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葵种植方法全过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09:03 1

摘要:油葵,即油用向日葵,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具有耐旱、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特点,广泛种植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其籽实含油率高达40%-50%,是优质食用油和生物柴油的原料。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增长,油葵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以下将从选种、整地、播种、田

油葵,即油用向日葵,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具有耐旱、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特点,广泛种植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其籽实含油率高达40%-50%,是优质食用油和生物柴油的原料。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增长,油葵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以下将从选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加工,详细解析油葵种植的全过程技术要点。

一、选种与种子处理
1. 品种选择
根据种植区域气候条件选择适宜品种。北方干旱区推荐耐旱品种如"辽葵杂6号"、"陇葵杂2号";盐碱地可选择"中葵杂6号"等耐盐品种。要求种子纯度≥98%,发芽率≥90%,含水率≤10%。近年推广的杂交种比常规种增产20%-30%,但需每年换种。

2. 种子处理
- 晒种:播种前3-5天摊晒2-3天,提高发芽势。
- 包衣:用35%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按1:50比例拌种,防治菌核病和地下害虫。
- 浸种:盐碱地种植可用0.3%氯化钙溶液浸种6小时,增强抗逆性。


二、土地准备与基肥施用
1. 选地与轮作
宜选择土层深厚、pH值6.5-8.0的地块,避免连作(需间隔3年以上)。前茬以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为佳,减少病害传播。

2. 整地技术
- 秋深耕25-30cm,亩施腐熟农家肥2-3吨。
- 春季旋耕后耙耱保墒,达到"上虚下实"状态。
- 起垄种植:干旱区采用宽窄行(宽行80cm,窄行40cm),垄高15cm,利于集雨抗旱。

3. 科学施肥
基肥占总施肥量70%:亩施磷酸二铵15kg+硫酸钾10kg+硼砂1kg。注意硼肥对油葵花器发育至关重要,缺硼会导致"花而不实"。


三、播种关键技术
1. 适期播种
- 春播区:5cm地温稳定在8-10℃时播种,华北地区4月中下旬,东北5月上旬。
- 复种区:前茬小麦收获后立即抢墒播种,最晚不迟于7月10日。

2. 播种方法
- 机械条播:行距60cm,株距25-30cm,播种深度3-5cm(粘土地宜浅,沙土地稍深)。
- 播种量:杂交种亩用0.4-0.5kg,常规种0.6-0.8kg,保苗2500-3000株/亩。

3. 抗旱播种技术
干旱地区可采用"坐水播种":每亩浇水2-3吨后覆膜,或采用"深开沟浅覆土"法,将种子播在湿土层。


四、田间精细管理
1. 苗期管理
-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
- 中耕除草:苗高10cm时首次中耕,现蕾前完成2-3次,配合培土防倒伏。

2. 水肥调控
- 现蕾期(播种后40-50天)追施尿素10-15kg/亩,结合灌溉。
- 开花期遇旱需灌水1次,忌大水漫灌。新疆等地推广滴灌技术,节水30%以上。

3. 病虫害综合防治
- 菌核病:开花前喷施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重点喷施茎基部。
- 向日葵螟:现蕾期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1500倍液喷雾。
- 列当寄生:选用抗列当品种,发病田块轮作5年以上。


五、收获与产后处理
1. 成熟判断
当花盘背面变黄、茎秆呈黄白色、籽实含水率降至15%以下时即可收获。过早收获影响含油率,过晚易落粒。

2. 收获方式
- 机械收获:采用谷物联合收割机改装,调整滚筒转速至400-500转/分钟,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 人工收获:割盘后晾晒5-7天,敲打脱粒。内蒙古等地推广"插盘晾晒法",将花盘插在茎秆上自然脱水。

3. 干燥贮藏
籽实需晒至含水率9%以下,仓储温度不超过20℃,相对湿度60%以下。注意防治印度谷螟等仓储害虫。

六、特殊环境应对措施
1. 盐碱地种植
新疆等地实践表明,通过"冬灌压碱+地膜覆盖",可使土壤含盐量从0.6%降至0.3%以下,出苗率提高至85%。

2. 干旱应对
宁夏推广"膜下滴灌+保水剂"技术,在年降水200mm区域实现亩产150kg。保水剂按15kg/亩沟施效果最佳。

3. 低温冷害
东北地区遇早霜威胁时,可提前喷施0.01%芸苔素内酯2000倍液增强抗寒性。

七、经济效益分析
以内蒙古通辽地区为例:
- 投入:种子80元+肥料150元+机械作业120元=350元/亩
- 产出:亩产250kg×市场价6元/kg=1500元
- 纯收益:约1150元/亩,较玉米增收300元以上

近年"油葵+芥菜"复种模式在河北坝上地区推广,实现亩综合效益2000元以上。

结语
油葵种植需把握"适密种植、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综合防控"四大核心。随着高油酸品种(油酸含量达80%以上)的推广和订单农业的发展,油葵产业正朝着优质化、功能化方向转型升级。种植户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通过加入合作社等方式降低风险,实现稳产增收。农业技术部门建议,未来应加强抗旱育种和机械化收获技术的研发,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来源:生活收纳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