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日的乌兰察布,天高云淡。9月23日,“文明新风进万家”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故事汇活动隆重举行。活动通过“实地观摩+文艺展演”的鲜活形式,让来自7个盟市的观摩团成员沉浸式感受移风易俗的“乌兰察布实践”。
秋日的乌兰察布,天高云淡。9月23日,“文明新风进万家”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故事汇活动隆重举行。活动通过“实地观摩+文艺展演”的鲜活形式,让来自7个盟市的观摩团成员沉浸式感受移风易俗的“乌兰察布实践”。
婚事新办 幸福加分
走进集宁区马莲渠乡大十号村非遗剪纸展示区,村民们正在桌前展示剪纸技艺,《简约婚典》《孝老爱亲》等主题作品生动地传递着文明新风尚,格外引人注目;藏书丰富的书屋、热闹的助农直播间、承载记忆的村史馆、涵养新风的婚俗馆,每一处场景都彰显着乡村文明的新变化。
大十号村村民围坐在桌前剪纸。(郭慧文 摄)
在白泉山生态公园凤凰楼下,一场传统中式风格集体婚礼简约而不简单。没有婚车长队、没有大摆宴席,绿树环抱间,新人们身着简约礼服,三拜之礼、合卺酒、结发礼、佩绶礼等传统礼仪赋予婚礼庄重内涵,“拒绝天价彩礼、简化婚礼流程、传承良好家风”的誓言掷地有声。今年以来,已有50对新人在凤凰楼举办文明婚典,“喜事新办、婚事简办”理念蔚然成风。
文明婚典在凤凰楼下举行。(郭慧文 摄)
集宁区将白泉山生态公园凤凰楼精心打造成“文明婚典示范基地”,不仅免费为新人提供举办婚礼的场地、基础布置及婚纱租赁服务,还专门组建了由非遗传承人、志愿者构成的“婚典服务队”,为新人量身定制包含剪纸信物赠送、家风故事宣讲等环节的特色婚典,让婚礼既简约又富有文化内涵。与此同时,集宁区还同步建立“婚俗改革服务站”,联动乡村“两堂一室”常态化开展婚前辅导、婚姻矛盾调解等服务。对主动选择“零彩礼”“简婚礼”的新人,在“文明团结超市”给予积分奖励,以正向激励引导婚俗新风。
据了解,集宁区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的重要抓手,紧扣“遏制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工作目标,深耕文明实践项目化运作模式,年均开展各类移风易俗活动3000余场次,在全社会积极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
孝老爱亲 传承好家风
察右前旗南店幸福院作为集生活保障、文化浸润与风尚引领于一体的移风易俗实践基地,聚焦特困、残疾、空巢独居等困难老年群体需求,将孝老爱亲传统与现代养老服务深度结合,设立怀旧文化活动室,推行“十大孝星”评选、实行“孝心卡”助餐模式,有效带动了乡风文明建设。
“我们在这里每天下下棋、打打牌,还能经常看到文艺表演,也没什么负担,就是享福!”已经在幸福院居住了7年的老人孙万海带着笑容说道。
南店幸福院里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郭慧文 摄)
在平地泉镇南村,全国三八红旗手张效玲家庭的故事令人动容。张效玲的公公在世时生活不能自理,想到自己的弟弟们都忙,她就主动给老人每天送饭,一送就是四年。后来,她干脆把公公接到自己家照顾,从一日三餐到日常生活,张效玲总能照顾得十分周全。在张效玲的影响下,她的后辈也都十分孝顺老人,尤其是她的两个儿媳。“孝敬公婆是我的责任,但是我觉得我的儿媳们做的比我还要强。”张效玲自豪地说道。工作之余,她的大儿媳每周都要回来给老人擦洗身体,为老人换洗衣物;她的二儿媳每当吃饭的时候,第一碗饭总会端给自己的太爷爷,边吃边给老人夹菜,见老人吃饱了,她就主动把老人碗里剩下的饭菜倒到自己碗里吃,这个行为就连张效玲都自愧不如。“百善孝为先,我们必须得把孝敬老人的美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张效玲说。
南村作为察右前旗移风易俗的标杆,通过“新风引领、制度保障、乡村治理”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依托产业基础、榜样力量和制度创新,探索出移风易俗引领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国家级荣誉。
乡音唱响移风易俗
当晚,文艺展演在歌舞《壮美内蒙古》中拉开序幕。二人台表演唱《小戏唱新风 文明润集宁》用熟悉亲切的曲调,将身边的文明故事娓娓道来;二人台小戏《心愿》透过普通人的生活琐事,展现移风易俗带来的幸福巨变;漫瀚调说唱《移风易俗新风尚》将传统曲艺与流行说唱激情碰撞,欢快曲调如潺潺溪流。
歌舞《壮美内蒙古》。(郭慧文 摄)
国家级非遗二人台传承人武利平的脱口秀《移风易俗》从乌兰察布特色美食“莜面”谈起,用接地气的方言俗语将日常生活描绘得妙趣横生,让传统艺术焕发出新魅力,引得现场掌声雷动,笑声不断。各类精选节目将北疆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文明理念巧妙交织,唱出对文明生活的向往,让观众在艺术熏陶中感受新风力量。
武利平表演脱口秀《移风易俗》。(郭慧文 摄)
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本次活动创新邀请山西省大同市、河北省张家口市艺术名人参与,构建跨区域文明共建新格局。大同市曲艺家协会选送的大同数来宝《意外中的意外》,由著名演员柴京海、柴京云联袂演绎,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展现移风易俗给群众生活带来的“意外”惊喜,让观众在笑声中领悟诚信与理解的重要性;河北省张家口戏曲艺术研究院创排的四块瓦说唱《长城脚下话长城》,通过老夫妻走长城、看新风的温馨故事,传递生活气息与文明温度。
柴京海、柴京云联袂演绎大同数来宝《意外中的意外》。(郭慧文 摄)
三地艺术家同台献艺,不仅丰富了节目形式与内容,更增进了地域文化交流,为省际交界地区协同推进移风易俗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路径,让文明之花在跨区域协作中绚丽绽放。
此次移风易俗故事汇活动,是内蒙古自治区以文化人、以艺通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从基层创新实践到跨区域文化联动,从传统艺术赋能到名人示范引领,活动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以“小舞台”推动“大治理”,让文明新风的种子深深扎根北疆大地。(实践全媒体记者 郭慧文)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