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同时间,寿光老赵家的大蒜已经冒绿尖,人家连卖蒜苗的钱都提前揣兜里了。
“十月种菜=找死?
”昨晚刷到这条留言,差点把刚泡好的面打翻。
说这话的人,估计刚把蒜瓣埋下去三天,一场雨全烂成泥。
可同时间,寿光老赵家的大蒜已经冒绿尖,人家连卖蒜苗的钱都提前揣兜里了。
差距不是手气,是时间差打错了。
先说北方,冷空气现在跟双十一预售一样,分两波付定金。
中央气象台刚给的“双峰型”预测,意思就是十月底先来场小试牛刀,十一月下旬再补一刀。
传统老把式“寒露前后点蒜”得往前挪,黄淮海最舒服的空档只剩10月5号到15号,再拖,蒜瓣在土里直接冬眠,春天醒来没劲儿分瓣,最后收独头蒜,卖相差一半价。
有人犟:我去年十一月初埋的也活了。
那是你命好遇到暖冬,今年敢赌?
真想拖,也行,把蒜沟加深两指,覆土后盖一层秸秆,相当于给蒜盖了层棉被,成本几乎零,就是费腰。
菠菜党看过来。
农科院今年新出的“寒绿1号”,官方数据耐寒-15℃,实测在北京背风畦里,叶子被霜打成了绿玻璃,太阳一晒照样支棱。
老品种到这个温度早变成一锅“菠菜汤”。
种子贵不贵?
一袋50克,够种两分地,淘宝均价8块,比老品种贵三块钱,多收那一茬就回本,别省。
韭菜呢?
传统口诀“九月韭,佛开口,十月韭,驴不瞅”。
但新宠“雪韭王”偏偏反骨,十月中旬还能移栽,前提得给它上“地暖”——移栽后立刻盖地膜,四周压严,相当于给根扣了个迷你温室。
老菜农的做法更野:膜上再戳几个透气孔,防止中午烧苗,操作像给韭菜做微创,听着玄,寿光已经有人靠这个把秋韭卖到元旦,一斤多赚四块。
阳台党别急着划走。
今年电商爆款“快菜”,名字听着像快餐,其实就是超速小白菜,从种到收20天,比泡面保质期都短。
秘诀是种子自带“冲刺Buff”,温度15℃以上就能发芽,北阳台也能玩。
买种子认准正规小包装,别信直播间“极早熟”散装,新规要求必须有二维码追溯,没码的一律按假种子处理,别问怎么知道的,邻居刚被坑了三十块。
长江流域今年雨水成串,地里的沟得提前挖成“高铁隧道”——垄高20厘米,沟深30厘米,雨停一小时水能排干。
别嫌麻烦,去年安徽老李没开沟,菠菜全泡成“水草”,直接损失两千,够买十顿火锅。
东北老铁更硬核,直接利用天然雪被。
十月底把菠菜撒在畦里,不盖膜,反而等初雪后把雪拍实,厚度10厘米,整个冬天雪层=免费棉被,来年四月最早一批上市,价格比大棚菜还硬气。
注意种子得提前做“春化”处理,放冰箱冷藏三天,模拟过冬,出芽率能飙到九成。
最后提醒一句:跨省买蒜种,别只看价,检疫证明必须随货,今年新规查得比查酒驾还严,查到一车没证,整批销毁,哭都来不及。
菜是种给明年的自己吃的,别跟老天爷较劲,也别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
十月可以种,但得把日历往后翻五天,把种子往前追一步。
你那边今年准备种啥?
留言说说,看谁先把冬天的第一口绿端上桌。
来源:奋发有为溪水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