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制空权争夺白热化:歼-20扩产,F-22续命至2040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14:08 1

摘要:编号“CB10300”的歼-20一亮相,懂行的人都看明白了,这是第300架量产的歼-20。

2025年9月中旬,吉林长春航展上出了个大新闻。

编号“CB10300”的歼-20一亮相,懂行的人都看明白了,这是第300架量产的歼-20。

它还跟另外三架歼-20一起编队飞,那场面,明摆着是给外界看中国在隐身战机量产上的本事。

其实,从歼-20项目启动到现在大规模列装,只用了不到十年,这个速度放在全球航空领域都挺少见的。

更让人在意的是,从2024年6月到现在,解放军空军至少多了50架歼-20。

能这么快造出来、部署好,背后肯定是生产线和供应链跟上了。

我查了下公开的军工报告,成飞搞了好几条脉动生产线,2024年的产能比2020年提了不少,连发动机都基本是国产的涡扇-15,不用再依赖进口了。

本来想觉得歼-20就是单纯数量多,后来发现不是。

它的设计思路特别有意思,不跟美国的F-22、F-35硬拼别的,就侧重长航程和大载弹量。

最大航程能超6000公里,还能挂霹雳-15远程导弹。

这明摆着是针对西太平洋的任务来的,这片海域广,航程够长就能少靠加油机;遇到事儿了,载弹量大也能应对得更从容。

现在歼-20主要部署在东部、南部战区,经常在台海周边、南海岛礁巡逻演练,跟空警-500、运-20配着用,这套组合下来,亚太地区的空中力量平衡肯定要变。

这边中国歼-20数量往上冲,美国那边也没闲着。

毕竟在载人隐身战机这块,谁也不想落后。

美国现在重点搞F-22的升级,尤其是那35架老款的Block20机型,之前主要用来训练,现在要改成能实战的。

臭鼬工厂的副总裁OJ·桑切斯在航空会议上特意提了这事,说升级这些战机很有战略价值。

老实讲,美国这么折腾,也是有点无奈。

第六代战机NGAD还得等十几年才能量产,现在歼-20数量上来了,不把F-22改一改,怕是要在这过渡阶段丢了优势。

2025年美国空军给F-22升级拨了12.8亿美元,主要改三样:雷达探测距离提30%,隐身涂层更耐用,还能指挥无人机。

升级后的F-22要用到2040年代,而且要接入美军的“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系统,跟海军、陆军共享数据,还能跟XQ-58A无人机配对,一架F-22能带4到6架无人机干活。

美国这路子还是走技术领先,靠体系化作战来维持优势。

不过话说回来,美军要全球部署,F-35系列分散在欧洲、中东、亚太,真正能用到亚太的数量其实有限。

中国则是集中力量在亚太搞局部优势,两边的打法不一样,但都挺有针对性。

聊完了两边的硬件进展,咱得说说为啥俩大国都盯着载人战机不放。

现在无人机热度那么高,不少人觉得载人战机要过时了,但中美反而加大投入,这背后肯定有原因。

去年中东有次局部冲突,美军的F-35A遇到电子干扰,无人机编队信号断了就失控了,没法接着执行任务。

但F-35A的飞行员凭着经验,切换到自主作战模式,最后还是把目标打下来了。

这事儿就说明,关键时刻还是得靠人。

现在AI再厉害,也没法像人那样应对突发情况,空战里局势变太快,飞行员的直觉和判断,暂时还替代不了。

而且载人战机还是个“技术试验田”,新的材料、航电设备,都得先在载人战机上试成熟了,才能用到无人机上。

比如歼-20上的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就是先在载人机型上验证完,才装到彩虹-7无人机上的。

如此看来,载人战机不仅是作战平台,还是推动航空技术进步的关键。

再看数量对比,中国现在有300架歼-20,美国有180架F-22、240架F-35A,算上海军和陆战队的F-35B/C,总数还是美国多。

但按SIPRI的数据,中国歼-20每年能造80到100架,美国F-35每年造120架,但F-22已经不生产了。

照这速度,到2027年,中国歼-20可能突破400架,跟美国在亚太部署的F-22加F-35A数量差不多了。

毫无疑问,中美这波载人隐身战机竞赛,本质上是两种战略的较量。

中国靠数量和区域适配,重构亚太空中力量;美国靠技术升级和体系作战,维持全球优势。

未来几年,两边的竞争可能会从单机性能转向协同作战,比如载人跟无人的配合。

长远看,第六代载人战机的研发会是下一个焦点,到时候又会是新的较量。

来源:有风来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