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浩瀚珍藏中,一卷纵27厘米、横28.9厘米的纸本楷书册页,虽无泼墨山水的壮阔,却以字字端庄的笔墨,定格了明代书法大家吴宽晚年的艺术风采——这便是《韩夫人墓志铭》册。作为吴宽为故去的韩夫人金氏所撰并书的作品,从韩夫人的去世时间可推断,此时的吴宽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浩瀚珍藏中,一卷纵27厘米、横28.9厘米的纸本楷书册页,虽无泼墨山水的壮阔,却以字字端庄的笔墨,定格了明代书法大家吴宽晚年的艺术风采——这便是《韩夫人墓志铭》册。作为吴宽为故去的韩夫人金氏所撰并书的作品,从韩夫人的去世时间可推断,此时的吴宽已年过六旬,正是书艺炉火纯青、人书俱老的境界。
观此作署款“嘉议大夫、吏部右侍郎、前史官里人吴宽撰”,笔力稳健如老松扎根,款下“原博”印与引首“延陵”“古太史氏”印相互呼应,不仅标注了书家的身份与字号,更添几分文人雅韵。而“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鉴藏印的钤盖,如同历代帝王与藏家留下的“点赞印记”,印证了这幅作品跨越数百年的艺术价值,从明代文人手迹,成为皇家秘藏的书法珍品。
吴宽的书法历来以颜真卿、苏轼为宗,却绝非简单的模仿复刻。颜体的浑厚端庄、苏字的天真润美,在他笔下被消化融合,最终提炼出独属于自己的“宽博开阔”之势。《韩夫人墓志铭》作为为逝者所作的肃穆之文,本就要求书体严谨庄重,而这恰好与吴宽的书法特质完美契合——字里行间,结构紧密却不局促,字体方整而不失灵动,每一笔横画如平地铺锦,每一处竖钩似劲松立峰,既有着墓志铭应有的庄严气势,又透着文人书法的温润气度。
细品单字,笔画间无一丝刻意的锋芒,却藏着岁月沉淀的力道。比如“韩”“夫”等字,笔画粗细变化自然,起笔收笔皆见含蓄,没有狂放的挥洒,却在平稳中显露出深厚的笔墨功底;通篇布局疏密得当,字字独立却又气脉相连,如同一位老者从容讲述往事,沉稳中自有章法。这种风格,既是吴宽对颜、苏书风的继承,更是他人生阅历的写照——年过六旬的他,历经官场与文坛的历练,早已褪去浮躁,将心境融入笔墨,写出了“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境界。
如今,这幅《韩夫人墓志铭》静静陈列于故宫,不仅是一件记录逝者生平的碑志作品,更成为后世临摹楷书、研究吴宽书法的重要范本。它让我们看到,真正的书法艺术,既能扎根传统、汲取前人养分,又能融入自我、彰显个性,即便历经数百年时光,依然能以笔墨之美,打动每一位懂它的观者。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