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贾里德·麦凯恩——那个才刚穿上NBA球衣的新秀——突然停下动作捂住右手,那一瞬间他的脸色白得像灯泡刚被拧亮。
费城的训练馆那天有种奇怪的安静,像是空气里提前藏了坏消息。
没有比赛,没有观众席的喧闹,只有几声篮球砸在地板上的沉闷响动。
贾里德·麦凯恩——那个才刚穿上NBA球衣的新秀——突然停下动作捂住右手,那一瞬间他的脸色白得像灯泡刚被拧亮。
后来传来的诊断结果是UCL韧带断裂,这四个字比任何慢镜头都更扎心,把他直接扔进伤病名单,还顺便撕掉76人开季的一半计划。
我知道你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一个年轻替补的不幸吗?
可这是费城啊,他们这几年简直成了联盟里的“医疗队长”,主力、角色球员,不管是谁,总有人莫名消失,然后出现在球队官方公告里,好像签约的时候附送了一张隐形保险单,只不过没人愿意用。
说起来,麦凯恩真不是随便哪个末位小伙。
他是2024年的首轮16号秀,高中时期拿过象征顶尖天赋的麦当劳全美最佳球员奖,在大学甚至冲到新秀榜第一,被不少媒体看作年度最佳新秀热门。
他打的是双能卫:推进稳、三分狠,本来可以和泰瑞斯·马克西组成后场黄金搭档,也是洛瑞眼中的接班人。
这些设想,现在只能收进抽屉等通知。
而且,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重伤。
去年左膝半月板撕裂,让他的大学赛季提前结束;如今又换成右手报废,两条不同方向的大弯把原本直线向上的职业轨迹折腾得跟游乐园里的过山车一样。
在短短23场比赛,他交出的数据其实很干净:场均15.3分、2.4篮板和2.6助攻,不算炸裂,但足够证明自己能站稳脚跟。
这些数字暂时只能留在统计表里发呆,等下一次更新再看看温度还在不在。
要说运气吧,也许。
但翻翻76人的过去五年,每一次关键阶段总有人倒下,有时候连续两三个核心一起没法打,你真好意思说这只是巧合?
我一直怀疑他们内部是不是有环节出了问题,比如训练强度安排太急,又或者康复流程压缩时间。
不排除心理层面的原因,新秀背着“救世主”光环走进费城,很容易为了证明自己忽略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然后悲剧按套路发生。
战术上也挺尴尬。
本来教练组可以让麦凯恩去外线拉空间,让大帝低位舒服处理;或者从替补席放出来,用速度和投射搅乱对方防守。
现在这些任务只好硬塞给昆廷·格莱姆斯(前提续约成功)、VJ·埃奇科姆以及老将洛瑞。
这仨各有特点,但无论年龄还是打法,都无法复制麦凯恩那种位置感与侵略性。
所以开局阶段,要么收紧节奏,更依赖内线牵制,要么硬撑外线火力,可遇到跑轰型球队基本就是挨揍。
想到这一幕,我忍不住回忆起罗斯刚崛起时的芝加哥公牛。
当年也是寄希望于年轻核心改写命运,却因为一次次受伤陷入循环重建,看似充满希望的新篇章,一页没翻好就被封存。
如果费城管理层继续停留在社媒喊口号,“我们相信团队”,而不认真查漏补缺,那么下一次新闻标题恐怕仍然会以“又倒下一个”开头。
而观众麻木之后,再大的天赋也救不了票房和士气,这是现实,比任何战术分析都冷冰冰。
这种频率让我开始琢磨,是体制缺陷、理念落后还是纯粹背运叠加?
联盟其他地方也有类似故事,比如鹈鹕曾经围绕锡安打造未来蓝图,却因为他的持续缺阵不得不多次推翻重建;勇士早期库里的踝关节问题差点让整个王朝胎死腹中。
不过勇士后来通过调整训练方法、科学控制负荷才渡过难关。
所以我一直觉得,如果一支球队长时间处于高伤率状态,那绝不仅仅是医疗室忙碌这么简单,它往往意味着深层结构存在漏洞,需要彻底修正,否则所谓的新赛季只是医生和康复师舞台上的新节目单罢了。
对于那些期待魔仙哥归来的球迷来说,希望当然重要,但最好备一点耐心。
在费城这样的环境里,“奇迹”两个字不会坐飞机赶来,它通常步行,而且路上可能还得绕几道工地。
我承认,当他名字再次出现在比赛名单的时候,我一定第一时间打开直播,因为从泥潭爬出来的人,总带着一种特别吸引眼睛的力量——尤其是在这样一座习惯用逆境测试忠诚度的城市,你懂吧?
来源:阿达西爱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