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次演讲,雷军分享了很多。有小米15年发展历程的回顾,有对特斯拉、理想等竞争对手的欣赏,更有小米造车以及自研芯片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
Hi,我是唐大业,尽说大实话!
9月25日,雷军的第6次年度演讲如期而至!
这次演讲,雷军分享了很多。有小米15年发展历程的回顾,有对特斯拉、理想等竞争对手的欣赏,更有小米造车以及自研芯片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
不得不说,演讲很精彩。尤其是雷军用供养孩子上大学来形容当时的决定,真是能令无数人感同身受。
可最能打动笔者的并非这些,而是他与凡客陈年这两个创业老男孩的故事。
01
雷军为凡客陈年打Call,五十来岁,正是闯的年纪!
“五十来岁,正是闯的年纪!”
雷军望着台下数千名观众,在他的第六次年度演讲中说出了预告海报上的这段话。
这一刻,他讲的不是小米经历的成功或失败,也不是芯片与汽车历程中的改变与破局,而是一位老友,凡客创始人陈年的故事。
“这几年小米小米所经历的深刻的改变,其实也悄然改变着许多人!比如我的好朋友陈年。”
当演讲进入尾声时,雷军用少有的感性语调讲述了这个相识28年的老友,如何从欠债十多亿到55岁重返战场,并在抖音男装赛道杀进前三的经历。
“他是凡客的创始人,经常跑到我的直播间蹭流量,号称我的榜1大哥。这里提前声明下,他没有付我一分钱广告费。如果你们对陈年本人或者凡客有什么意见的话,直接跑到他们的直播间去骂好吗?”
在讲故事前,雷军还不忘调侃下这位多年老友,现场的氛围一片轻松。
可接下来的分享,却又多少带着点沉重。因为凡客所经历的困境,比小米要惨痛的多。
演讲中,雷军告诉大家:陈年创办的凡客诚品曾一度辉煌,但在2014年遭遇重创。可他像小米一样实现了改变与破局,又一次得到了重生。
“凡客欠的每一分钱,我都认。”这是陈年在公司陷入危机时对内部员工的承诺。
当时凡客负债高达十多亿元,陈年本可选择依法破产,但他却选择了用十年时间一笔一笔还清债务。
雷军回忆道:最困难的那年,陈年在电话里哽咽:“兄弟,我怕是要扛不过去了。”
雷军则告诉他:“扛不住也得扛,你倒下,凡客就真死了。”
2024年,陈年在观看小米SU7发布会后深受触动,仅用4天就决定将公司迁至杭州,从零开始转型直播电商。
当雷军问“搬去多少人”时,陈年的答复是“三四个人”。
讲到这件事时,能看出雷军至今仍然很惊讶。那个曾经有着上万人规模的凡客,已彻底归零重启。
“雷军可以改变自己,跨行造车,我也可以!”
这是陈年面对雷军担心他能否适应直播电商时的回应。正是这种信念,让这位55岁的企业家重新回到战场。
从此陈年带领人数有限的团队一头扎进直播电商,每天直播6小时,亲自熨衬衫、测尺码、讲面料,把破局、还债的执念拆解成用户最能听懂的语言。
“就在在那个刹那,我的脑子里立刻冒出了这么一句话。果然,五十来岁,正是闯的年纪。”
一片欢呼和掌声中,雷军用这段话为陈年的故事做了个感人又励志的收尾。
雷军在这段演讲最后还说道:“今年年初,他又来找我。很高兴地告诉我,凡客已经做到了抖音男装前三,据说还经常到第一位(这个我没有核实过)。凡客公司也发达了,听说有好几百号人。陈年,这位我认识了28年的朋友,这一次我是真心佩服!”
02
人到中年,是新的起点!
雷军与陈年28年的情谊,映照出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另一面:
不是只有辉煌的成功,更有在失败中爬起的坚韧。
演讲当晚,印有“正是闯的年纪”字样的T恤在凡客直播间迅速售出近1500件,多个尺码断货。
陈年本人也在社交平台连续发布雷军演讲视频片段,其中一条视频中,他听到动情处悄然落泪。
而雷军与陈年的故事,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商业成功学。
1997,这对老朋友相识于金山办公室的相邻工位,他们一个写代码,一个做编辑,谁也没想到,命运的齿轮就此开始转动。
雷军在演讲中坦言,他曾拒绝陈年“让小米生态链投资凡客”的请求,理由是“估值模型不成立”。
但在陈年最艰难时,雷军却又以个人出资的方式购买其库存衬衫,发给小米1.2万名员工作为工服,简直是为凡客雪中送套。
可以说,这种“不越位、不缺位”的帮助,既维护了市场规则,又守护了兄弟情谊。
雷军通过陈年的故事向普通人和创业者们悄然传递了一个信息:失败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开始的起点。
陈年的故事之所以引发共鸣,在于他让普通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确是压力最大、最容易焦虑的时间点。
而在如今的经济大环境下,有人收入变少,有人干脆事业,面对根本卷不动的年轻人,很多中年人患上了“35岁焦虑”。
可雷军口中凡客陈年的故事,又一次点醒了那些彻夜难眠的中年人:
当你35岁还在焦虑犯愁时,欠下十多个亿巨债的50岁”青年“陈年,正在写小说、开直播,试图主动改变人生,在危机中寻求破局的机会。
在每天3万步的直播间“暴走”和凌晨两点抽查针距的“老派坚持”中,陈年又向我们证明了经验与韧劲才是穿越周期的硬通货。
所以,那些人到中年的创业者甚至普通人,又有什么好怕的。
怕的不是前面没有路,而是你没有去开辟出新道路的决心和勇气。
而雷军在演讲中分享的“复盘”方法,对普通人也极具参考价值。
他每做一件事后都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如果重来一遍该怎么做?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企业决策,也能帮助每个人在职业和生活中持续成长。
而雷军自己,则继续奔赴下一个战场,小米的芯片与汽车梦想。
两位55岁左右的企业家,用行动诠释着:只要心里有火,眼里有光,闯的年纪就永远不会结束。
来源:唐大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