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导弹危机吓懵全球?还有小行星要撞地球,人类没在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11:37 1

摘要:美国知道消息后哪坐得住,直接派了几十艘军舰把古巴围得严严实实,连带着古巴的飞机都得带着核弹在天上转圈等命令。

1962年那会,美苏俩大国差点把地球玩炸了,这事估计不少人听说过但未必知道多惊险。

当时美国在欧洲和土耳其摆了不少核弹,苏联不服气,偷偷把核弹运到古巴。

你想啊,这要是真动手,美国那些大城市怕是要遭殃。

美国知道消息后哪坐得住,直接派了几十艘军舰把古巴围得严严实实,连带着古巴的飞机都得带着核弹在天上转圈等命令。

这事儿前后闹了13天,全世界人都跟着睡不着觉。

现在回头看,这13天简直是把全人类的命悬在一根线上。

后来才知道,当时美苏的导弹加一起能把地球炸平三次,这力度想想都头皮发麻。

好在最后苏联松口撤了导弹,这事才压下去。

不过咱得说句实在的,人类自己造的武器,可比洪水地震这些天灾吓人多了,说不定一个误会、一句话没说清,就可能出大事。

古巴导弹危机算咱人类捡回一条命,但没几年,又一次核危机悄悄来了,这次救了大家的,是个普通的苏联军官。

1983年9月,苏联军官彼得罗夫正在值班,预警系统突然响了,说美国射了5枚核导弹过来。

按规矩,他得立刻上报,但他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换做别人可能慌了神就上报了,但彼得罗夫琢磨着,美国要是真要动手,哪能只打5枚?最后他没上报,结果你猜怎么着?是卫星把云层反光当成导弹尾焰了,差一点就闹出“天地同寿”的局面。

彼得罗夫当时在苏联战略火箭军预警中心上班,用的是“奥卡”系统,事后还因为“没按规定操作”被调离岗位,直到苏联解体,他的事才被人知道。

这人的判断真的太关键了,要是当时他按规矩来,现在咱能不能在这聊这事都不好说。

说完人祸,就得说说天灾了。

6600万年前,恐龙可是地球的霸主,结果一颗小行星直接把它们从地球上“除名”了。

那小行星差不多有北京五环那么大,撞在了现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一下子砸出个直径180公里的大坑,这距离差不多是北京到济南那么远,威力比全球所有核弹加起来还大几千倍。

撞击之后,地球直接成了“炼狱”。

岩石被烧成岩浆,森林大火烧了三个月,烟都飘到大气层外面去了,阳光根本照不进来,整个地球提前进入冬天。

吃草的恐龙没东西吃,全饿死了,食肉恐龙一开始还能吃同类,可同类总有吃完的那天。

这一波下来,地球上近四分之三的物种没了,恐龙也彻底消失。

后来科学家研究地质层,发现里面的铱元素比正常情况多很多,这种元素在地球上少见,在小行星里却很常见,才把恐龙灭绝和小行星撞击联系起来。

而且科学家还在尤卡坦半岛找到直径超180公里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这陨石坑的年龄和恐龙灭绝时间刚好对上,证据就更足了。

小行星可不是只在远古出现,2024年底就有一颗让NASA科学家加班到半夜的小行星,编号2024YR4,差不多一个足球场大,差点把2032年圣诞节变成人类受难日。

去年12月末,智利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的麦哲伦望远镜发现了它,一开始没人当回事,等算出轨道才发现,它很可能在2032年12月末撞地球。

这消息一出来,不少地方都慌了,NASA近地天体研究中心都开始预警,撞击概率还一次升一点。

当时那阵仗,不少人囤菜跟过年似的,后来观测数据多了,概率才慢慢降下来。

不过这事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咱对小尺寸近地小行星的监测还不够,而且大家对这种天体撞击的风险确实很在意。

以前面对小行星,咱是真没辙,只能干等着被撞,但现在不一样了,技术一直在进步,恐龙灭绝的悲剧肯定不会在人类身上重演。

要想防住它们,第一步得先找到它们在哪。

美国的卡特琳娜巡天系统和泛星巡天计划每天都在扫天空,现在能找到直径140米以上的小行星。

卡特琳娜巡天系统在亚利桑那州和澳大利亚都有观测站,每年能发现差不多500颗新的近地小行星,泛星巡天计划用的是夏威夷的两台1.8米望远镜,探测效率是传统望远镜的3倍。

去年12月4号凌晨,一颗直径不到1米的小行星撞进西伯利亚上空大气层,就被咱发现了,这是人类去年第4次成功预警,之前还成功预警过7次。

中国也没闲着,2024年启动了“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建设,计划2030年前建成覆盖全球的监测网络,里面既有地面光学望远镜,也有空间红外探测器。

光能找到小行星还不够,还得能改变它们的轨道,把危险掐在萌芽里。

2022年NASA搞了个DART任务,用航天器撞了小行星Dimorphos,把它的轨道周期缩短了约32分钟,这一下就验证了动能撞击能改变小行星轨道。

欧洲空间局的Hera任务2024年也发射了,专门去监测Dimorphos的情况。

本来想,可能就这一种办法,后来发现不是,未来还能试试引力牵引和激光消融。

引力牵引适合大尺寸小行星,激光消融适合小尺寸的,办法越来越多了。

而且现在全球也在合作,国际小行星预警网络有35个成员国,2024年还搞了第一次全球小行星撞击应急演练,模拟直径100米的小行星撞大西洋该怎么应对。

中国、美国、俄罗斯这些国家也达成了协议,共享近地小行星的监测数据

如此看来,未来10年,咱重点得做三件事:一是研发新一代空间望远镜,这样能更好地发现小尺寸、暗弱的小行星;二是去探测小行星的结构,给轨道干预提供数据支持;三是制定全球统一的应急响应预案,真出事了大家能一起应对。

从6600万年前恐龙灭绝,到上世纪的核危机,再到现在的小行星防御,人类文明一路走来全是坎。

以前靠运气躲过灾难,现在靠技术保护自己,未来还得靠全人类一起努力。

毫无疑问,要是想让文明一直延续下去,各国得加强科技合作,在核管控和小行星防御上多投入,咱普通民众也得多了解这些危机,提高认知。

毕竟守护文明不是某个人、某个国家的事,是所有人的事,这样才能避免像恐龙那样,等着灾难找上门来。

来源:琴溪之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