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同朝的邓绥缔造的和熹盛东汉有多辉煌?东汉帝国那些事51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06 01:01 1

摘要:公元105年,27岁的汉和帝驾崩,出生100日的刘隆被拥立为帝,邓太后以“女君”之名开始了长达16年的亲政。

51.和熹盛东汉

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亦能胜须眉。

公元105年,27岁的汉和帝驾崩,出生100日的刘隆被拥立为帝,邓太后以“女君”之名开始了长达16年的亲政。

邓太后亲政,东汉进入了女君统治时代。

邓绥掌权时,纸圣蔡伦、科圣张衡、字圣许慎同时在朝为官,为邓绥所用,她自己被为“大圣”,缔造了四圣同堂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举。

东汉帝国没有选择,如同后来的两宋,319年间9位太后垂帘听政。195年的东汉,将会有6个太后亲政。

第一个是窦太后,和当年王政君一样,是个出了名的“扶弟魔”。邓太后是第二个,也是六个中能力最强的。

只能怪东汉帝王的后代太弱了,刘秀把钢筋铁骨留给了自己,把短命夭折留给子孙。

还在襁褓的刘隆当了220天的皇帝,就不幸夭折了。

由于当时面临着天灾,再加上也没给帝国做贡献,被葬于父皇陵墓慎陵区域内的康陵。

女君邓绥考虑到东汉连遭皇帝驾崩,百姓苦于劳役,于是殇帝刘隆的康陵的各项工程,事事减约,仅相当于正常帝陵的十分之一。

小皇帝刘隆去世了,谁能继位,成为考验东汉实际掌门人邓太后政治智慧。

汉和帝只有两个孩子,长子刘胜是个病号(厥疾,气闭昏厥之症),刘隆又夭折,只能从汉和帝的亲兄弟中选。

当时,群臣认为刘胜的病不严重,都想立他。但邓绥担心刘胜心怀怨恨,便立清河王刘庆之子刘祜为帝。

当年,刘庆本是太子,还是马皇后立的,后来被窦太后搞下台,没想到他没当上天子,他儿子当上了。

这个情况,是不是和当年汉哀帝一样,如出一辙。

汉和帝因为清河王刘庆在夺权政变中立下大功,本来两人感情深厚,加上小时候的刘祜非常聪明,差不多是汉成帝小时候的翻版。

刘祜十岁便善于史书典籍,汉和帝非常喜爱并器重他,常召其入宫,称之为“诸生”,并多次召他入宫觐见,赏赐冠绝诸王子。

十三岁的刘祜,便被推上了天子之位,史称安帝。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汉和帝看刘祜,就像汉宣帝看汉成帝,都看走眼。

这个13岁的少年天子,父亲刚去世,朝中都是邓太后的人,他最信赖的只有乳母王圣。

为了培养刘祜,邓太后让“诸儒多归附”的名儒邓弘,到宫禁之中教授刘祜。

太后摄政时,亲临前殿,朝见群臣,太后坐东面,少帝坐西面,群臣奏事上疏,皆为两通,一通诣太后,一通诣少帝。

立了皇帝,稳定了朝政,接下来便是邓太后的表演时间了。

应该来说,邓太后接过汉和帝朝政是一个糟糕透底的开局。

先是从天上掉下四颗陨石坠地。

接着连续六年爆发大规模水灾,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皆泛滥成灾,冲毁城郭。

接连十三年地震。

《后汉书》中记载:“时遭元二之灾,人士荒饥,死者相望,盗贼群起,四夷侵畔。”

本是天灾,可是那些早看邓太后不顺眼的大臣,把罪过都甩锅到邓太后身上。

毕竟经过白虎观会议后,谶纬之说、天人感应成为主流的学说。

这是的汉安帝,14岁了,按照汉和帝的标准,是可以亲政的。

当时的李固、刘向、杜根、平原郡吏成翊世,直言进谏邓太后还政于汉安帝。

其中郎中杜根头比较铁,直接上奏邓太后,说刘祜年龄大,应该亲政。

邓太后大怒,令人杖杀杜根,抛尸城外。

杜根装死,逃往宜城山当了酒保,十五年后刘祜亲政,将杜根召回。

看到劝谏无果,有些大臣决定发动政变。

大司空周章,计划利用群臣对邓绥的不满发动政变,于是联合王尊、叔元茂等大臣,密谋关闭宫门诛杀邓骘兄弟及郑众、蔡伦,废黜邓太后和汉安帝,拥立平原王刘胜为帝。

周章应该来说还是比较有才华、见识的人,早年在南阳郡担任功曹。当时外戚大将军窦宪失势,册封冠军侯。

周章跟随南阳太守巡行到冠军县时,太守想去谒见窦宪。

周章极力反对,太守不听。太守登车欲行时,周章拔出佩刀,砍断缰绳,使太守无法上路。

后来,窦宪因罪被诛,公卿以下与其有来往者都失官解职,南阳太守由此幸免于难。

周章遂受到太守重用,举孝廉,升任五官中郎将。

由于京城都是邓太后的人,政变还没开始就被邓绥察觉,周章等人被杀。

在稳定朝局后,当务之急就是救灾。

女君邓绥不信邪,决定打破常规,来救济灾民。

邓太后便派人安置难民,并将公田悉数赐予贫民。

又派樊准到受灾严重的冀州、吕仓到兗州开仓放粮,使流民都得到了安养休息。

同时将北方灾民“尤困乏者”迁往江南地区的荆州(今湖南湖北)、扬州(今江浙地区)等“熟郡”安置。

官方组织的大量移民涌入江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

没想到邓太后移民的无心插柳之举,直接造成江南的大开发。

邓太后在摆平完了洪灾,接着又迎来大饥荒和蝗灾。

京师(洛阳)、并州、凉州爆发大饥荒,当时达到人相食的程度,整个河东池水变为血红色。

连续六年发生蝗灾,九州同时蝗灾。

当时,为了救灾,预防天灾,邓太后下英雄榜,造就“科圣”张衡的世界之名。

“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的张衡被举荐“有道术”,邓绥雅闻张衡善于术学,拜他为太史令,掌管天文历算 。

他发明创制水运浑天仪(世界第一架自动天文仪器) 、独飞木雕(世界最早的飞机)、瑞轮蓂荚(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台历)、漏壶等,世界上第一架感测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和测定风向的候风仪。

当时,东汉13个州11个州有蝗灾,邓太后面临洪灾、饥荒、蝗灾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要是无能之辈,极有可能天下大乱。

邓绥单独率领群臣与命妇拜谒宗庙 ,举行宗庙祭祀活动,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以临朝者身份行“交献礼”的太后。

从此宗庙所代表的政权合法性由皇帝转移到了太后手里,被后世效仿,成为了后世典范。

礼成之后,邓绥要求宗庙的供食要顺时而祭,下令减去了23种不合时宜的贡品 ,以减轻下层民众的负担 。

邓绥诏令免除受蝗灾严重地区的田租和赋税,南粮北调,以赈济饥民。

“调扬州五郡(九江、丹阳、庐江、吴郡、豫章) 租米,赡给东郡、济阴、陈留、梁国、陈国、下山”。

这是历史上南粮北调的最早记载。

南粮北调成为后世救灾的典范。

诏令北方各地修理水渠,通利水运,灌溉农田 ,从而大大改善了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环境,出现了大面积良田。

面对十多年的灾情,邓绥每听到百姓饥荒,就通宵不能入睡,亲自减少生活供给,以救济灾厄。

最终,在上下一心,天下恢复平静,年岁得到丰收。

看到东汉天灾不断,匈奴、鲜卑等异族蠢蠢欲动,东汉沿海地区遭海盗袭击趁火打劫。

很快邓太后就用东汉的铁骑予以重击:干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南匈奴万氏尸逐鞮单于,以为汉人因天灾而死尽,趁机发兵攻汉。

乌桓的率众王无何、鲜卑首领丘伦等与南匈奴骨都侯联合入侵,驻守五原郡的汉兵大败,太守战死。

邓绥派何熙、庞雄、耿夔、梁慬等将领共同讨击,最终于110年三月大破敌军。

南匈奴单于脱帽光脚请罪并入质汉朝,乌桓降附,鲜卑王亲自来朝,遣120余部入质汉朝。

汉军为此作“通湖山摩崖石刻”以示纪念。

应该来说,这是的东汉将士不亚于西汉巅峰期的、唐朝巅峰期的将士,武力值爆表。

至于沿海的海盗,邓绥派王宗、法雄等将领率兵前往山东海域讨伐海盗,连战皆捷,大破海贼,被斩首以及坠海溺死的海贼有数百人,余众皆逃遁。

在救灾的同时,还派派虞诩到武都郡讨伐羌乱并安置难民。

虞诩以不足三千的兵力大破羌人万余,继而招回流民,赈济贫民,开通水运,使米价、盐价大幅下降,三年内户籍增长三万,家家户户丰衣足食,全郡安宁。

派度辽将军邓遵征讨羌人建立的先零王朝,最终于118年灭之,从此诸羌瓦解,三辅、益州等地再无羌寇。

西南夷十余万叛军席卷而来,势力过盛,汉兵不敢对峙,邓绥便告示西南三郡暗中征集武士,壮大军威,最终大破叛军,斩首三万余,反叛的三十六个民族皆投降。

鲜卑大举入侵,邓绥派邓遵出塞攻打鲜卑,大破之;

北匈奴与车师后部联军攻没敦煌长史索班,邓绥采纳班勇建议,设立西域副校尉居敦煌,以羁縻西域。

辽西鲜卑归降东汉,扶余国亦归顺东汉。

邓绥让大秦幻人在大殿上表演罗马杂技与西洋魔术,汉安帝与群臣都感到非常惊奇,罗马杂技与西洋魔术由此传入中国。

她的统治期,应该是东汉女性最舒服的时期。

邓绥征召5岁以上的男女七十多人,为其创办了中国历史上明文记载的最早的官办男女同校的学校“元初学宫”。

这种大胆之举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比西方欧美国家实行男女同校的开端(1837年美国奥柏林学院首次招收女生)早了1700多年。

邓绥诏令中官近臣到东观向许慎等人求学,受读经传,从而教授宫人,左右学习诵读,早晚济济一堂。

“中官近臣”多是得宠于邓太后的女官,也可能有男性宦官。

她们受过专门培训后向广大宫女进行传授,在邓太后的大力提倡下形成了一个“左右习诵,朝夕济济”的学习氛围。

邓太后专门设立了女官,设立了中大人之职,以鼓励广大女性参政。邀请好闺蜜、博学高才的才女班昭参与政事,相当于女丞相。

班昭除了续写汉书,还写了《女诫》,直到七十多岁去世。

得知她的死讯后,邓太后素服举哀,隆重安葬了自己的老师兼“闺蜜”。

她还大量释放守陵女性。

按照旧例,皇帝去世后,无子妃嫔都要到陵园守陵。

邓太后还下令,所有在皇帝陵园守陵的贵人、宫人们,因各种原因而无法服役的,让园监核实上报。

上报后,邓绥亲自到洛阳北宫增喜观检阅询问,听任她们自己决定去留,当日便释放了五六百人。

宗室成员因罪被罚入宫的奴婢、未被御幸或无位份的宫人姬妾,一律赦免为平民,准其回乡,解其思乡郁闷之苦。

古代绝大多数临朝的太后都放纵外戚,专权弄势,不仅对国家毫无建树,反而会为害一时。

唯有邓绥,对外戚严加管束,有功于汉室。

邓氏亲属有犯罪的,从不宽恕。

在邓绥的约束教育下,邓氏子弟都比较守法。

她哥哥邓骘的儿子邓凤,接受贿赂的事情被揭露后,邓骘就将妻子和儿子头发剃光,以谢罪天下。

对于贪官污吏,邓绥下令增以禁锢两代,也就是他的儿子也受到影响,两代人都不能再入仕为官。

以往汉代官吏禁锢的期限是一世(仅禁锢官吏本人),邓绥此举开启了中国历史上贪官禁锢两代的先河。

删除苛法23条、废除蚕室刑(宫刑)、对杀伤人的精神病患者减刑、允许母子兄弟之间相互代死。

其中,废除宫刑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大进步。

东汉时期,世家大族崛起。

当时在宫内传发书奏的职位如侍中、中常侍、省尚书事、黄门侍郎等均被名门望族垄断。

自和熹太后邓绥以女主称制后,宫中禁地不再接纳公卿望族,而以阉人为常侍,小黄门传达南北两宫的命令,接管世家大族在宫内之职,从而削弱了世家大族在朝中的势力。

邓绥虽然任用宦官,但她懂得制衡之术,并没有给宦官很大的权力,并且她所任用的宦官也都较有德行,所以在她临朝之时,宦官并没有造成危害。

东汉时期,皇后出身名门望族似乎已经成为惯例,阴皇后、马皇后、窦皇后和邓皇后连续四代皇后都是大户出身。

邓太后为了打压名门望族,选择家世不高、出身低微的女子为皇后,于是出身低微的阎姬才得到了成为皇后人选的机会。

从而结束了东汉连续四代皇后都出自名门望族的惯例。

平望侯刘毅认为邓绥:兴灭国,继绝世,录功臣,复宗室。弘德洋溢,充塞宇宙。巍巍之业,可闻而不可及;荡荡之勋,可诵而不可名。

指出邓绥有“大圣”的风范,古往今来没有内遭家难、外遇灾害、总揽万机,经营天地万物、功德高大如邓太后的。

公元121年3月,忙碌一辈子的邓绥去世,在位二十年,享年四十一,谥“和熹皇后”(有功安人曰熹)。

邓绥死后,被列入了帝王本纪当中,见于《后汉书·本纪·皇后纪》。

1989年,辛润英发表《皇后之冠邓绥》一文,将邓绥誉为“皇后之冠”,该观点很快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并正式运用。

来源:江南以西可可和一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