着健康大坑”的节目,让她心里咯噔一下。邻居阿姨唠叨:“听说馒头在冰箱放超过3天,会滋生黄曲霉素,这玩意

窗外的雨正下个不停,68岁的李大妈望着厨房台上的馒头陷入了沉思。每天早上蒸上一锅馒头,吃不完的就顺手塞进冰箱,隔两天热一热继续吃。电视上不久前播过一期“冰箱藏着健康大坑”的节目,让她心里咯噔一下。邻居阿姨唠叨:“听说馒头在冰箱放超过3天,会滋生黄曲霉素,这玩意儿可是致癌的!”难道家中必备的主食,也要因此告别?李大妈带着满满疑问,决定一探究竟。

馒头在冰箱里存放,真的会变成“毒馒头”吗?黄曲霉素,会不会在家常场景下“偷偷下手”?一边是实用节俭之心,一边又担惊受怕,这背后的真相到底如何?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冰箱馒头致癌”的谜团,看看到底该不该为一口馒头担忧。

听到“馒头放冰箱也能长黄曲霉素”这样的说法,恐怕不少人心头一紧,甚至开始怀疑冰箱里的其他食物。黄曲霉素究竟是什么?它真的会在冰箱里的馒头上出现吗?医疗专家与相关研究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科学依据。

实际上,黄曲霉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霉菌产生的一种强致癌代谢产物。在自然界,黄曲霉素常见于玉米、花生、大米等高淀粉或高油脂作物上。其生成的最适温度为28°C~38°C,高湿(RH>80%)环境。而家庭冰箱的常见冷藏温度在2°C~8°C,大大低于黄曲霉素产生的温度窗口。北京协和医院公共卫生部门近期研究表明:在同等湿度下,冰箱中储存的主食如馒头、米饭等未发现黄曲霉素检出,模拟三天~七天亦如此。

但是,万一馒头表面已经肉眼可见发霉,即使是在冰箱里,也不能掉以轻心。霉变的馒头中,霉菌本身虽然生长受限,但霉素毒素可能已经产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安全研究数据显示,在存储条件极端失控下(温度10°C~15°C、高湿超过90%),某些致病霉菌依然有微弱的生长代谢能力。因此,冰箱并非常温下的绝对安全屏障,但普通家庭的冷藏条件不适合黄曲霉素大量生成。

那么,把馒头存冰箱,到底可能出现哪些变化呢?权威数据显示,未变质的馒头放入冰箱3天,即使偶有表层风干或口感变差,并不会因黄曲霉素而致癌。但如果超过5~7天,或存放前已经受潮、带有微霉点,会出现以下风险:

风味变差。蛋白质及淀粉老化,馒头发硬,回温效果不佳。

肉眼可见的霉点:一旦出现绿色、黑色或粉色霉斑,即便少量也要整个处理掉。

微生物超标。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抽检数据,放置6-7天的手工馒头中部分样品菌落总数升高30%-50%,虽无黄曲霉素检出,但不排除有其他致病菌生长。

是否存在“放一夜就致癌”这类令人恐惧的现实?事实上,国内外多项食品安全评估都证实,冰箱冷藏条件下形成黄曲霉素的概率极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开资料指出,黄曲霉素的形成离不开高温+高湿+供氧的环境。只有当馒头已经严重发霉且保存温度回升至常温,风险才显著提高。

既然如此,馒头如何安全保存、科学吃呢?建议牢记几个关键操作:

优选分装冷冻,而非长期冷藏。蒸好后晾凉,分成小份放冷冻室,食用时再加热,避免反复打开冷藏门导致温度波动。

发现异味、霉点即弃掉。任何形式的发霉——不论多少面积,整块都应当丢掉,因为黄曲霉素极其耐热,加热无法分解

别把热馒头直接进冰箱。热气未散,结合高湿环境,容易加速细菌繁殖。需自然放凉后再分装储存。

冰箱温度宜低于4°C,主食储存不宜超过3-5天。对于一次性无法吃完的主食,及时冷冻保存最安心。

吃剩馒头务必彻底加热。虽然大部分微生物难耐高温,但一旦发现任何变色、发黏等异常,别心存侥幸。

饮食健康离不开细致入微的生活习惯管理。对于“冰箱馒头易长黄曲霉素致癌”这一说法,根据权威机构和科技研究,目前科学证据非常薄弱。 家庭日常操作下,3天左右的冷藏馒头风险极低,黄曲霉素更多出现在坚果、发霉花生等食品上。但“不发霉≠绝对健康”,规范储藏与及时处理才是安全关键。

健康其实源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省钱没错,安全更重要,哪些馒头可以留,哪些必须果断舍弃,心中有数才能安心。

最后,任何食品安全问题都不容忽视,但也不必过度焦虑。如果家中成员食用主食后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请及时就医。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健康情况请务必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是否发生霉菌毒素超标,还需结合个案实际。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北京协和医院食品卫生监测年度报告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霉菌污染及黄曲霉素研究进展》
4.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家庭主食食品安全消费指引》
5. 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储存与微生物风险防控》
6.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与毒理学研究论文集
7. 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黄曲霉素风险评估报告》
8.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黄曲霉素污染现状及应对措施》

来源:黄氏说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