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匠心交融——记唐韩休墓壁画保护性迁移及修复项目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13:28 1

摘要:2025年6月7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共同主持的“唐韩休墓保护性迁移与修复”项目荣获“2024全国文物修复案例宣传展示活动十佳项目”称号。这批沉睡千年的盛唐艺术瑰宝,通过系统性迁移与修复,有效解决了文物劣化问

2025年6月7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共同主持的“唐韩休墓保护性迁移与修复”项目荣获“2024全国文物修复案例宣传展示活动十佳项目”称号。这批沉睡千年的盛唐艺术瑰宝,通过系统性迁移与修复,有效解决了文物劣化问题,实现了壁画的长期稳定保存,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其恢宏壮丽的真容。

“望闻问切”——科学诊断,助力千年壁画现状评估

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基础在于对文物病害形成机制的科学认知与精准评估。唐韩休墓壁画在发掘初期即面临严峻的保存环境挑战。为应对此问题,文保人员创新性地构建了环境融合型多维度科学调查体系:在环境监测层面,于考古发掘启动之际,便在墓葬关键点位(如墓门、墓室前后室等区域)布设物联网监测网络,实现微环境参数的实时动态采集。而长期监测数据表明,墓室内部相对湿度持续高于90%,部分时段达到饱和状态(98%~100%),日温差峰值达20℃。这种高湿与剧烈温变环境,直接引发了壁画地仗层酥碱、微生物损害、空鼓及颜料层脱落等多重病害。

面对保存状态堪忧的文物珍品,文保人员通过超景深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离子色谱仪、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实现了对壁画结构、材料组成、病害成因的精准解析,并创新性地引入高光谱成像技术,完成了壁画视觉信息与材料属性的同步记录,为后续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同时同步开展了数字化建档工作,运用三维激光扫描、高分辨率数字摄影及多光谱动态影像技术,构建了高精度的壁画“结构化数字档案系统”,不仅有效保存了壁画的原始状态数据,更在后期碎片原位拼接、虚拟修复及长期预防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匠心独具”——整体搬迁,突破文物保护技术瓶颈

由于墓葬环境复杂、壁画病害严重以及原位保护的难度较大,韩休墓壁画将进行异地迁移保护。其中,幅面较小、幅间分界明显的甬道壁画及部分墓室壁画采用分幅揭取法,分为定位分割、制作防护夹板、预处理、封贴画面、壁画剥离与包装固定等步骤。而对墓室《朱雀图》《乐舞图》《山水图》3幅体量皆超过2吨的大型壁画则采用了整体搬迁法,通过墙体分割、灌浆处理、表面清理、封贴画面、墙体加固、石膏封护、钢架焊接、起吊搬运等步骤将其迁移至陕西历史博物馆进行保护。

为确保大型壁画在迁移过程中的安全性,鉴于壁画表面酥碱病害较为严重,且无法在考古现场实施支撑体更换以减轻壁画重量的实际限制,文保人员采用了墙面分解技术,将壁画连同砖体进行整体搬迁,并在壁画背面应用了高延性纤维增强加固材料,该材料具有轻量化、高强度特性,显著提升了墙体结构的稳定性。此外,还在壁画正面,使用高分子材料、石膏与木龙骨构成的多层复合结构进行加固封护,有效保护了画面完整性。该方法成功实现了大型壁画的整体安全迁移,降低了病害劣化风险。

“巧手良医”——实验室修复,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

修复作为壁画保护的核心环节,需根据壁画的不同保存状态实施差异化修复流程,以确保对壁画本体的最小干预。针对分幅揭取的壁画,遵循标准化操作步骤:清理泥质地仗层、填补地仗层缺失、粘贴纱布、制作石灰过渡层、粘接支撑体、揭取纱布、清理污染物、加固酥碱部位、填补表面缺失及协色处理。对于整体搬迁的壁画,则采用外围钢架拆除、包装材料拆除、霉菌治理、纱布去除、表面清理、空鼓灌浆、支护回压、缺失填补、表面加固及协色处理的综合性程序。最终共计完成了21幅、45.17平方米壁画的保护修复工作。修复完成的壁画画面信息完整,内容清晰,状态稳定,已达到保存和展览要求。

而针对遭盗墓破坏严重,缺失面积接近二分之一的“玄武图”壁画,则采用高清扫描设备对玄武图画面信息进行采集,获取了高精度的图像数据。随后,依据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与墓室现场收集、整理的近千片壁画残片进行比对和拼接,确定了残片的具体位置,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研发了石墨烯增强型纳米氢氧化钙复合材料,对壁画残块进行加固,确保在拼接过程中壁画的安全性。修复时,使用手术刀等工具顺勾画轮廓,剔除白灰层,剔除深度控制在浅于残块厚度的范围内,以避免对壁画本体造成损伤。随后,将加固剂渗透至残块与白灰层之间的空隙中,以增强残块的稳定性。最后,使用白灰膏进行空隙的填补,使修复后的壁画表面更加平整,将其恢复原状,重现千年前的风貌与价值,也为其余大面积缺失壁画的修复提供了重要参考。

“盛唐气象”——科学展示,有效彰显壁画文化价值

为了进一步阐释壁画的文化价值,并推动文物保护成果的公众普及,陕西历史博物馆策划并举办了“壁上丹青 盛唐气象——唐韩休墓壁画考古发掘与保护展”。该展览系统性地展示了韩休墓保护修复后的全部壁画,其中特别设置了“韩休墓壁画科学保护与修复”专题展柜,通过图文资料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向公众系统介绍壁画科学修复的工艺流程及相关保护知识,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此外,展览还配套推出了韩休墓壁画虚拟展与“妙手回春——韩休墓壁画玄武图修复虚拟展”等沉浸式虚拟展览,借助现代数字技术增强观众的参与感与体验感,使观众能够更直观、深入地理解文物的历史内涵与艺术价值。

唐韩休墓壁画保护性迁移与修复项目是一个系统性、科学性的文物保护实践,涵盖了从壁画发掘、迁移、修复到保存展示的全过程。该项目不仅体现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突出了各环节之间协作与衔接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大文保”理念下的全流程保护体系,在不同保护场景中深化了对壁画材质特性的研究,为后续的保护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执笔:王佳 李倩 高小超)

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