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名嘴”吴欢喜何以将文化传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09:29 1

摘要:在陕西铜川市的陈炉古镇,年过六旬的吴欢喜有着双重“身份”:过去,他是蹲在陶瓷厂门口的修鞋匠;如今,他是游客们争相体验的“陈炉古镇第一讲”。这位只读过初中的老人,用近二十年的坚守与热爱,完成了一场从“手艺人”到“守艺人”的蜕变,让陈炉古镇的故事“走”了出去、“活

在陕西铜川市的陈炉古镇,年过六旬的吴欢喜有着双重“身份”:过去,他是蹲在陶瓷厂门口的修鞋匠;如今,他是游客们争相体验的“陈炉古镇第一讲”。这位只读过初中的老人,用近二十年的坚守与热爱,完成了一场从“手艺人”到“守艺人”的蜕变,让陈炉古镇的故事“走”了出去、“活”了起来。

是什么造就了吴欢喜身份的转变?

吴欢喜靠的不是高深学历,而是一股“认真劲儿”:早年在修鞋摊前,他把针线活做细做精;为了向游客讲清楚耀州瓷,他啃历史书、向老匠人请教,甚至凌晨两三点为了一个词反复推敲。当旁人冷嘲热讽“一个外地人能讲个啥”,他偏用“滴水穿石”的坚持,把古镇的陶瓷文化、历史典故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凭着“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让游客读懂了陈炉古镇的厚重历史。

“人老心不能老,活到老学到老”,吴欢喜的人生态度里,透着动人的“年轻味”。他察觉线下讲解受众有限,便自学拍摄剪辑,在多个平台发布近900条短视频。没有团队,他就自己扛;游客反馈视频画面摇晃,他就控制手抖练拍摄。他不仅讲活了耀州瓷的千年窑火,还通过玩转新媒体,将陈炉古镇推到大众面前,使其频频“出圈”。

在吴欢喜的眼里,宣传古镇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一份责任,是要“讲好第二故乡的故事”。他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不仅讲陶瓷文化,还善于把制瓷的“淬火”过程类比为人生的磨砺,把古镇的邻里建筑格局引申到“和谐共生”的时代主题,将党的方针政策融入讲解词。他的讲解因此有了温度,古镇的瓷文化也生动起来。

从修鞋匠到“百姓名嘴”,吴欢喜的故事,是陈炉古镇文化宣传的一张生动名片。通过他,我们看到:文化传承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需要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文化传播需要“走心”的坚守和“用心”的普通人。正是无数个像吴欢喜这样的“百姓名嘴”,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家乡故事传出去,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最鲜活的民间力量。(曾若溪)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