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级顶层设计落地《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发布:七部门联合明确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典型场景广泛应用,2030年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形成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目标量化:2027年前建成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体系,普及智能体应用;2030
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政策落地利好消息及受益板块分析(2025年9月28日)
一、政策核心利好消息
国家级顶层设计落地《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发布:七部门联合明确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典型场景广泛应用,2030年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形成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 目标量化:2027年前建成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体系,普及智能体应用;2030年智慧交通与物流核心技术全球领先,培育新业态。关键技术突破方向明确动态场景感知与自主决策:突破复杂环境下的多模态感知、高精度定位、群智协同技术,支撑自动驾驶与智能调度。 智能装备升级:推动智能驾驶系统、智慧列车、智能船舶等研发,加速国产替代(如激光雷达、AI芯片)。场景应用全面铺开组合辅助驾驶: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等地推进L3/L4级自动驾驶示范,探索车路云协同感知设备布局。 智慧铁路:研发具身智能列车,推广自感知、自修复的智能运维系统,优化列车调度与供电。 智慧航运:推广船舶自主航行系统,建设“数据大脑”综合管理系统,推动内河货运船舶无人化。 低空经济:鼓励无人机物流、新型航空器应用,促进低空运输网络建设。基础设施与数据支撑强化算力网络建设:依托高速公路、港口等布局算力节点,推动5G+卫星通信融合网络覆盖。 数据要素流通:建设国家级交通大数据中心,推动公共数据与企业数据融合,支撑AI模型训练。产业生态与治理完善联盟与标准制定:成立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制定车路云一体化标准体系,推动跨区域互认。 安全与伦理机制:建立AI应用安全分级管理,完善算法与数据风险防控,规范伦理审查。二、受益核心板块及标的
智能驾驶与车路协同核心标的: 德赛西威:智能座舱与域控制器龙头,适配L4级自动驾驶方案。 中科创达:车载操作系统与AI算法供应商,合作高通布局智能汽车。 逻辑:政策推动L3级车型准入,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扩容,车载感知与决策需求激增。智慧铁路与轨道交通核心标的: 中国中车:智能列车装备制造商,研发自感知、自修复技术。 思维列控:列车控制系统龙头,受益于智能调度与运维升级。 逻辑:政策明确铁路装备智能化升级,智能驾驶与群控系统需求增长。智慧航运与港口自动化核心标的: 中远海控:全球航运龙头,布局智能船舶与自动化码头。 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营商,技术输出至海外项目。 逻辑:内河船舶自主航行试点启动,港口无人化装卸设备需求提升。低空物流与无人机核心标的: 亿航智能(EH.US):载人/物流无人机制造商,获大湾区低空物流航线资质。 航天彩虹:工业无人机龙头,拓展巡检与物流场景。 逻辑:政策鼓励低空运输网络建设,无人机配送与巡检商业化加速。交通AI算力与数据服务核心标的: 浪潮信息:AI服务器供应商,支撑交通大模型训练。 数据港:数据中心服务商,为交通数据存储与处理提供基础设施。 逻辑:政策强化算力与数据要素保障,AI模型训练需求爆发。三、政策催化下的投资逻辑
短期关注示范项目落地: 重点跟踪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区域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扩容(如武汉、杭州已开放55条无人机航线)。 关注港口自动化改造(如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和智慧矿山(鄂尔多斯矿用车无人化)项目。中长期布局核心技术赛道: 车路云一体化:路侧感知设备(激光雷达、摄像头)与云控平台(华为、百度)需求增长。 国产替代:自动驾驶芯片(地平线、黑芝麻)、高精度地图(四维图新)等环节受益。风险提示: 技术迭代风险: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进度可能低于预期。 政策执行差异:地方试点推进力度不一,部分领域标准尚未统一。四、操作策略
配置策略: 短期(1-3个月):聚焦政策明确受益的智能驾驶板块的标的。 中长期(6-12个月):布局低空经济、交通AI算力等成长赛道的标的。仓位管理:科技板块配置比例不超过总仓位的30%,均衡分散至硬件(设备/芯片)与应用(物流/出行)两端。来源:天际流星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