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仗彻底把中国打醒!中国摸清美军狠毒作战方式,中国军事蓄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10:56 1

摘要: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正式打响。这场战争不仅在中东地区引发了剧烈震荡,其影响更如一股强劲的冲击波,远播至东方的中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以美国为首,联合英国、法国、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34个国家组成的联军,短短42天,便将伊拉克的百万大军给打趴下了,联军

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正式打响。这场战争不仅在中东地区引发了剧烈震荡,其影响更如一股强劲的冲击波,远播至东方的中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以美国为首,联合英国、法国、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34个国家组成的联军,短短42天,便将伊拉克的百万大军给打趴下了,联军仅阵亡148人!

这不是战争,是科技碾压的表演赛!当年,中国军队歼-7、歼-8还在飞,59式坦克还在跑,指挥部靠电话线联系;而美军F-117隐形战机能悄无声息飞到头顶,战斧导弹精准无比,卫星24小时紧盯。

这场战争的残酷与高效,不仅令全球为之震惊,更促使中国深刻反思:在现代战争的舞台上,单纯依靠兵力优势已难以取胜,科技实力与战术策略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

01.海湾战争:美军的“狠毒”作战方式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伊拉克因两伊战争向阿拉伯国家借款,为还债向石油输出国家组织提议降产量抬油价获利,并承诺用获利还债,许多成员国同意。

但科威特想借油价胁迫伊拉克解决边境问题,便提高产量致油价下降,伊拉克还款计划落空。伊拉克与科威特就石油价格问题谈判,1990年8月1日谈判破裂。

次日,伊拉克在萨达姆指挥下出兵科威特,战争爆发。

8月2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派10万大军入侵科威特,不到一日科威特全境沦陷。

为啥要这么干?

一是科威特超产石油压低国际油价,让本就贫穷的伊拉克更没钱还债;二是伊拉克欠科威特巨债,萨达姆想武力逼其减免债务并吞并。

但萨达姆显然低估了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反应。

伊拉克军事行动属非法侵略,安理会会议迅速通过相关决议,要求伊拉克违背联合国宪章原则必须撤军,否则将与包括美军在内的联合国联军正面交锋。

安理会设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最后撤军期限,期限公布后,美国因海湾地区丰富石油资源而虎视眈眈。

1990年8月4日美国决定向海湾派兵,7日将军队派至沙特阿拉伯,随后美、英、法等34国组成联军。

1991年1月17日,联军发起“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全面爆发。

此次战争中,美军的作战方式可谓“狠毒无比”,并非指其手段残忍,而是其作战策略和技术极为先进、高效,对伊拉克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首先是高科技武器猛烈攻击。开战首日,巴格达国防部大楼与总统府重创,萨达姆指挥系统瘫痪。美军F-117隐形轰炸机悄无声息逼近投弹,激光制导炸弹精准钻入通风口;战斧导弹跨越数千公里,精准命中目标。伊拉克指挥中心和防空阵地被彻底炸瘫。

其次是信息霸权。用卫星与无人机构建强大监控网络,对目标观察细致,而对方难窥美军动向,形成“单向透明”状态,即对方一举一动尽被美军掌握。伊拉克在信息战中近乎“盲人”,对美军行动意图一无所知,被动挨打。美军指挥官则靠卫星和无人机传回的高清影像,从容指挥飞机导弹精确打击,手段狠辣。

最后是联合作战。战争开始,空袭持续42天,美军每日出动上千架次战机,投下多种炸弹、导弹,炸毁伊拉克诸多军事目标。此次作战在陆、海、空、天、电五维展开,对方实现体系化作战碾压。先精准瘫痪指挥系统,再摧毁重要设施,最后地面部队推进收尾。地面战仅100小时,科威特解放,伊军崩溃。

美国军事战略目标有两方面:解放被伊拉克占领的科威特,打击萨达姆政权、摧毁伊拉克战争潜力与军事基础。美军方分析萨达姆欲将以色列卷入冲突分化联军打持久战,故美制定快速取胜方针,依托海空力量全方位立体进攻,以最小代价速胜。

海湾战争持续了42天零5小时,期间共有13个国家的75万名军人直接参与了对伊拉克的作战行动。多国部队在这场战争中累计出动飞机达109,876架次,投掷炸弹总计8.85万吨,其中美军的出动架次占比高达84%。而伊拉克军队死了2万人,伤了8万多人,被俘8.6万,丢了324架飞机、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车、2917门火炮、143艘舰艇,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美元。这场战争的结局让全球为之震惊,多国部队以极小的代价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美军携带了两万个裹尸袋前往战场,然而最终实际使用的数量却连150个都不到,可见伊拉克军队在这场战争中难以与之抗衡,几乎被全面压制。

02.这一仗,把中国打醒了

海湾战争是冷战后首场大规模国际军事冲突,影响深远,是现代战争发展里程碑。它打破传统战争模式,重构军事技术、战术与战略体系。信息战等尖端技术实战应用,推动战争形态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确立“非接触作战”等现代战争核心准则。其突破在于以微小代价终结陆军规模决胜模式,迫使各国转向新型战场规则,掀起全球新军事变革浪潮。

中国军方高层在观摩那场战争后,想必在多个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在那场战争中,传统的人海战术以及所谓的“钢铁洪流”战略均未能奏效,未来战争中制空权和制信息权已然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要素。

1991年,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高潮期,然而军队现代化建设却相对滞后,依旧秉持着旧的军事思维,装备大多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与美军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海湾战争让中国洞察到重要军事发展要点。其一,高科技武器威力强大,美军隐形战机等让伊军传统军事力量不堪一击,中国需加速研发高科技武器。其二,信息化作战成未来战争主流,美军靠卫星等技术掌握战场信息、指挥迅速,而当时中国军队通信落后,不推进信息化建设难以立足。其三,传统军事观念过时,美军以空军为主力,让中国明白制空权和制信息权是关键,要大力发展海空军。

1979年中越战争后,中国军队鲜少参与大规模战争,实战经验不足,而美军协调度高、经验丰富,中国需提升实战能力。海湾战争使中国意识到人力优势难应对现代战争,科技与战略是关键,中美军事差距大,不追赶难保国家安全,故政府和军方决心推进军事现代化。

03.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硬核进展

海湾战争中,美军对伊拉克的降维打击给中国带来深刻启示,推动了中国军事现代化。

首先,军事思想上,中国从“人民战争”向“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转型,重启关键军工项目研发。

其次,国防经费上,军费从1991年的330亿增至2024年的1.66万亿,科研经费占比提升,推动先进武器装备发展。

再次,作战体系方面,中国摒弃单一军种作战模式,裁军优化结构,推动联合作战指挥改革,强化信息、网络、航天部队建设,发展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制约外部势力军事行动。

我们在上个世纪几十年发展的基础上,在21世纪又加速积累了二十多年后,的确是厚积薄发,积累得足够了,才有今天的爆兵!

海湾战争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军队的短板,也点燃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火把。从那以后,中国痛定思痛,一步步追赶上来,武器、体制、战略全线开花。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探索发展航空母舰。2012年“辽宁号”入列,开启中国航母时代;2019年“山东号”服役,壮大海军实力;2025年“福建号”完成三型舰载机首次弹射起飞与着舰训练。这一系列成就标志中国海军在航母领域实现跨越,三型舰载机列装打造出顶尖作战能力,推动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洋作战转变,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同时,中国海军其他装备建设进步明显。055型万吨驱逐舰批量入列,075型两栖攻击舰形成战斗力,增强远洋作战和两栖登陆能力。空军与海军航空兵协同作战方面,歼-20S双座型战斗机提供强大空中指挥控制能力,攻击-11无人机集群能执行精确打击任务,中国构建起全链条联合作战能力体系。

此外,中国构建以多种导弹和无人侦察机为核心的“侦察—定位—打击—评估”闭环作战体系,能在2000公里范围构建全天候、全维度压制网络,形成强大威慑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一位网友激昂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小瞧少年潜力志气!”

回首过往,我们从劣势、被动挨打到能与强敌并驾齐驱,满是艰辛。当年美军“斩首”战术让我们压力巨大,如今我们有东风 - 21D“航母杀手”克制航母群。美军曾凭信息化优势占上风,现在我们也有电子战、网络战部队,在信息战有底气。我们制定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有力回应美军老套战术。若有人在家门口耀武扬威,得先问问导弹同不同意。

不过,这远远不够。美军“狠辣手段”我们已清楚,但摸清不等于超越。在高端芯片、航空发动机等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我们仍在追赶。俄罗斯在乌战场表现敲响警钟,先进装备不够,体系化作战能力才是关键。

来源:科普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