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的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主题为“律动不息”。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律动不息”的心脏、平稳运行的心血管系统是保障晚年生活质量的核心之一。每年进入深秋,温差加大,心血管疾病患者特别是免疫力低的人群尤其要注意“护心”和预防常见感染性疾病(带状疱疹、流感、肺炎),
今年的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主题为“律动不息”。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律动不息”的心脏、平稳运行的心血管系统是保障晚年生活质量的核心之一。每年进入深秋,温差加大,心血管疾病患者特别是免疫力低的人群尤其要注意“护心”和预防常见感染性疾病(带状疱疹、流感、肺炎),尤其是已经潜伏在90%以上人群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近日,为帮助公众进一步认识到这种潜在威胁并积极防治,由健康报社主办的一场“带疱伤心,主动联防”的公益科普活动在京举行。活动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主任魏爱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高莹以及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书记、主任刘运杰,围绕我国心血管健康现状、心血管疾病与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联防共管、以及医防融合实践等话题展开生动科普,携手筑牢心血管疾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双重防御屏障”。
2025世界心脏日“带疱伤心,主动联防”公益科普活动现场
秋冬季 心血管疾病患者警惕“隐藏危机”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已达3.3亿,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入秋以来,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加大,这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中老年人来说,不仅是体感上的凉意,更是健康风险的“信号弹”。秋冬季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免疫力面临更多挑战,例如常见感染性疾病如带状疱疹、流感和肺炎球菌疾病的叠加风险,每一次的感染都可能让心血管负担“雪上加霜”。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高莹介绍到,“气温波动、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从生理调节、血管状态、基础疾病等很多方面都会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比如出现急性血管事件,特别是血压升高、血液成分的变化导致血管出现比较剧烈的收缩,可能导致高血压急症,也可能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血管闭塞,严重的病人甚至有猝死的风险。另外在寒冷环境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易出现免疫力异常的情况。比如有些患者得了脑梗和心梗后,身体状态整体下降,免疫力也处在较低状态,给感染性疾病带来了‘可趁之机’。心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之间其实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感染会促进炎症状态,进一步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自身病情控制。以中老年常见感染性疾病带状疱疹为例,心血管疾病是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患带状疱疹风险比普通人高39%。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相比一般人群疼痛程度更强,对生活质量影响更严重且持久。多种疾病的叠加,也增加了患者治疗和管理的难度。”
预防“蛇缠腰” 避免伤身又“伤心”
带状疱疹俗称“蛇缠腰”、“缠腰龙”,通常位于身体的单侧,呈带状分布,少数情况下皮疹会全身散播。带状疱疹常常先有神经痛后出现皮疹,所以初期常容易被误诊误治。“我曾接诊过一位头面部带状疱疹的老年患者。他因为不明原因的单侧头痛,做了 X 线、超声、颅脑CT等各种检查,辗转了多个科室,一个多星期后出现皮疹转到我们皮肤科时,已经错过了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期。后通过积极治疗,皮损是消退了,但这位老爷子患处一直疼痛,给他和家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负担,我们使用了各种方法才使他的疼痛逐渐缓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主任魏爱华分享道。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带状疱疹引起的剧烈疼痛如同“导火索”一般触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急性疼痛会导致心率增快、血压急剧升高,从而直接加重心脏负荷;而长期的睡眠障碍与持续应激状态,还可能进一步诱发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甚至导致原本控制稳定的心绞痛反复发作。
魏爱华主任进一步表示,“50岁及以上的,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人群,都是带状疱疹的高风险人群。虽然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是皮损和神经痛,但会出现多种并发症,还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威胁。所以,它不仅仅是皮肤上的疾患,也是心脏的隐患。预防大于治疗,我们国家现在提倡三级预防,一级病因预防是病因预防,即在疾病还未发生的时候就去预防它的出现(防未病)。面对像带状疱疹这种常见的感染性皮肤病,秋冬季来临,第一就是接种疫苗,预防接种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也是保护健康的最佳处方。第二是做好皮肤管理、多润肤,避免烫洗、搔抓等引起破坏皮肤屏障破损的行为;第三就是管理好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第四是增强自身免疫力,包括规律睡眠、科学饮食,保持心情舒畅和适当运动。为健康保驾护航,要从‘心’开始”。
筑牢医防协同“双防线” 守护“心”健康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百姓“家门口的医院”,也是健康的“守门人”。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书记、主任刘运杰介绍:“慢性病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健康管理当中的重点领域。我们社区已经推进了专病防治门诊,在重要的时间节点,把常见病、慢性病的知识,同步给预防保健科,同时预防保健科的相关知识也供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进行学习,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相互协同。全科医生可以直接评估感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给符合条件的患者开具成人疫苗处方,再到预防保健科进行接种。此外,社区会定期举办慢性病管理以及疾病预防的主题讲座,深入到居民中进行科普宣传,科学引导。此外,日常随访中,我们的家庭医生会就居民在预防接种方面遇到的问题给予科学指导。“
会上,针对居民们对慢性病人群是否可接种疫苗的常见疑虑,刘运杰主任回答道:“慢性病人群不是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人员,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居民,如处于疾病的稳定期,也就是血压、血糖控制的比较好,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接种时可以通过社区服务中心的公众号、健康APP,以及家庭医生信息等进行预约。家庭医生也会给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居民,在我们中心留有信息的也会提前进行提醒。”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新时代的健康守护重在“未雨绸缪”,而非“亡羊补牢”。这个秋冬,别让感染成为心血管防护的“隐形缺口”,主动健康,筑牢心血管与免疫力双防线,是对自己和家庭负责。
来源:环球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