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滴答、滴答”,夜晚入睡它时有时无。“哗啦、哗啦”,早上醒来它依然在下。秋雨如泪如诉如泣,打湿了人的衣裳,也弄湿了人的思想。浮躁的心境刚一平静,一缕雨丝儿抽泣着就搭上了我的心脉。心儿一抖动,那雨丝儿竟断了,连带着就抽出一片久远的心绪:
“滴答、滴答”,夜晚入睡它时有时无。“哗啦、哗啦”,早上醒来它依然在下。秋雨如泪如诉如泣,打湿了人的衣裳,也弄湿了人的思想。浮躁的心境刚一平静,一缕雨丝儿抽泣着就搭上了我的心脉。心儿一抖动,那雨丝儿竟断了,连带着就抽出一片久远的心绪:
一连数日的连阴雨,把堆垛在屋外的柴草全都弄得湿漉漉的。做饭造炊不仅找不到可燃的烧柴,更糟的是连引火的干柴干草都很难找得到。柴禾塞进灶内任你怎样点都燃不着,一顿饭划掉多根火柴是很让人心疼的——那是在邻居家论根儿借到的。
日子久了,床上的床笆、稿荐(床笆上面的草垫)都会试试摸摸地、一点一点地被抽拽得不像样子。倘若连阴久了,就会“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害怕”。
为此,家人总是在每次刚做好饭,便急忙寻些湿草青柴送入灶内趁热烘炕。但炕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炕晚了,青湿的柴草炕不干。炕早了,热灶会将其一燃而尽。平日里靠农忙之余在房前屋后、田边地头现烧现捡的人家,遇到连阴雨就会更惨,一连数日饿着肚子望雨兴叹。
儿时秋日,每个村庄的房前屋后、田间坡头甚或屋顶树杈,到处都有成片成片的薯干晾晒着。天晴的时候很好看,一片片煞白煞白的,远远望去极像飞旋着的群群白鸽。
然而,若是遭遇连阴雨,成片成片的薯干儿就会被浸泡得“血色”全无,一如干底河床上的白鱼。日子一久,便会渐次烂掉。于是,家家户户的住房、牛屋、灶台、桌椅甚或床铺之上,都是晾着的薯片。自然,每个窗户的每根窗棂间都会被薯片插得满满的。
虽然,家家户户都在一边想尽办法晾晒,一边一日三顿蒸着煮着当饭吃。但淋湿或原本未干的薯片,还是一片片地开始腐烂了。它先由每片的中心烂开,之后便成了没有镜片的眼镜圈,再后就是全部坏掉。那境况很是让人,好好心疼、好无奈的。
旧时,谁家有一柄油布大黄伞或蓑衣,是很叫人羡慕的。多数人外出都是冒雨紧走的。行走雨地较久的,大多是披上一条破麻袋(从一角顶起,头身半遮)。淋久了湿漉漉沉甸甸的,总是让人浑身上下湿乎乎、疲惫不堪。出村的小路早已泥泞不堪,常常甩掉鞋子光脚来往。光脚久了,脚齿间沤得红肿稀烂、奇痒难受。难受了就用熟烫(搓烂)的荆茅叶儿填塞,填塞上之后疼痒钻心……
如今,随着生产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吃的喝的绰绰有余,交通工具、雨衣雨具等应有尽有。哪怕连阴雨下上十天半月,人们不仅没有半分忧愁,反而乐得其所、乐在其中。这并非境由心生,而是时代进步的真实反映啊!
一场秋雨一场凉,更何况连绵不绝。如此这般,是否是上苍在收获季节过后,刻意安排给人们的一场静思?不得而知。兴奋不已也好,凄楚忧伤也罢,细密如织、绵绵不绝的冷风细雨会告诉你,一切激情、激动和得失是个什么玩意儿:失去的已然失去,得到的终将烟飞!
翟传海(笔名船海),男,汉族,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经济师,郑大法学专业。中国农业银行“优秀人才”,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南阳民俗协会理事,南阳市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卧龙区作协名誉主席,“南阳市阅读之星”、“南阳市十佳书香个人”、“南阳民俗文化突出贡献者”、“大美南阳人”,《魅力南阳》编审,《河南文学》、《华人文学》《今古传奇》等签约作家。
来源:南阳翟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