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雪峰账号被封的原因大得吓人!”一位自称其前员工的说法,让这场千万粉丝网红的“停更”风波更添迷雾。从全网6500万粉丝到多平台被禁止关注,这位能“一句话影响高校招生”的志愿填报导师,究竟为何突然“失声”?
“张雪峰账号被封的原因大得吓人!”一位自称其前员工的说法,让这场千万粉丝网红的“停更”风波更添迷雾。从全网6500万粉丝到多平台被禁止关注,这位能“一句话影响高校招生”的志愿填报导师,究竟为何突然“失声”?
9月24日,张雪峰的微博、抖音等多平台账号同步出现异常,微博明确标注“因违反法律法规或社区公约被禁止关注”。其团队回应称,是直播中不当言论违反平台规则,已在反省处理,短期内或可解决。
但坊间猜测远未停止。有前员工爆料称,核心原因是他的影响力“搅动了教育行业的水”——一句话能让某专业招生遇冷、分数线下滑,既让部分高校乐开花,也让另一批高校愁云密布,甚至影响教师饭碗。更有说法称这会让高考培训行业“凉凉”,堪称“一石多鸟”。两种说法究竟谁更接近真相?
不可否认,张雪峰的影响力确实堪称“现象级”。他以直白话术解析专业前景,打破信息差,成了无数考生和家长的“救命稻草”。此前某冷门专业因他的负面评价,当年报考人数锐减30%;而被他力荐的应用型专业,分数线直接“跳涨”,这种冲击力让高校不得不重视。
但要说他能“颠覆教育行业”,未免言过其实。高校招生受政策、就业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并非单一声音能决定。至于“培训行业凉凉”,更与行业自身转型、政策调控关联更深,把锅甩给个人显然有失偏颇。
张雪峰的困境,本质是“民间建议”与“行业惯性”的碰撞。他的走红,源于家长对“信息不对称”的焦虑——传统志愿填报指导晦涩难懂,而他用“能不能找工作”的直白标准戳中痛点。
但这种“非黑即白”的解读,也难免引发争议:过度强调就业是否忽视了专业的长远价值?单一评价标准是否会固化认知?此次账号被封,或许正是平台对“公众人物言论边界”的一次校准——话语权越大,越需兼顾专业性与严谨性。
目前张雪峰团队已在积极处理账号问题,未来能否回归仍是未知数。但这场风波早已超越个人命运:当家长们不再依赖“网红指导”,教育行业如何建立更透明的信息渠道?这或许才是更值得深思的问题。你觉得张雪峰的“直白风格”该被包容吗?来评论区聊聊~
来源:瑞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