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里9月二十多天涨了近五成,百度从8月算起也涨了差不多的幅度,而腾讯的动作更让人意想不到,那就是花了5亿港币回收股票。
最近股市里的阿里、腾讯和百度,股价像是约好了一样往上冲。
阿里9月二十多天涨了近五成,百度从8月算起也涨了差不多的幅度,而腾讯的动作更让人意想不到,那就是花了5亿港币回收股票。
但同样是股价暴涨,背后的逻辑却差得远。
股市从来不是看运气,而是看能不能讲通、有没有底气,AI就是这三大巨头共同的新剧本,只是有人拿着一手好牌,有人还在找出牌的方向。
先看阿里,它的AI布局藏着稳扎稳打的野心。
过去阿里被电商大战缠得头疼,市场份额被一点点啃食,但现在AI让它的基本盘重新扎实起来。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对商家来说,AI能帮着选品、做推广视频,效率提上去了,自然更愿意留在平台。
对平台来说,精准的流量分配能让成交率更高,比单纯打价格战管用多了,连高德地图这样的本地生活业务,也靠着AI把打车、订酒店这些服务串了起来,虽然还赶不上美团,但也成了不能忽视的力量。
阿里真正的底气在云服务,现在AI大模型都得靠强大的算力支撑,就像工厂得有充足的电力,而阿里云也有自己专门的场地。
再看百度,情况就复杂多了。
它的麻烦在于,AI既是解药也可能是毒药,百度靠搜索起家,但现在大家查东西越来越爱用AI大模型,直接问一句就能拿到答案,不用翻好几页搜索结果,更不用躲开一堆广告。
百度也在做AI,搞了搜索、自动驾驶、办公工具等一堆业务,但这些要么是和自己的老本行抢饭吃,要么是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
比如它的大模型,既要当搜索引擎的帮手,又要和DeepSeek这种专门的AI产品竞争,定位本身就很尴尬,不过那些新业务到底什么时候能赚钱、能赚多少钱,谁也说不准。
网上有个说法是,百度股价涨是因为跌太狠了,也有人说市场看好它的AI潜力,但这些都更像猜测。
百度的问题不光是外部竞争,更在于以前急功近利,搜索结果里广告太多、优质内容太少,给很多用户产生烦恼,现在就算想靠AI翻身,用户能不能回来、新业务能不能起来,都是未知数。
要说这轮上涨里最稳的玩家,还得是腾讯。
从去年到现在,它的股价一路稳步攀升,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腾讯在AI领域,给自家的生态版图浇了肥。
腾讯的AI打法藏在日常里,咱们每天用的微信,早就悄悄装上了AI引擎。
刷公众号文章时,AI能自动提炼关键信息;开微信小店的商家,有AI智能客服24小时接单;就连视频号直播,AI都能帮着自动生成字幕,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升级,实则让微信14亿用户的粘性越来越强。
更狠的是腾讯的投入力度:自去年四季度加速AI战略以来,累计资本开支已经砸了831.6亿元,尤其是第二季度,公司花了一大笔钱建数据中心、搞基础设施,依旧实现了毛利率同比增长22%。
但这钱没白花,AI不仅没拖累盈利,反而成了公司成长的新血液,就连马化腾都高调夸赞AI业务,帮他们在二季度挣钱了。
说到底,这三家的股价暴涨,都是资本市场对AI浪潮的反应,但两者的处境天差地别。
资本市场不怕巨头花钱,就怕巨头躺平没方向,阿里用真金白银的投入证明了自己的进取心,而百度还需要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告诉市场,它能在AI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至于腾讯,则是有自己的法宝。
股市的故事每天都在变,但不变的是,真正能让巨头走得远的,从来不是短期的股价涨跌,而是能不能拿出让用户点头、让行业服气的真本事。
希望这些科技巨头都能真正靠技术突破往上走,毕竟行业里多点真刀真枪的创新,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普通人。
来源:聆听娱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