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场赚钱效应影响下,科技成长风格表现强悍,算力、人形机器人、创新药等板块轮动活跃。截至9月26日,科创100指数年内涨超40%,堪称本轮行情的“领头羊”。
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科创100ETF来了!富国基金这次能找回主场优势?
2025年以来,A股市场在政策资金双轮驱动下持续走强,上证指数于8月下旬接连突破3700点和3800点关口,创近十年新高。
市场赚钱效应影响下,科技成长风格表现强悍,算力、人形机器人、创新药等板块轮动活跃。截至9月26日,科创100指数年内涨超40%,堪称本轮行情的“领头羊”。
在此背景下,9月15日富国基金发行的科创100ETF富国基金注定吸引眼球,其跟踪上证科创板100指数,聚焦科创板中市值适中、流动性良好、具备高成长特征的100家企业,为投资者提供一键布局科创板中盘成长股的高效工具。
相关业内人士对首财表示,相较科创50和科创200指数,科创100指数更精准覆盖已度过初创期、正处高速成长期的科技中坚力量,这些企业研发实力突出、商业模式日益成熟,有望成为科创板未来的新龙头,蕴含较大投资回报价值。
1
卡位高景气赛道
多只ETF涨幅翻倍
借势ETF大年,富国基金ETF生态链发威,驱动规模进阶。
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5年9月24日,富国基金总规模11664.14亿元。相比年初的10511.01亿元增超1500亿元。
其中,ETF基金是增长主力军。同期达到2698.17亿元。较年初的1947.15亿元,增长超750亿元,约占总增量的50%。
2023年以来,洞察到ETF市场的蓬勃发展与投资者结构变化,富国量化团队加码前瞻布局、差异化创新,逐步构建起覆盖宽基、主题、行业等多维度的全面ETF策略体系,继而吃到了这波市场红利。
到底有多能打?除了新发行的科创100指数,公司还提前卡位了北交所、芯片、通信设备等热门赛道。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9月26日,富国北证50成分指数A、富国中证通信设备主题ETF、富国中证芯片产业ETF近一年涨幅分别高达115.06%、112.67%、112.11%。
不止科创100指数,9月8日,富国基金刚完成科创200ETF发行。截至9月26日,该指数近一年累计涨超100%,2025年内涨幅超50%。不仅在科创板一马当先,更远超沪深300指数等不同宽基指数的表现。
能够拔得头筹,得益于赛道红利更得益于自身努力。在指数量化投资领域,富国基金已精耕超16年,构建了成熟的量化投研体系与风控流程,从而为ETF的高效运作与精准跟踪提供强大保障。目前,富国旗下已拥有73只ETF及53只ETF联接基金,形成覆盖宽基、主题、行业、策略等多元类型的产品生态。
尤其科技赛道,富国基金布局较为深远,产品线涵盖科创50ETF富国、双创50ETF、AI ETF富国、科创芯片ETF富国等多只“20%涨跌幅”类高弹性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站式投资解决方案。
尽管短期仍有波动,机构普遍认同“科技牛”将是中长期市场的主旋律。随着科创板政策利好持续释放、企业盈利逐步修复,科创200指数有望延续高弹性表现。富国科创200ETF的推出,可谓恰逢其时。
当然,市场总伴随不确定性,具备更好进攻弹性的同时,首条财经也向广大投资者提个醒,不同于主板市场10%的涨跌幅机制,科创板、创业板施行20%的涨跌幅机制,让基金上升行情时赚钱效应满满,下跌时也意味着更大风险,需谨慎选择、保持敬畏。
2
领跑跨境投资
富国特色再提升
公开资料显示,富国基金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首批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也是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
8月29日,申万宏源发布2025半年报显示,富国基金净利9.24亿元,同比增长19.46%;营收33.30亿元,同比增长14.09%。
据澎湃新闻统计,2025上半年63家基金公司业绩top10中,富国基金营收净利增速综合排名前三。稳优背后,离不开其依托投研平台的协同运作,构建起跨市场、多资产的配置能力,兼具深度广度综合实力突出。
2025上半年,富国基金旗下多类产品业绩喜人。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11只权益类基金近一年业绩位居同类前10%,尤其在港股等海外市场投研实力惊人。
众所周知,港股市场今年以来表现强劲,已是全球资本市场一大亮点。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26日,恒生指数年内累计涨幅为30.25%,位居全球主要股指前列。
聚集富国基金,港股产品布局和主动管理能力有多突出,看看产品表现或有更深体会:
截止2025年9月26日,富国全球消费精选混合近1年、近2年收益率分别为84.99%、106.83%,排在同类型基金的第22位、第9位。该基金由基金经理彭陈晨管理,其任内收益率为55.25%,远高于同类平均的18.29%。
截止2025年9月26日,富国蓝筹精选股票近1年、近2年收益率分别为88.16%、91.31%,排在同类型基金的第4位与第4位,彰显长线综合收益能力。由资深基金经理张峰与宁君共同管理,任期收益率47.87%,高于同类平均的37.85%。
截止2025年9月26日,富国全球科技互联网股票近1年、近2年、近3年收益率分别为53.34%、76.85%、91.09%,排在同类型基金的16位、17位、8位,由资深基金经理宁君与赵年珅共同管理。其中,宁君任期收益率高达114.09%,高于同类收益均值近3倍。
截至6月30日,富国基金QDII基金规模153.88亿元,排在40家基金公司的第2位。一个个领先排名,印证了公司全球资产配置方面的领先实力。通过平台化、系统化的投研支持和人才梯队建设,富国不断巩固着跨境投资竞争优势,形成了一站式特色解决方案。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认为,对长期关注A股、并有意拓展港股配置的投资者而言,港股中的中概互联、新消费、低估值高股息板块,能与A股形成有效互补甚至替代。但需注意,港股在交易机制、市场环境和估值逻辑等方面与A股存在差异,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参与门槛较高。因此,借助港股指数产品,或选择投研实力雄厚、具备丰富港股投资经验的主动管理型基金,被视为更稳健的参与方式。
3
三重考验待解
不过,人无完人企无完企,形势向好的富国基金也有烦恼隐忧的一面。
首先,人员流动频繁,稳定性承压。2020年6月,富国基金公告称,基金经理于洋离任,其所管富国阿尔法两年持有与富国新动力两产品,由此前增聘的张弘和林庆分别接任。
实际上,对此变动市场已有预期。自2025年3月起,其管理产品已陆续增聘基金经理,且其本人名下已无单独管理的产品,被视为“老将”离职的信号。
天天基金网显示,于洋2015年加入富国基金,自2017年起管理富国新动力。2020年,曾一度离开公募行业加盟私募机构钦沐资产,2021年重返富国并再度接手此前管理的产品。4年后,他再度选择离任。
据财联社,从于洋两任期表现看,业绩差距较大。以其管理的代表性产品“富国新动力”为例,第一段任期内取得140.61%的回报,第二段任期则录得-12.94%。追其原因,除了市场大环境因素,与个人的投资理念风格也或有一定关系。
不止于洋,首条财经汇总公开信息资料显示,2024年以来,刘莉莉、武磊、孙彬、张士扬等多位基金经理离任,变动多集中于固收、FOF等领域,对公司人才梯队厚度与培养效率提出持续考验。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作为公募业“老十家”,富国凭借其平台优势与体系化投研,目前仍能实现平稳过渡。真正挑战在于,如何在新老交替中保持产品策略的延续性与业绩稳定性。尤其面对日益激烈、强求专业性的市场环境,将是检验其人才储备韧性的一个窗口。
其次,权益产品业绩长期低迷。混合型基金产品方面,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9月26日,富国基金仍有部分权益类基金近一年收益率大幅跑输行业均值。如于鹏管理的富国绝对收益多策略混合,近一年收益率仅-1.67%,前十大重仓股多为贵州茅台、长江电力等防御类权重股。
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9月19日,该基金已跑输行业水平,近1年、近2年、近3年收益率分别为-1.67%、-4.68%、-6.27%。远低于沪深300指数同期的28.34%、23.21%、18.59%。于鹏任内收益率为17.40%,同类平均收益率则高达87.62%。截至2025年6月30日,富国绝对收益多策略混A+C总份额不足1亿元。
“外战”封神、主场却“失语”,多少让人有些意难平,该如何查漏补缺、迎头赶上是一个严肃考题。
最后,管理费与业绩错配,易引发市场信任考题。2025年虽然凭借A股市场整体走强,富国基金权益类产品收益喜人。可拉长周期价值自证征程仍漫漫,据Wind数据,2022年至2024年三年间,富国基金权益类产品分别亏损785亿元、247亿元,2024年实现约396亿元盈利,综合来看近三年权益类产品合计亏超600亿元。
扎眼的是,富国基金仍收取了较可观的管理费。据南方都市报,2022年、2023年亏损的2年中,公司管理费收入分别为61.71亿元和54.68亿元。合计入账超百亿元。
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富国基金股票型基金规模为221.51亿元,相比2020年末301.76亿元规模高点仍有一定差距。混合型基金规模1566.80亿元,较2021年末的2889.81亿元,缩水超1300亿。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认为,当下富国基金正面临“人才、业绩、规模”三考验,人才不稳定威胁业绩根基,业绩低迷又侵蚀品牌信任、让投资者用脚投票,进而影响规模效应。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富国基金还有不少查漏补缺、专业性稳健度待提升的地方。
4
三大关键词指引 投资者回报为王
的确,不变不行了,放眼30万亿公募基金业,已进入转型关键期。
5月7日,证监会正式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标志着公募基金业进入全面系统性改革新阶段。
该《方案》明确提出以“投资者为本”的核心理念,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真正提升投资者回报,具体主要围绕四项举措协同推进:
一全面推行浮动管理费机制。尤其在新增主动权益类产品中引入绩效挂钩模式,实现管理费与业绩比较基准双向浮动:低于基准时管理费下调,高于基准时可上浮。此举不仅有助增强投资者获得感,更倒逼基金公司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对富国基金等投研基础扎实的机构,反而有利凸显竞争优势。
二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明确产品定位,并将基金经理薪酬与持续超越基准的表现直接挂钩,从而抑制风格漂移、减少短期投机行为,提升投资透明度和产品风格稳定性,巩固投资者信任。
三推动建立长期导向的考核激励机制。新规要求将三年及以上长期投资业绩作为核心考核指标,且权重不低于80%,同时评优评奖中突出中长期业绩表现。此举旨在引导行业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四真正落实“以客户为中心”评价体系。弱化收入利润指标,转向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机制,涵盖净值增长率、基准超越幅度、投资者利润率和盈利客户比等多维指标,促使行业从注重销售转向关注客户持有体验,努力破解“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困境。
面对新一轮行业大变革,富国基金表示,将坚决贯彻《方案》精神,持续推进投研一体化建设,优化基金经理考核与激励,着力提升产品管理能力与长期业绩,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
字斟句酌,AB面交织双面镜效应下,富国基金在在努力精进、夯实底盘,力争再一次前瞻卡位、吃到先发市场红利。能否说到做到,真正投资者回报为本?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时间会给他想要的一切。
本文为首财原创
来源:首条财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