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在山东农村看到老乡们种金丝瓜,这玩意儿在咱这儿可不稀奇,就是那种长在地里能掰成丝丝的瓜。以前只当是普通菜,现在听说网上卖得很贵。赶大集时听卖瓜的老伯说,南方买家专门来收,说这是山珍海味。搞不太懂城里人怎么突然看上这个,不过看种植户日子过得红火,倒真想弄明白
最近在山东农村看到老乡们种金丝瓜,这玩意儿在咱这儿可不稀奇,就是那种长在地里能掰成丝丝的瓜。以前只当是普通菜,现在听说网上卖得很贵。赶大集时听卖瓜的老伯说,南方买家专门来收,说这是山珍海味。搞不太懂城里人怎么突然看上这个,不过看种植户日子过得红火,倒真想弄明白这瓜到底有啥门道。
金丝瓜长得跟南瓜差不多,开黄花分公母。农民伯伯说温度得合适,太冷种子不发芽,太热结不出瓜,还得防着雨水太大泡坏根。有些地方搭架子让瓜藤往上爬,有些则是让瓜苗趴在地里,全凭当地土质决定。前两天去寿光大棚看了,温度计显示恒定在28度,工人说这是最适合长瓜的温度,比露天种能早熟半个月。
老农刘大叔讲起种植诀窍:播种前得用热水泡种子催芽,育苗时浇透水要等几天。到了移栽的时候,得按品种植多少留空地,否则挤太大会生病。施肥得讲究,苗儿小时少给氮肥省得长得太疯,开花结果时得多补钾肥。有次看到工人摘雄花给雌花授粉,说是为了提高坐果率,这活儿得赶在早晨太阳出来前干完。
不同地方种的金丝瓜模样各不相同。东北的金丝瓜皮发绿,南方的则偏黄,西边有些地区还种球形的,能存好几个月。云南高海拔地区居然也能种,那是因为昼夜温差大,瓜肉纤维更细。现在用大棚和温室能四季种,不像以前只能春天种秋天收。前年有个农户用新技术错季上市,一斤卖到二十块,比平常贵一倍还供不应求。
吃法更是多样,新鲜瓜能炒菜煮汤,老瓜蒸熟后撕成金丝泡水喝。种子炒着吃像南瓜子,皮晒干了还能做工艺品。有加工厂把瓜丝真空包装,放在超市货架上,城里人当健康食品买。听说有些美容院拿金丝瓜纤维做面膜,不过这个没亲眼见过。
最近几年种金丝瓜的越来越多,可有的地方出现虫害,打药又怕影响卖相。有专家推荐用生物防治,但成本高了不少。还有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种地的都是老头老太太,新技术学不会,全靠老经验。前阵子听个商人抱怨,订单量涨了三倍,但收够符合要求的货就得跑三四个乡镇。
超市里摆着真空小包的金丝瓜丝,标价挺吓人。但农村集上还是论斤卖,五块钱能买一大堆。卖瓜的大爷说现在年轻人都爱吃零食,觉得这东西土气。不过健康风潮起来了,又有外商问能不能常年供货。要不要扩大种植还不知道,毕竟行情说变就变,前年价格跌过一次,不少农户血本无归。
云南那边试过林下种金丝瓜,说省地还能套种药材。北京有个试验田在楼房里种,用人工光照,一平米能收好几斤。看来这瓜确实有不少潜力,只是传统种法和新需求中间隔着不少坎。老百姓还是按老规矩做事,新技术得慢慢消化。
来源:覃覃有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