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本报记者日前从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获悉,近年来,安徽不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印发若干政策措施,成立
转自:中国改革报
□ 袁磊
□ 本报记者华铭 张海帝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本报记者日前从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获悉,近年来,安徽不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印发若干政策措施,成立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定期调度推进机制,以创建合肥都市圈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推动多项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技术要素转化加速,创新体系持续完善。安徽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全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据介绍,目前改革已覆盖106家省属本科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实现省属本科高校全覆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覆盖。全省累计赋权职务科技成果超1600项。
与此同时,安徽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数据显示,80%以上的省科技攻坚项目由企业牵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比重达81.3%。安徽还聚焦“7+N”前沿领域,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工程,筹建首批10个省级先导区,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土地要素集约利用,改革试点全国率先。在土地要素改革方面,安徽扎实推进全国首个省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制定土地征收及补偿安置办法,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完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
安徽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面实行新供国有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出台全国首个智慧园区省级标准。2024年,全省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0.81万亩、闲置土地5.76万亩,盘活低效用地4.77万亩。
人才要素活力释放,编制改革获肯定。在人才要素市场建设方面,安徽在长三角率先设立科学传播专业职称。创新实施编制周转池制度,盘活12万名存量空编资源,多次入选国家相关改革典型案例。
安徽在全国率先出台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促进市场化引才意见,开展“校企共用”引才用才新模式试点,职业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实现16个市全覆盖。2024年,柔性引进院士及团队92人次,遴选支持省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0名,新增高技能人才41.7万人。
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多项创新全国第一。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是此轮改革的亮点。安徽在全国较早出台《安徽省大数据发展条例》《安徽省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开展数据直达基层试点,获批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发放全国第一张企业数据产权登记证书。
安徽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大数据企业培育认定,累计认定1732家省级大数据企业和14家省级大数据产业园。组建省数据交易所,上线公共数据运营平台,构建可信数据流通空间。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上线数据产品1063个,吸引206家企业入驻,实现交易金额超1.6亿元。
资本要素服务提升,金融体系更加健全。在资本要素市场方面,安徽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强化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加快发展耐心资本,获批实施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
据介绍,安徽是中部首个拥有金融全牌照、股份制银行全覆盖的省份,也是长三角首个拥有2家AAA主体信用等级融资担保机构的省份。通过推动“共同成长计划”提质扩面、“贷投批量联动”业务扩大试点范围,丰富完善多层次金融服务产品。2025年上半年,安徽省新增境内上市企业5家、新增境内IPO申报企业10家、新增辅导备案企业8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1家,均居全国第4位;截至2025年6月末,安徽省境内上市公司18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34家,均居全国第7位。
环境要素市场建设,绿色转型扎实推进。在环境要素市场建设方面,安徽输配电价改革顺利推进,在全国较早实现交易电价“顺价模式”。有序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在国网范围首个实现储能“报量报价”参与现货市场,现货市场建设进展在国家第二批试点省中位居前列。长丰县下塘工业园开展分布式光伏聚合参与绿电市场交易试点,在全省实现零的突破。
安徽全面推开排污权交易改革,有序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市场化交易试点,全省“双碳”管理一体化平台基本建成。深化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皖苏、皖赣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签约实施。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体改处负责人单媛介绍,安徽通过系统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显著提升要素流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益,下一步将以合肥都市圈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为重要抓手,继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要素动能。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