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5日晚,农民丰收节庆典暨“民族法治大篷车乡村行”乡村治理法治化成果展(都安站)活动在都安瑶族自治县石桥屯隆重启幕。时值“八五”普法收官之年,此次活动以农民丰收节的乡土温度为纽带,紧扣“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核心命题,通过文艺汇演、法治咨询、互动体验、线上直播
9月25日晚,农民丰收节庆典暨“民族法治大篷车乡村行”乡村治理法治化成果展(都安站)活动在都安瑶族自治县石桥屯隆重启幕。时值“八五”普法收官之年,此次活动以农民丰收节的乡土温度为纽带,紧扣“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核心命题,通过文艺汇演、法治咨询、互动体验、线上直播等多元形式,集中呈现八桂大地在乡村法治建设中的创新实践,生动展现法治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注入的强劲动能。
以协同为根基:凝聚治理合力,筑牢法治屏障
活动深度凝聚“法治协同、群众参与”的治理合力。自治区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法治化手段破解乡村治理难题,通过“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村级法律服务站全覆盖等举措,让法治切实成为乡村振兴的“稳定器”和“助推剂”。活动现场,自治区司法厅向中国移动广西公司授予“青年普法志愿者”旗帜,鼓励其发挥科技优势,从“科技赋能”的反诈宣传到“旗帜引领”的普法实践,推动乡村法治宣传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构建“线上+线下”普法新格局。
以丰收为底色:文艺浸润乡土,传播法治精神
活动现场,法治内涵与艺术魅力交相辉映。《在希望的田野上》以灵动舞姿勾勒丰收图景,《零距离》生动展现基层司法行政队伍服务群众的初心使命,《反诈“移”起来,移动讲反诈》深刻揭露电信网络诈骗套路,《我们都是追梦人》唱响红水河畔法治守护者的使命担当,《彩礼中的情理法》以真实案例演绎基层调解中的法理人情,《法治民歌串烧》以民谣形式创新温情普法路径,《新时代的司法行政人》则展现队伍扎根一线的奋进姿态。
整场文艺汇演紧扣法治主线,将法律知识巧妙融入艺术载体。一系列兼具民族特色与法治内涵的节目,打破法律条文的生硬感,让“要守法”的外在要求自然转化为“懂守法”的内在自觉,实现法治精神与乡土文化的有机融合。
以互动为桥梁:创新普法形式,延伸服务末梢
活动创新突破传统普法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贯通、“文艺+服务+互动”三维融合,打造“行走的普法课堂”,推动法治宣传从“静态宣讲”向“动态参与”转变。现场法律咨询台前人声鼎沸,群众围绕土地纠纷、婚姻家庭等问题积极咨询;互动体验区设置“丰收法治拼图”,将乡村振兴与法治元素融入趣味游戏;“维权锤击手”以情景体验传递维权理念;“法律大转盘”“法治灯谜秀”则让群众在答题闯关中学法,有效激发群众学法用法热情。
为扩大普法覆盖面,活动依托“广西普法”抖音号全程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1.9万人次,弹幕互动量超8000条。“屏对屏”的普法交流既拓展了传播广度,又彰显民生温度,有效填补线下活动覆盖空白,实现“普法服务零距离”。
金秋瑶乡,法治与丰收同频共振。本次活动既是对广西乡村法治建设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迈向新征程的坚实起点。未来,“民族法治大篷车”品牌活动将持续以法治为引领,以丰收喜悦凝聚群众情感,以鲜活实践增强群众认同,为八桂乡村振兴注入更持久的法治动能。
来源:广西普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