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4日上午,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辽宁医院妇科主办的“越洋中国行-2025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妇科肿瘤新进展系列学术活动”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顺利开展。本次会议聚焦妇科肿瘤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挑战,特别围绕抗体药物
9月14日上午,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辽宁医院妇科主办的“越洋中国行-2025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妇科肿瘤新进展系列学术活动”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顺利开展。本次会议聚焦妇科肿瘤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挑战,特别围绕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研发与应用、临床试验实施难点等热点展开了深入探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辽宁医院副院长吴令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李凯致开幕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主任张颐主持会议。
吴令英在致辞中指出,ADC药物、临床试验设计等前沿话题正在重塑妇科肿瘤的治疗格局,国内外多学科合作显得尤为关键,希望本次交流能充分融合多方智慧,为妇科肿瘤未来的临床研究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与合作的空间。
李凯强调,推动学科创新与协作是更好实现全社会肿瘤防治目标的重要路径,我院作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妇科肿瘤领域学术交流与合作,更好推动妇科肿瘤防诊治工作。
国际前沿:ADC从试验室到临床的跨越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Gottfried Konecny教授作了题为《Development of Novel 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for Women's Cancers: From Bench to Bedside and Back》的精彩报告。Konecny教授系统介绍了ADC药物在妇科恶性肿瘤尤其是卵巢癌中的最新突破,强调其“精准靶向+高效杀伤”的双重机制不仅显著提升疗效,也为耐药及复发患者带来新希望。他还特别提到转化医学的研究模式——从临床问题出发回归基础研究再反馈于临床——是目前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核心动力。
破解临床试验困境:策略与思考
Kaiser Permanente研究所的Gu Pingping教授则聚焦于临床试验的实际执行难题,在其报告《Recruitment and Barriers in Clinical Trial》中,她从试验设计、患者招募、伦理合规及多中心协作等多个维度,剖析了当前临床试验面临的主要瓶颈,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多层次、多阶段的应对策略,包括增强社区参与、优化试验流程设计及利用真实世界数据等。
多方对话:临床与科研的交叉共鸣
在专家讨论环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凯教授、韩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周欣教授、杜振华教授等多位专家,分别从妇科、肿瘤内科、肿瘤外科、科研与临床转化等不同角度,就ADC药物的临床应用前景、临床试验患者招募与创新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了激烈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凸显多学科协作(MDT)在现代肿瘤诊疗中的核心地位。
会议最后,吴令英教授与张颐教授共同总结指出,本次会议不仅搭建了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也更清晰勾勒出妇科肿瘤未来科研与临床的发展方向——尤其是ADC药物、临床试验方法学创新以及真实世界研究等方面亟待深化合作。未来,我院将继续加强国内外资源对接,推动辽宁乃至全国妇科肿瘤诊疗与科研能力的整体提升。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