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鱼头泡这事儿啊,讲真,是个挺有特色的食物,也算是咱们这边的一道招牌。用新鲜的鱼头,加上些许调料,泡在特制的汤汁中,味道鲜美又不失浓郁,喝上一口,那滋味可真是让人留恋。人们喜欢它,不仅仅因为味道,还因为那份乡土的情怀,吃着吃着,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记忆里。
鱼头泡这事儿啊,讲真,是个挺有特色的食物,也算是咱们这边的一道招牌。用新鲜的鱼头,加上些许调料,泡在特制的汤汁中,味道鲜美又不失浓郁,喝上一口,那滋味可真是让人留恋。人们喜欢它,不仅仅因为味道,还因为那份乡土的情怀,吃着吃着,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记忆里。
你说的这个“编辑小娄”啊,挺有意思的,显得简洁又直白。看得出来,这是个名字或者是编辑的签名,或者是某个人的昵称。这样的排版风格,也挺符合现在年轻人喜欢的那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总感觉有点邻家大哥、小娄的亲切感。
最近餐饮界和知识圈真的挺热闹的,一场关于预制菜的讨论不停地发酵,大家都在发表不同看法。
从罗永浩对西贝的吐槽开始,这股热议一路扩散到考研大V汤家凤直接抨击胖东来公司的创始人于东来。
这次闹得挺热闹,表面不过几个人互相怼,但其实反映出来的是咱们普通消费者对吃饭安全和企业信用的那份揪心。
一、导火索:罗永浩一顿饭点燃预制菜争议
事情得从2025年9月10日讲起,那天罗永浩刚刚下飞机,便带着同事去西贝吃饭,本想着就是图个简单吃饱,没想到结果这顿饭竟然闹出了挺大的动静。
吃完饭,老罗就在社交平台上发了牢骚,埋怨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价格还定得那么高,让人看着就觉得反胃。
这条微博一出来,立刻引起了轰动。
西贝一直强调“现做现吃”,不少顾客也是为了追求那份新鲜感而选择他的。可是现在有人说全是预先准备好的菜品,网友们自然都在讨论这事儿。
眼看这事儿越闹越凶,西贝的客服立马出来澄清了。
他们特别强调,实际上并没有传闻中的那种“大量用预制菜”的事情发生。
9月11日,西贝的创始人贾国龙亲自出面,态度挺坚决地表示要起诉罗永浩,原因是他作为公众人物说话太过极端,这严重影响了西贝的品牌形象。
贾国龙特别强调,根据国家标准,西贝没有一道菜属于预制菜,所谓的“预制”只是提前处理原料,这和成品预制菜完全不一样。
面对贾国龙的起诉威胁,罗永浩当晚就表示已做好准备迎接挑战,还陆续发了好几条微博反击,甚至悬赏十万元找线索,想搞清楚西贝是不是用了预制菜。
你看,贾国龙不挑惹谁不好,非得找上罗永浩,说起当年西门子冰箱关不上门,罗永浩当场就直接砸了那台冰箱,事儿可真够猛的。
9月11日那天,全国门店的收入一下子就少了二百多万,贾国龙倒挺硬气,宣称就算生意受损,也要争个明白是非对错。
9月15日,西贝老板贾国龙搞了一件不少人觉得“丢人现眼”的事情——他公开发了一封道歉信。
这次,他没躲着争议,反倒坦率面对,承认部分菜肴确实用了预制菜,还保证会认真整改到位。
信一发出去,曾经陷在风口浪尖上的罗永浩也出来说话了。
他特别强调,自己之前的说法并不是专门针对西贝,也不希望风头全部都放在某一家店铺上。
二、跨界站队:于东来力挺西贝引发质疑
就在罗永浩和西贝吵个不停的时候,被网友们一直叫做“良心企业家”的胖东来老板于东来忽然开腔,把事情的走向变得不那么简单了。
9月12号正是西贝后厨出问题,网友们批评最猛烈的时候,于东来说话了,他写道:“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感谢西贝和海底捞让我吃到相对令人安心的饭。”
他们还在评论里补充一句:“企业家们付出了太多心血,别让他们失望。”
网友们因为西贝疑似瞒着预制菜的事情不满意,看到于东来这么一说,评论区立马炸了锅,很多人直接问他到底是站企业呢,还是站消费者。
大概是觉得那番话引起的争议比预料的还大,于东来当天就悄悄把原文删了,还把微博之类的账号设成了只对自己可见的状态。
就在9月15日,他又发了声,这回是为陷入预制菜风波的西贝撑场面。
他解释说,之前的发言其实是出于善意,还提到西贝在食材、管理等方面的多项优势,呼吁大家理性看待企业,别因为一时的争议就轻易否定甚至“毁掉”一个品牌。
这次“逆势帮衬”反倒引来更多质疑,有媒体当时还直播曝光了西贝后厨的情况:传说卖出了1100万份的儿童餐里,鸡翅的保质期居然长达九个月,西兰花还能储存24个月;草原烤羊排其实是速冻的,番茄牛肉酱甚至连包装袋都一起煮了。
更令人担心的是,后厨员工用漏勺捞地漏里的残渣,厨师长竟然拿不出厨师证,而隔夜菜还被换上新标签继续出售。
于东来的两次表态,让一部分原本支持胖东来的网友感到挺失望的。
三、半路杀出:汤家凤开喷于东来引爆价值观之争
正是在东来因为支持西贝引发争议的时候,考研圈的“暴躁名师”汤家突然插上一脚,把这场餐饮的风波变成了关于价值观的辩论。
9月17日晚,汤家凤在抖音上传了个视频,这次不讲数学题了,而是直接炮轰起了于东来。
视频上传不到两个小时,点赞就突破了百万,而热搜话题“汤家凤硬刚于东来”点阅也超过了50亿次。
视频中,汤家凤一如既往地坦率,先坦白自己曾在胖东来购物,觉得东西不错,服务也不错。不过她随即转入正题,直言不讳地说:“商业的成功和价值观其实是两回事!你的话只能代表你自己,不能代表所有人。评判一个企业家的标准,不是看它多大,而是看它有没有把老百姓放在心上。”
说到激动处,他用手掌拍了拍桌子,那架势跟平时骂学生“这题都能错”差不多,还怒了句:“有人追捧就飘了,觉得谁都得给你面子?”
消费者买的就是商品,不是让你来灌输价值观的。
这句话一针见血点燃了网友们的情绪,评论区里全是“汤老师说出了我心里的话”或者“终于有人敢怼了”之类的留言。看到大家如此热烈的反应,气氛也是渐渐高涨起来。
没料到,西贝的话题还没完全平息,于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又因为一句话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这事儿跟电影《731》有关。导演为了这部片子,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仔细研究、翻查资料,还挑在“九一八事变”94周年这一特别的日子在全球范围内上映,主要就是想提醒大家别忘了国耻,激励我们自己要努力变强。
就在这个时刻,于东来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仇恨,而传播善意要比散布仇恨更能让人看到希望和光明。
这番话一讲出来,立刻引起了不少争议。
不少网友听了都觉得不太认同,纷纷发问: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们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抗争换来的,我们怎么能随便放下历史?又怎么能忘记那些旧仇?
争议逐渐升温,一些人不由得想起那个曾经慷慨解囊、助力国家建造航母的于东来。
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说的话和做的事,搞得广大群众越发琢磨不透。
四、风波背后:消费者只要明明白白消费
这次从9月10日开始一直到中旬的风波,已经不单单是罗永浩和西贝之间的“口水战”,也不仅仅是汤家凤和于东来之间的“价值观之争”,更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企业和消费者彼此之间的认知差异。
餐饮圈的同行们之所以站出来支持西贝,大概是觉得“预制菜已经成为行业的常规做法”,中央厨房提前处理食材,确实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本来也没啥大毛病。
其实,消费者关注的从来不是是不是预制还是现炒,而是觉得花的钱合不合理、商家是不是真诚守信。
就像罗永浩说的,他并不反对预制菜,核心诉求是希望消费者能掌握更多信息,期待法规能强制标明——这也是大部分网友支持他的原因:预制菜理应做到透明,让消费者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汤家凤之所以能引起共鸣,主要在于他表达了普通人的心声:餐饮行业是靠良心做事的行业,衡量企业的标准不在于它有多大,而在于是否真正把老百姓放在心上。
顾客购买胖东来的东西,确实是认可它的品质和服务,但这不代表他们完全赞同创始人的所有想法,也不意味着要对那些不诚信的行为点头妥协。
于东来可能本意是为行业发声,觉得企业家挺不容易,但他忽略了,消费者对胖东来的喜欢,本质是对“透明实在”这点的认可,这份认可不应该成为包容其他企业不守诚信的借口。
归根结底,这次风波的源头其实挺单纯的。
消费者真正关心的,始终不过是一份明明白白的知情权。
预制菜其实没啥错,搞错的是那些含糊其迹的提醒和价格跟现做的价值不相符。
如果把信任当成理所当然的事,那就是真正对消费者最坏的伤害。
要是企业真心把顾客放在心上,就应该实话实说,而非等到闹出问题再急忙弥补。
希望这次风波能给餐饮界敲个警钟:讲究诚信才是长远的经商之道。
来源:憨批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