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着3个需求“转”了37年,结果→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10:08 1

摘要:一家民营企业,究竟以什么为“转动轴心”才能“转出圈”?对于每位实业家而言,这恐怕是一个既清楚又深奥的课题,天津著名商标、津南老字号“名宝”的两代守护者——吴桂成、吴秀寅父子用37年的成长实践道出了朴实答案——围着需求转。

一家民营企业,究竟以什么为“转动轴心”才能“转出圈”?对于每位实业家而言,这恐怕是一个既清楚又深奥的课题,天津著名商标、津南老字号“名宝”的两代守护者——吴桂成、吴秀寅父子用37年的成长实践道出了朴实答案——围着需求转。

吴桂成(右)、吴秀寅(左)父子,图片来源:津南好客户端

围着时代需求转 可见智造蜕变

“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承载着70、80年代的记忆,随着“一转”缝纫机的兴起,当时纺织生意蓬勃发展。1988年,津南区北闸口镇翟家甸村的村民吴桂成以敏锐的商业嗅觉捕捉到市场需求,以民宅作车间、黑白连轴干,凭借着诚信理念、过硬手艺,愣是把缝纫机踩出了名堂,订单纷至沓来。水到渠成!规模化生产的念想在吴桂成心中“破土而出”,盖厂房、进设备、引人才……1995年,二八公路旁的天津市晟成针织制衣有限公司冲入大众视野,2023年迁新址后面积扩大到4万平方米。

图片来源:津南好客户端

而从规模化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的进程中,企业积极融入“中国智造”的大潮,通过一次次的转型升级跨越一道道的挑战门槛。

眼下夏秋更替,保暖衣订单大幅增加,车间里织、裁、绣、缝、熨混响出忙碌的节奏,演绎着从一根线到一件衣的智造奇迹。自动裁床能精准处理叠放数层的大块布料,程序员只需设定衣片数、闭合片、移动曲线、切割速度等参数就能1:1还原设计师手稿。静待两分钟,一摞摞布片便紧凑排列,误差率与裁成率的“一低一高”呈现出不错的效果,一改之前靠经验判断而造成的浪费。智能吊挂系统则通过一套旋转滑道将30余个缝纫台串联,“巧妇”只需专注本岗,物料自动传输,缝制流程一气呵成。织布机、绣花机、自动开袋机、自动数码印花机……在智能制造的驱动下,公司已累计投资数百万元用于迭代更新生产设备,仅研发出的面料就达22种。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与科研部门正在联合开发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功能性产品,成为了企业生产工艺齐肩国内先进水平的力证。

图片来源:津南好客户端

织布机,图片来源:津南好客户端

智能吊挂系统,图片来源:津南好客户端

看得见的生产效率,背后还隐藏着看不见的信息提速。公司采用的管理软件系统,通过条码识别技术实现生产数据的采集、进度监督和质量溯源等功能,“一衣一码”记录了颜色、尺寸、款号、工序号等20余种信息。“只需扫一扫,尽知车间事。”有20多年工作经验的质检员林海玲如此评价。

质检员林海玲,图片来源:津南好客户端

围着津南需求转 可听“好牌”回响

“名宝”发展折射出津南“四管六招”工作体系的成效,也是企业与区域共荣共生的结果。随着津南区的“三张好牌”越打越响,天津市晟成针织制衣有限公司在农文旅、科教产、会展商的融合之路上献计出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津南区北闸口镇“风从稻乡来”第五届稻香节即将在正营村启幕。作为该村的村企共建单位,在多年的稻香节活动中,公司出人力、设展台、认领稻田、供给物资、提供奖品,共同唱响丰收赞歌,助力乡村振兴。公司还将直播经验“复制”到这里。

正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利军在直播,图片来源:津南好客户端

“这是我们村的小站稻可视化检测控制管理系统,保证了我们村种植的小站稻高产、优质、生态、安全……”每天下午2点到4点,正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利军都会在直播间里激情澎湃地介绍本村的“盈跃”牌小站稻。“直播间为小站稻的销售装上了‘风火轮’”苏利军说,“这还得特别感谢天津市晟成针织制衣有限公司提供的技术、人力支持,让我们这些‘门外汉’快速实现了‘书记变主播、农货上链接’。”此外,公司还借助展厅免费为小站稻、冬枣等全镇农产品代言,以店内人流拉动销量,让“名宝”更具家乡味。

会展人流同样助推了“名宝”的品牌推广,通过参加旅博会等家门口的主题展会以及借助会展溢出效应,公司产品已覆盖全国,年销售额稳中有进,也感受到农文商旅“四两拨千斤”的艺术。“公司已经享受到了‘会展好牌’的红利,作为区人大代表,我更要为会展腾飞出谋划策,曾提出的‘解决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停车难问题的建议’被快速办理,助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畅快涌入。”吴秀寅说。

图片来源:津南好客户端

依托“三园合一”背景,公司如沐春风,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共建实践基地,推动人才与技术的双向奔赴。同时,公司还参与了某高校在脑机接口技术领域的横向课题,致力于提升纤维的传导性与舒适性,为产品的最终落地提供了关键的科技面料支撑。

围着百姓需求转 可感民生冷暖

“衣食住行、业教保医”中的“衣”是民计民生中的大事。公司将服务百姓多边形需求为己任,聚焦“穿好”这一关键,在优化经营模式和严控产品质量上动真格、更动真情。

公司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在7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家纺、内衣、校服等全品类上万余件产品分区陈列,让消费者一目了然。“这样的选择也是出于产城融合的考虑,用一种开放的姿态拥抱消费者,实现快速反应与贴心服务的统一。”吴秀寅说,“我们希望,‘名宝’是一种温暖的存在。”

图片来源:津南好客户端

图片来源:津南好客户端

裤边长了,当场裁剪;拉链坏了,免费修理;老人购物,全程陪护……对于百姓身边的普遍需求,公司以前店为服务点,积极融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民生温度持续升温。而对于百姓生活中的个性化需求,公司将生产端的设计、剪裁业务前移,提供全方位的西服定制服务,为职场人士、准新郎等客户群“解围”。公司还助力民间“设计师”圆梦,由专业裁缝还原其设计手稿,让百姓穿出属于自己的氛围感。

便民服务,图片来源:津南好客户端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从纱线过筛到产品出厂,公司对标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相关规范,突出“自检+外检”“源头检+过程检+成品检”,实施全过程质量管控,于细节处彰显出品质。

公司已成为了全市30多所中小学校的校服指定制造商,缘何?公司一方面通过“排列组合”各类纤维,实现布料在色牢度、耐用性和扭曲率上做到平衡,另一方面则依托核心技术对甲醛、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零容忍”。“校服的检测项目共25大项,每一项都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吴桂成语重心长地说,“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从用户角度出发,更从良心出发。”

图片来源:津南好客户端

公司还结合粉丝节、开放日等活动,公开呈现生产流程、制造工艺,听取社会意见、接受大众监督。2024年,公司获评“绿色低碳诚信示范创建企业”。

“名宝”的“转”并非随波逐流

而是

紧扣时代脉搏、区域发展与民生期盼的主动进化

从一台缝纫机到智能工厂再到行业标杆

其成长轨迹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企业的生命力根植于

对需求的深刻洞察与真诚回应

面向未来

名宝仍要加速“转动”

但其核心始终未变

以匠心守初心,于需求处见未来

来源:融媒津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