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7000公里,覆盖4000余人次!这场“送教上门”为内蒙古公安宣传注入新动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09:09 1

摘要:如何让公安好声音传得更远、让新媒体时代公安机关舆论引导能力更强?一场历时一个月、跨越7000余公里、覆盖4000余人次的舆论引导实战送教活动给出了答案。这场由自治区公安厅组织的“送教上门”,为基层公安新闻宣传工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干货”与“秘籍”。

如何让公安好声音传得更远、让新媒体时代公安机关舆论引导能力更强?一场历时一个月、跨越7000余公里、覆盖4000余人次的舆论引导实战送教活动给出了答案。这场由自治区公安厅组织的“送教上门”,为基层公安新闻宣传工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干货”与“秘籍”。

为深入推进落实公安部政治工作行动计划“宣传引领行动”,持续深化“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全面提升全区公安新闻宣传队伍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8月25日至9月23日,自治区公安厅政治部精心组织开展了全区公安机关舆论引导实战送教活动。本次活动立足实战、精准赋能,为圆满完成重大活动安保任务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撑,也为推动全区公安新闻宣传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准滴灌:

高层推动+顶尖师资,确保培训“含金量”

本次送教活动被列为全区公安机关2025年度重点培训工作计划,坚持“基层需要什么就送什么”的原则,打破地域和行业壁垒,特邀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专家,人民日报、内蒙古电视台等中央及自治区主流媒体资深记者,以及辽宁、海南等兄弟省份业务骨干组成9人教官团,他们的课程兼具成熟经验与创新思路,直击基层宣传工作的痛点难点,确保了培训内容的专业性与实用性。

全面覆盖:

“骨干+一线”“宣传+业务警种”多方受益

为确保培训资源精准直达“神经末梢”,此次送教范围实现了全区12个盟市及呼铁公安局、大林公安局全覆盖。参训人员不仅包括区、市、县三级公安机关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骨干力量,更延伸至刑侦、治安、交警等执法执勤一线岗位的民警辅警。送教团历时1个月、行程7000余公里、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是近年来参训人员最多、历时最长、课程最丰富的一次实战送教,为促进宣传与业务深度融合注入了强劲动力。

形式创新:

“集中授课+实地操练”破解学用脱节

此次送教告别“填鸭式”教学,采用“集中授课+线上直播+现场问答+实地采访”的多元化培训模式。课程通过电视电话系统同步直播,确保偏远地区民警辅警“一个都不掉队”,最大化提升送教覆盖面和实效性。课程内容涵盖新闻采写、摄影摄像、短视频创作及舆情应对处置等多个专题。

在鄂尔多斯市,人民日报驻内蒙古记者站记者张枨老师从标题拟写到细节描写,手把手教授如何“用文字拉近距离”。在巴彦淖尔市,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专题部副主任、主任编辑刘晖老师结合人物通讯与案件侦破通讯中的经典案例,深入解析了如何借助对话、动作等细节塑造人物形象,演示了如何以时间线为脉络,通过设置场景还原情节,进一步增强故事的叙事张力。在通辽市,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张醒宇老师带来《摄影摄像基础理论及实战技能》,提到拍摄突发事件的关键是要抓主人公的情感瞬间——比如民警安抚群众时的手势、群众放松后的笑容,善于通过不同景别拍摄,突出画面故事感。

本次送教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实战,每堂课结束后,老师带领学员深入基层一线进行现场采访拍摄,即时答疑解惑,一改以往培训教学“纸上谈兵”的局限性,这种“练战结合、以战促训”的模式赢得了基层民警辅警的广泛好评。

成效显著:

搭建交流平台,实现“战斗力”倍增

此次送教不仅是一次技能培训,更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有效连接了基层单位之间、公安机关与媒体及先进省份之间的交流渠道,形成了双向互动机制,这种培训模式将对基层公安宣传工作产生持续影响。参训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送教既学到了新媒体内容的“流量密码”,更对舆情风险点有了系统认知,掌握了防范舆情风险的“硬本领”。来自不同岗位、不同地区的学员通过思维碰撞、取长补短,许多创新的宣传点子得以萌发,公安宣传队伍整体战斗力显著提升。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本次全区舆论引导实战送教活动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也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下一步,自治区公安厅政治部将持续深化实战训练机制,围绕“缺什么补什么”精准施训,不断为基层培育骨干力量,推动全区公安舆论引导能力和新闻宣传工作实现新跨越,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内蒙古、法治内蒙古提供更加有力的舆论支持,让公安声音传得更远、更广、更深入民心。

文 字:樊 琨

图 片:各盟市公安局

编 辑:戴思惟 姜向锋

校 对:魏汉中 沈翠英

来源:平安内蒙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