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半亩方塘一鉴开》首映式暨座谈会在西安召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08:35 1

摘要: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动展现“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在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全局中,彰显陕西的使命担当与实践探索,9月27日,“两山”理念20周年纪念活动,生态环保题材电影《半亩方塘一鉴开》首映式暨“两山”理念陕西基层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动展现“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在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全局中,彰显陕西的使命担当与实践探索,9月27日,“两山”理念20周年纪念活动,生态环保题材电影《半亩方塘一鉴开》首映式暨“两山”理念陕西基层实践与探索座谈会在西北大学隆重召开。

智慧交融 跨界协同

影片由生态环境部宣教司、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会、北京电影学院、陕西省生态环境厅、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教育厅、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局、西北大学、陕西文化教育题材影视剧创作办等单位联袂摄制。本次活动汇聚省内外教育、生态、影视领域领导、专家学者、主创团队、高校代表及媒体等五百余人出席。此次高规格、跨领域的盛会,凝聚了各方对深化“两山”理念认知、推动实践创新的共同意志,形成了协同推进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构建的强大合力。

本次活动通过影像叙事与学术研讨深度融合的创新形式,汇聚政、产、学、研、艺多方智慧,旨在从理论阐释与区域实践的双重维度,构建“两山”理念话语体系,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贡献陕西智慧与实践范本。

理念引领 洞见价值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原司长、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刘友宾在致辞中深度解读了“两山”理念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内在统一性的深刻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而电影《半亩方塘一鉴开》以影像语言生动传递绿色发展理念,是生态文化传播与创新表达的重要成果,期待未来涌现更多优质生态题材作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持续精神动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田明纲在致辞中表示,“两山”理念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客观真理,为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此次活动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陕西作为西部重要省份和生态安全屏障,以差异化、特色化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陕西特色的“两山”转化模式,不仅为西部地区践行“两山”理念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路径,更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具有战略价值的陕西智慧和陕西方案,深刻体现着地方实践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自觉和责任担当。

文明互鉴 光影叙事

电影《半亩方塘一鉴开》由生态环境部宣教司、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指导,从生态环境部的真实典型案例中取材,结合执法、反腐、悬疑、推理等影视元素,揭秘生态环境案件侦破过程,从不同角度展示生态环保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坚定信念,反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动人故事。

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国家电影智库研究员郑虎在致辞中肯定了优秀的生态题材影视作品能够抓住时代精神的主流,敏感捕捉社会热点和民众关切,可以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吸取灵感、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开创宣传新时代、新思想的中国生态环保电影新格局。

联袂摄制单位陕西文化教育题材影视剧创作办主任、总制片人刘瀚辰表示,电影《半亩方塘一鉴开》承载着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展现陕西环保实践、探索“两山”理念转化路径的特殊使命。陕西作为兼具生态屏障功能与深厚文化底蕴的生态文化大省,将继续坚持以文艺为桥、以故事为媒、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挖掘“两山”理念在陕西的生动实践,通过地域实践折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壮阔历程,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提升全民生态环保意识,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陕西力量、传递陕西声音。

影片导演张永生、演员谭希和、王岗、贾康熙、孟璐、赵妮娜等主创团队,深入介绍了影片作为向“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献礼之作,历经多年精心制作,其创作过程本身就是对生态文明建设长期性、艰巨性和辉煌成果的深情致敬,充分彰显了文艺创作扎根实践、服务时代的责任担当。

影片放映环节将活动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与会嘉宾对影片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半亩方塘一鉴开》运用影像语言勾勒生态保护的中国实践图景,聚焦折射陕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让抽象的生态理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艺术力量,对引导观众理解“两山”理念的深层价值、筑牢全社会绿色发展思想根基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多元视角 共话生态

首映式后,座谈会聚焦“‘两山’理念陕西基层实践与探索”,深入剖析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效。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两山”理念的理论内涵、实践路径、文艺表达和时代价值展开深入研讨,不仅总结了经验,更致力于将基层的“点”上创新,升华至可资借鉴的“面”上路径。

生态环境首席专家杨明森系统阐述了“两山”理念从理论溯源到实践探索的完整体系,并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相应的解决方向。推动建设美丽中国与清洁美丽世界成为自觉行动,实现多元共治。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建康认为,“两山”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前提,体现了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发展哲学和现代化观,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局面。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朝琦表示,影片《半亩方塘一鉴开》以影像为镜,映照出“两山”理念在法治保障下的实践路径。而高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和法治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应积极发挥学科优势,为构建生态治理法治体系、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法治意识贡献智慧力量。

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黄献松认为,电影《半亩方塘一鉴开》没有把“生态主题”简化为标签化的题材表达,而是将“两山”理念的深层逻辑转化为可感知的影像语言。不仅是陕西主动扛起生态责任的担当体现,更是“国家理念+地方实践+全民参与”的融合典范。

西北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马莉莉认为,由绿色能源、智能制造、数字技术等构成的新质生产力,正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高校应以更高站位整合学科资源,努力将学术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绿色发展的实践效能,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源源不断的高校动能。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牛鸿英从传播学视角阐述了影片通过生动的个体叙事与情感共鸣,成功将宏大的生态理念转化为公众可感知的社会议题。她认为,这种“以情动人、以文化人”的传播范式,彰显着文艺作品在构建生态文化认同中的独特价值。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曹磊表示,“两山”理念引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基础体制不断完善,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中国方案。

实践共绘 陕西答卷

作为电影的原型单位,陕煤陕北矿业、陕煤曹家滩矿业、神木富油能源科技、延长石油横山魏墙煤业、榆林杨伙盘矿业、中凯环境检测等企业代表分享了绿色转型经验,这些来自一线的实践案例,生动诠释了“两山”理念在微观层面的落地生根,展现着传统能源企业践行“两山”理念的具体路径和显著成效。

电影主创团队表示,《半亩方塘一鉴开》这部影片以引人深思的剧情艺术化再现“从牺牲环境换发展到护环境促发展”的深刻转型,让“两山”理念的内涵具象可感,充分发挥了文艺作品反映社会真实、映照时代精神的重要作用。

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林业局、榆林市生态环境局领导及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陕西的探索与实践不仅是对“两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更体现了基层实践向宏观战略升华的重要价值。并发出呼吁,希望更多艺术家能把关注重点更多放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积极创作出更多的生态影视作品,形成生态影视文化IP矩阵,让生态文明通过影视作品立体起来,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思想碰撞 共创未来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深度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更指引着新时代生态发展的方向。在此背景下,此次活动的举办,是对“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实践回顾与思想深化,通过影像表达与学术研讨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统一。

活动汇聚各方智慧,为推动“两山”理念从生态共识向实践转化注入强劲动力。陕西的实践探索既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在西部地区的生动注脚,更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彰显了区域实践的全国示范价值和战略贡献。

据悉,创作组近期将优选相关单位,走进高校、企业厂矿开展巡映活动,以银幕为桥梁,强化思想引领、推广转型经验,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理念从思想认同转化为社会行动自觉。并将继续探索“影视艺术+生态教育”深度融合的传播新范式,通过多样化载体向世界讲述中国生态文明故事,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

来源:陕西教育正能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