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拍婚纱照是结婚流程里雷打不动的一环。影楼门口挂满巨幅样片,新人穿着层层叠叠的礼服,在影棚里反复调整姿势,一套流程下来少说七八千。那时候,婚礼上放的VCR、请柬封面、新房床头,都得靠这些照片撑场面。没几张“精修大片”,好像这婚结得不够完整。
婚纱照还有必要拍吗?这个问题搁五年前,大概没人会认真问。但现在,不少准备结婚的年轻人真会犹豫一下。
曾经,拍婚纱照是结婚流程里雷打不动的一环。影楼门口挂满巨幅样片,新人穿着层层叠叠的礼服,在影棚里反复调整姿势,一套流程下来少说七八千。那时候,婚礼上放的VCR、请柬封面、新房床头,都得靠这些照片撑场面。没几张“精修大片”,好像这婚结得不够完整。
可现实是,大多数照片拍完就再也没翻开过。有朋友直言:“除了婚礼当天播一遍,五年没再看过。”那种浓妆艳抹、表情僵硬的摆拍照,连自己看了都觉得不像自己。说到底,过去拍婚纱照,更多是为了“给别人看”,而不是“给自己留”。
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绕开传统影楼。某生活服务平台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婚纱摄影订单中,独立摄影师或旅拍套餐的占比,已经从2019年的不到两成,涨到了接近一半。价格也明显松动——租一套婚纱三百块左右,找自由摄影师拍半天只要八百,成片自然清新,还能顺便打卡喜欢的城市。
但问题不止在价格。一个在婚摄行业干了六年的化妆师朋友说,很多标价“5999元起”的套餐,实际成交价普遍在一万二到一万八之间。套路往往藏在选片环节:底片不全送、精修按张收费、相册升级加钱……新人常常被“温水煮青蛙”式地加价,最后花出去的钱远超预期。
拍摄过程本身也不轻松。夏天38℃高温下穿三层婚纱站三小时,强光灯烤得睁不开眼,摄影师还在旁边不停喊“看这里笑一下”——这哪是纪念爱情?分明是“付费受罪”。有人打了个比方:就像花大钱买了一套高级餐具,结果只在结婚那天用了一次,之后就压箱底吃灰。
更深层的变化,其实是年轻人对婚姻的理解变了。不止一位受访者提到:“婚姻靠的是日常相处,不是一张照片。”最近几年,结婚登记人数持续走低,晚婚、不婚成了常态,“仪式感”也不再是必须项。
替代方案也越来越多。有人选择在洱海边请旅拍摄影师,两千块搞定全套;有人干脆用手机自拍,加个滤镜发朋友圈,亲友点赞比影楼成片还多。韩式、日系、胶片风这些风格流行起来,强调的是“真实情绪”,而不是“完美人设”。
这未必是消费降级,更像是消费更理性了。与其花一万五拍一套可能永远不会再看的照片,不如把钱省下来度蜜月、付房租,甚至存进共同账户。最近社交平台上有一句话被转了十几万次:“找的是人,人靠谱比啥都强。”底下跟帖里,很多人说,看到这句话才真正松了口气。
来源:北风影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