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岐伯故里蕴药香 庆城医脉谱新章——庆城县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纪实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10:39 1

摘要:“中医能通过外在表现判断内在脏腑病变,太神奇了!我以后会常找中医调理身体。”在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的诊室里,患者李显成对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杨德祥的诊疗技术赞不绝口。作为医祖岐伯故里、中医药文化发源地,庆城县近年来深耕岐黄文化沃土,从临床诊疗到产业发展,从文化

“中医能通过外在表现判断内在脏腑病变,太神奇了!我以后会常找中医调理身体。”在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的诊室里,患者李显成对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杨德祥的诊疗技术赞不绝口。作为医祖岐伯故里、中医药文化发源地,庆城县近年来深耕岐黄文化沃土,从临床诊疗到产业发展,从文化传承到品牌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医药事业守正创新的发展之路,让千年医脉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守正

特色诊疗护民生,名老中医传薪火

走进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浓郁的药香萦绕鼻尖,中药房窗口前患者有序排队抓药,大厅内“岐黄文化”主题展板随处可见,处处透着醇厚的中医氛围。在中医内科诊室,杨德祥正在为患者王桂萍复诊,查看舌苔、号脉后,在处方笺上写下几味中药材。“身体不舒服,上次过来开了些中药,吃了以后效果还挺好的,今天过来复诊。”患者王桂萍是老中医杨德祥的“老粉丝”,她对中医药的信任源于切身的诊疗体验。

惠萃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基地

出生于中医世家的杨德祥,从医40余载,他的临床工作时间累计超过1万个工作日,带教实习生和医生百余人次。近5年来,他每年诊治患者3000人次以上,其中专科病人占一半以上,在中医内科杂症、肝胆脾胃疾病诊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2016年,杨德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中医药‘简便廉验’,既能预防疾病,又有良好疗效,这是老百姓信赖中医的根本。”杨德祥的话,道出了庆城中医药扎根群众的核心优势。

依托岐伯中医医院这一核心平台,庆城县不断强化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先后建成中医康复科、风湿针灸科、疼痛科等省市级重点专科,可开展针灸、推拿、拔罐、艾灸、小针刀、穴位埋线等64项中医适宜技术。建成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2个、中医馆21个,培养骨干人才200余人。与省中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建立协作关系,组建风湿骨病、哈氏妇科等专科联盟,推广20项中医适宜技术。建成“龙头医院+专科集群+乡级中医馆+村级中医阁”的三级中医诊疗服务网络,覆盖率达90%。

创新

产业升级强根基,协作帮扶促发展

作为天津市南开区东西部协作重点帮扶援建项目,庆阳同泰神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药饮片生产项目占地27亩,总投资8900万元,总建筑面积11032.22平方米。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试运营阶段,专业从事中药饮片净制、切制、炒制、蒸制、批发零售以及中药材种植技术咨询指导,预计年销售额达1.5亿元,实现利润700多万元,带动当地中药材种植20多万亩,助力庆城县打造现代中医药集成发展基地。“项目填补了庆城县中药市场科研与生产结合的空白,完善了‘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庆阳同泰神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斌介绍。

在庆城县惠萃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割秧、揭膜、扎捆、装车,黄芩、蒲公英等中药材被整齐地码放在运输车上。“2012年我联合30户农户成立合作社,通过‘电商+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现中药材统种、统管、统销。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由刚开始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亩,并购置各种生产设备25台,形成了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合作社负责人李庆忠说,依托庆城县的资源优势,合作社在苹果树下种植蒲公英、茵陈,还在荒山荒坡种植远志、甘草等道地药材,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带动了农户增收。

成熟的连翘

截至2025年,庆城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8.98万亩,标准化种植率达60%,建成优质种苗繁育基地1个,万亩种植示范点2个,千亩以上示范点15个,预计产量达1.5万吨,产值达3亿元。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发展,从单一销售到全链条运营,庆城县已形成中药材“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模式,让“土药材”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宝贝”。

传承

文化赋能树品牌,擦亮岐黄“金名片”

庆城县依托“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国家中医师承甘肃岐伯基地”“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国字号招牌,常态化举办全省中医药师承教育拜师大会、岐黄文化论坛等,持续扩大庆城中医药文化影响力。

为传承岐黄文化,庆城县组建专家团队,系统挖掘整理岐伯医术传承脉络,编写出版《岐伯传奇》《岐伯考证》《岐黄文化源流》等书籍,还开发了线装宣纸名家墨书《黄帝内经》,让千年经典以更鲜活的形式呈现。在临床实践中,当地结合区域疾病特点和地产中药特性,编写《实用中医简便验廉方药荟萃》,将“接地气”的中医方药推广到基层医疗机构,惠及千家万户。

庆城县在中小学、托幼机构深入开展中医启蒙教育,发放《中小学岐黄中医药文化地方教材》,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等形式,让青少年了解中医药常识,培养对中医药的兴趣。“我们通过‘认识中药材’‘学习推拿小技巧’等课程,让孩子知道中医就在身边,比如感冒了可以用葱白煮水喝,既有趣又实用。”庆城县小学教师张莉说。

为提升岐黄文化影响力,庆城县还创新文化传播形式:编制大型陇剧《岐伯》,制作《岐伯故里·甘肃庆城》《黄帝内经——千家碑林》等影视宣传片,在各大平台推广,筹拍动漫剧《岐黄传奇》,开发《黄帝内经千米长卷画册》,参与拍摄《寻找治愈疾病的另外一种方式》纪录片,持续提升“岐伯故里”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引入“经方云”AI智能诊疗系统,建设共享中药房、开办中医AI门诊,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诊前AI预诊标准化信息采集、诊中AI辅助质量控制与决策支持、诊后个性化康复指导、全县中药材集中管理等功能,推动中医药服务数字化转型。与首禾资本签约建设数字化溯源体系和现代化中药材交易市场,提升产业智慧化水平。提质改造“一镇三馆两区两园”文化景观体系,形成“医、养、游、食、购”一体化康养体验区,成为展示庆城岐黄文化的亮丽名片。支持岐伯故里大健康产业集团建成凤凰谷温泉康养度假村,成为庆阳首家集康养旅居、温泉药浴、中医体验于一体的文旅康养综合体。

惠萃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基地

2025年以来,庆城县成功引进数智岐黄中医AI技术平台建设项目、万亩连翘种植示范园建设项目、天知百草(庆城)中药生物技术研发与生产建设项目等补链强链项目,签约资金45.8亿元,到位资金3.6亿元,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文化挖掘到品牌打造,从学术交流到产业融合,庆城县正以岐黄文化为纽带,将中医药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医祖故里”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来源:这里是庆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