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机的性能对于摄影来说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所以大家在选购相机的时候总是会对一些关键性的参数指标反复权衡、对比,试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机器。我们在这里将对一些大家关注的相机性能指标进行一个分析,为您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机的性能对于摄影来说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所以大家在选购相机的时候总是会对一些关键性的参数指标反复权衡、对比,试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机器。我们在这里将对一些大家关注的相机性能指标进行一个分析,为您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广大摄友对于不同品牌、型号相机的cmos感光元件性能指标是最为关注的。这其中除了画幅、像素这类基础指标外,争议最大的就是到底“宽容度”哪家强?根据大部分摄友认同的“通说”来看,普遍认为索尼、尼康的cmos宽容度优于佳能。主要体现在极端情况下拍摄的照片在后期更容易救回,在大力度修图过程中出现断层、高噪点、色块的阈值相对来说更高一些。
但经过多年使用对比,其实现在这几个品牌的相机cmos技术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差异已经不算大。虽然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索尼自产的cmos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尼康很多cmos也出自索尼),而佳能这些年并没有闲着,在自研自产cmos方面也得到了长足进步。虽然极度极端情况下可能还会有些许不足,但已经完全可以忽略,这类情况几乎对您的摄影创作没有影响,完全都是成熟产品。
这个争论的源头是早期相机产品的差异。十几年前,在cmos这块,索尼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因为它就是上游厂商,不仅为不同品牌相机供货cmos,还有大量手机cmos也出自索尼,因此技术沉淀很到位。然而作为相机的“引擎”,专业生产相机的厂商无不对此部件不重视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这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对稳定成熟的阶段,这种极端性能差异正在逐步缩小。
所以现在选择相机,您没必要过于纠结到底cmos宽容度够不够用,都够,您主要还是看到底是需要一台高像素机器,还是一台性能均衡的“水桶机”,到底是用来拍视频,还是以拍照为主,这些用途的不同,对于机型的选择还是有一些需要考量的因素的。至于早些年争论的宽容度问题,您可以忽略不计了。
另一个经常被摄友们拿出来争论的议题就是相机的易用性,特别是内置菜单设置是不是更科学、更符合逻辑、更容易理解、更好找到。这与上面说到的cmos问题对比的话,正好是个相反的通论,即佳能优于尼康优于索尼。这个问题也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了,多少年来都经常被拿出来讨论。那么现在这个问题得到改变了吗?
结论是确实改变了。索尼这个“理工男”其实一直都在试图改善自己操作菜单的人性化设计。由于索尼最早并不是做相机的,属于一个电子厂商,其“电器理念”极为深重。各类操作逻辑都非常理工科化,没有摄影创作的感性思维。这导致索尼早期的相机、摄像机都存在一个操作菜单难懂、难用的问题。在很早以前卷太郎就接触索尼的机器,当时无论摄像机还是相机,操作菜单都极为繁琐,且越专业的机器越不容易找到头绪,还不如民用级别的机器清晰易懂。菜单分很多层,起的功能名称都晦涩难懂,仿佛日语直翻,而且顺序逻辑不符合普通摄影人的思维逻辑。
而佳能和尼康都是相机界的元老,他们从胶片时代就是这个行业的深耕选手,对于摄影师的思维逻辑了解的非常到位。怎么快捷,怎么简单,怎么高效就怎么设计其相机菜单。当然,这两者之间也有差异,佳能比尼康更为“感性”,尼康更偏重于技术思维,佳能更偏重于创作思维,因此佳能被誉为最好用的相机菜单设计。
但是,到了现在这个时间节点,索尼做相机也已经有了很多年头,其进化是显而易见的。索尼当下的机器对菜单已经优化了很多,其常用菜单已经非常简单明了,而且可以自定义,个性化、自由度都非常之高,各类性能之间的切换也相对比以往更加高效。如果不涉及非常低频率的功能调节,各种常用摄影参数、性能设定都已经做到了“好用”级别。
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索尼可能还是不太友好,仍有优化进步的空间。但如果您将此作为选择相机的重点甄别项,那也是完全没必要的,只要适应一段时间,都可以很好上手,这点您不用过于担心。
直出色彩是很多摄友非常非常看重的一方面,对于色彩的执迷,也成就了富士这类突出滤镜性能的品牌。然而,作为一名摄影老法师,我可以明确对您说,直出色彩是完全不用纠结的相机选购因素。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直出色彩从本质上来说就只是一个参考项,并非您最终出片的终局结果。大家都知道,玩摄影更建议使用RAW格式,即无损数据格式,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本身就有极高的修片调色余地,也不会将相机内置的各种滤镜嵌入到照片上,后期您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调色。您也许会说,您就是个“懒人”,喜欢直出,不想搞的太麻烦,所以需要一台支出色彩好的机器。那么也是没有关系的,现在大部分中高端相机都具有了内置调色功能,您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将照片的鲜艳度、色相、对比度、曲线之类的基本调色工具进行一个机内设置,甚至可以导入现成的滤镜作为相机的照片色彩预设。也就是说,相机厂商给了你极大的色彩自由度,您完全不必纠结机内预设好的那几个色彩模式,您可以擅自改变这些色彩预设。
您喜欢不同型号胶片对应的色彩,完全不用非得执着于富士这类机器,索、佳、尼也能为你实现,您只需要稍微研究一下滤镜lut这些操作方法,就可以轻松实现直出色彩的自定义,极大方便了您的拍摄效率。
网上争论的直出色彩哪家强的问题,其实也是早期上古时代的争论了,现在这个时代,可以终结了。
自从进入微单时代以来,关于对焦技术的争论话题一直此起彼伏。主流相机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对焦技术,什么相位加反差混合对焦,什么全像素双核对焦等等,不同叫法,但其实都是想证明一个问题——对焦既快速又精准。在对焦技术进化过程中,是出现了谁发展更快一些,或更慢一些的问题。
早期微单相机的对焦先发制人的是索尼。索尼通过自家混合自动对焦技术,扫清了普及微单的障碍。在单反还是主流的时代,索尼率先推出了微单相机,但就是因为微单的对焦集成于cmos之上,没有单反那种独立的相位对焦模块,因此对焦速度始终比不上单反。别说什么自动识别对焦对象,别说什么智能跟踪,也别说什么对焦区域全覆盖,就因为单反那几个相位对焦点的速度在那摆着,微单就始终不是个对手。但自从混合对焦技术得到了全面提升之后,微单的对焦速度完全赶超了单反,再加上可以大范围扩大对焦面积,精准度更高,使得微单一跃成为主流机型。
这时候老牌的尼康和佳能才开始反应过来。在这个技术比拼过程中,佳能比尼康领先了一步,先行推出了全像素双核对焦,通过两代的完善,达到了与索尼抗衡的水平。而尼康也在慢半拍的情况下,推出了混合对焦,也齐头赶上了。松下是最后实现对焦技术追赶的厂商,现在新推出的机型也加入了相位对焦技术,与主流厂商无太大差异。
所以,关于对焦的争论,早五年前还是可以说道说道的,放到2025年的今天,已经无实质探讨意义,所有相机厂商的微单自动对焦技术都已经水平相当,没有孰优孰劣的巨大差别。
不同品牌的相机发展到今天,技术上的差别越来越小,机型也越来越丰富,镜头体系均已经相对完善,上面说到的这些争议话题,其实都已经可以终结了,您在选购相机的时候,更应该考虑的并不是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争议问题,而是倾向于自己的喜好和使用用途。
不知道您是否认同我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给出您的看法。
来源:卷太郎摄影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