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的修行经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7 22:26 1

摘要:宣化上人俗姓白,名玉书,1918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县(今属五常市)。他自幼聪慧,但性格倔强,12岁时因见到死婴而萌生对生死问题的思考,立志出家修行。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决定等母亲百年之后再出家,并以叩头的方式向父母忏悔,每日叩头数百次,坚持数年,被称为“白孝子

宣化上人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佛教高僧,他的修行经历展现了其对佛法的坚定信仰与无私奉献。以下从几个阶段介绍他的修行历程:

'一、早年经历与出家因缘

宣化上人俗姓白,名玉书,1918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县(今属五常市)。他自幼聪慧,但性格倔强,12岁时因见到死婴而萌生对生死问题的思考,立志出家修行。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决定等母亲百年之后再出家,并以叩头的方式向父母忏悔,每日叩头数百次,坚持数年,被称为“白孝子”。

19岁时,母亲去世,宣化上人料理完母亲丧事后,礼请三缘寺常智老和尚为剃度师,法名安慈,字度轮。他在母亲墓旁结庐守孝三年,期间诵经、念佛、坐禅,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一心修行,不为外物所扰。他还发下“十八大愿”,决心弘扬佛法,续佛慧命。

二、苦修与参学阶段

守孝期满后,宣化上人隐居长白山支脉的弥陀洞修苦行,后回三缘寺任首座。1947年,他前往普陀山受具足戒,随后到广东南华寺参礼虚云老和尚。虚云大师赏识他的修行与德行,任命他为南华寺戒律学院监学,后升任教务主任。在此期间,虚云大师将禅宗沩仰宗法脉传给他,赐名“宣化”,使其成为沩仰宗第九代嗣法人。

三、弘法与海外传教

1956年,宣化上人从香港赴美国弘法。初到美国时,他生活窘迫,租用狭小潮湿的地下室作为弘法场所,默默等待机缘成熟。后来,他受邀到华盛顿大学讲经,吸引了许多学生皈依,并创立了“中美佛教会”和“金山寺”。1976年,他在加利福尼亚州达摩镇建立“万佛城”,这是美国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包含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为佛教在西方的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万佛城期间,他组织弟子翻译了《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等多部大乘经典,并积极推动佛法教育。他的弘法足迹遍及台湾、欧洲等地,为佛教国际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修行思想与晚年

宣化上人强调“性定魔伏”,认为修行者应通过调伏内心妄念来达到性定的境界。他主张以慈悲心感化众生,而非以强力降服。这种思想贯穿于他的修行与弘法实践中。

晚年的宣化上人因过度劳累患上糖尿病和肾功能不良等疾病,但他仍坚持弘法。1995年,他在美国万佛城圆寂,世寿七十八岁,僧腊五十九岁。

总结

宣化上人的一生是修行与弘法的典范。他从早年的孝行与苦修,到中年参学虚云大师、承接禅宗法脉,再到晚年将佛教传播到西方世界,始终秉持“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的信念。他的修行经历不仅体现了个人对佛法的坚定追求,也为佛教的国际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优雅星空01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