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民行未检“双岗尖兵”的硬核与温柔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08:49 1

摘要:在宜昌市葛洲坝人民检察院,90后的张婷是同事们口中“最拼的年轻员额”,亦是同事们眼中“能啃硬骨头、更能暖民心”的存在。从检12年,她从政工岗位转战业务一线,从刑检助理成长为扛起民事、行政、未成年人检察“三条线”的办案骨干,以“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的较真劲,

在宜昌市葛洲坝人民检察院,90后的张婷是同事们口中“最拼的年轻员额”,亦是同事们眼中“能啃硬骨头、更能暖民心”的存在。从检12年,她从政工岗位转战业务一线,从刑检助理成长为扛起民事、行政、未成年人检察“三条线”的办案骨干,以“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的较真劲,织密未成年人保护“防护网”,守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检察办案,既要守住法律的底线,也要贴近群众的心线”,这句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恰是她“硬核”专业与“温柔”为民的生动注脚。

在张婷的眼中,法律是严肃的,但传递法律温度的方式,可以更暖一点、更实一点。她既用“硬核”的专业态度打磨每一项工作,又以“温柔”的方式把每一件事,都做进人心坎里。

每年的民法典宣传月活动都是民事检察部门的一件“大事”,但如何让普法有趣又有效却成为张婷心头的一件“难事”。为了让晦涩难懂的法条“接地气”,她带着团队创新形式:自导自演普法剧,将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风险点融入其中,让群众一看就懂;开设未检普法栏目《朝阳说》,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与民法典宣传同步开展;围绕“打造长江大保护专门院职能定位”,她又带领团队“送法上船”,提前收集船员关心的“劳务合同”“欠薪维权”问题,把法律知识印成图文手册,还邀请人社部门专家一同登船,一站式答疑解惑。老船员握着她的手说:“这场普法真的讲到了咱们的心坎儿里!”

检察日报正义网“检察官公开课”直播活动,更显她“极致”的追求。第一次面对直播镜头,她紧张得声音发颤,眼神总飘向镜头外。为了寻找“亲切感”“互动感”,她每天下班便拉着搭档反复练习,从咬字发音、语气声调到表情神态,还把网友关心的问题写在纸条上模拟解答,请同事当“观众”提意见,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凭借着这股“较真劲”,直播当天,流量突破1000000+,当不少家长在公众号后台留言要联系方式咨询孩子法治教育问题时,她知道,此前所有的付出都是人间值得。

从刑检到民行未检,张婷总在挑战自己的“舒适区”。她说:“检察官不能只办自己熟悉的案子,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学会什么。”这份敢闯敢拼的劲头,让她慢慢成长为大家眼中的“全科型尖兵”。

此前宜昌市首届未检业务竞赛,她能以全市第二名获评“业务标兵”,靠的从不是赛前加班恶补,而是日常办案中的细致积累。办案时,她有个“特殊习惯”:每办完一起案件,都要复盘整个案件的办案过程,对于证据梳理要点、法律适用、帮教注意事项甚至沟通技巧需要改进等都会记在专门的笔记本上;遇到复杂案例,还会刨根问底请教资深前辈、查阅大量类案,把每一个疑问都弄透。竞赛中,她凭借对未检办案流程细节的精准把握、对法律法规的熟练运用,从24名选手之中脱颖而出。

这份“硬核”积淀,更化作破解难题的力量。在办理船员讨薪案时,她发现船员工作地点流动、劳动关系认定复杂,支持起诉常因管辖争议陷入僵局,劳动者维权进度受阻。她一边耐心安抚船员情绪,用“别着急,我们来想办法”的温柔话语稳定大家心态,以促成调解巧妙化解对簿公堂的管辖难题;一边主动牵头启动“船员讨薪支持起诉问题”专项调研,先后走访多家航运公司、海事部门以及海事法庭,梳理船员讨薪案件的堵点、难点,最终形成兼具理论性与实操性的调研成果。近年来,她的调研成果屡获认可,其中2篇被《检察日报》采用,1篇刊发于《湖北检察》,2篇刊发于《宜昌检察》,她用“硬核”专业成果为更多人撑起“保护伞”。

在工作中,张婷是“能扛事”的硬核检察官;面对家人,她却藏着满心温柔的愧疚。这份“托底”的担当,藏在每一次“舍小家为大家”的选择里。

二胎产假期间恰逢宜昌实行产假延长政策,但面对院里人少事多的情形,她实在无法向组织开口。孩子刚满六个月,她便匆匆回到工作岗位,并迅速适应工作状态。哺乳假没休几天,办公桌上就又堆起了案卷,而吸奶器便成了工作中的“最佳伴侣”,忙起来的时候,只能趁着间隙匆匆处理,转身又投入到工作中。为了平衡家庭与工作,她还经常把材料带回家等孩子睡着后再悄悄处理。同事劝她多休息,她笑着说“工作等不得,孩子有婆婆帮衬,放心”,可每当电话那头传来孩子的哭闹声,声音里还是藏不住牵挂。

有一次,她年仅10个月大的女儿持续高烧不退需要住院,而当天她早已安排好要前往秭归办理一起重要案件。一边是生病哭闹不止的孩子,一边是亟待处理的工作,张婷强忍着内心的焦虑,提前安顿好家人照顾孩子,清晨便驱车赶往秭归。在当地顺利完成走访调查、询问当事人等工作后,她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宜昌,直奔医院。看着病床上虚弱的孩子,她满心愧疚地亲了亲女儿的小脚,却从未向组织抱怨一句。

“我是一名母亲,更是一名检察官,只要组织需要我,我就绝不拖后腿。”这份“能托底”的坚守,让她在家庭与工作的平衡间,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正是这份“硬核”的责任与“温柔”的牵挂,让她既无愧于胸前的检徽,也努力弥补着对家人的亏欠。

张婷的办案笔记里,记满了群众的“小事”——得知受害人不敢上学,就马不停蹄地奔走于教育局、学校之间协调,赶在开学前帮助解决孩子的转学问题;帮助农民工讨薪时,她果断制定“快办+保全”方案,开启绿色通道,让5名农民工一周内拿到17.7万元欠薪。她用“硬核”的专业办好每一起案件,以“温柔”的关怀守护群众期盼。近三年,她帮忙农民工讨薪达40余万元,办出3件省级以上优秀典型案例,用“专业+实干”诠释“双岗尖兵”的担当。

2022年,张婷在社区走访时偶然间得知刘婆婆多次申领低保未果的诉求,便暗暗记在了心上。为了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少跑腿,她主动对接法院、社区、民政等相关部门,担心老人面对陌生人紧张,上门时特意拎上水果,还安排四川籍同事用乡音拉家常,一点点打消老人的顾虑,层层抽丝剥茧,找准矛盾的症结。经过深挖细查,老人诉求的背后暗藏的不仅是“继子拒付赡养费”的法律难题,更是数十年冰封的母子关系。于是她又一遍遍给继子打电话,既讲“赡养是法定义务”的硬核规定,也聊“老人独居不易”的温柔细节,用情理兼顾的沟通融化母子间的坚冰。最终,这起饱含温度的案件被央视报道、写入最高检民事检察白皮书,成为省级优秀典型案例。

从检十二年,张婷的脚步,踏在社区的泥土里,她的身影,留在少年的记忆中,她的付出,印在劳动者的笑脸上。她用对法律的敬畏筑牢硬核底色,用对民生的共情浇灌温柔力量,她用12年的执着证明,所谓“尖兵”,从来不是孤胆英雄的冲锋,而是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平凡中显担当的坚守。这束闪耀在葛洲坝上的“检察蓝”,正如同无数并肩的光芒,汇聚成法治的星河,照亮公平正义的征程,也温暖着每一个寻常日子。

来源:葛洲坝检察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