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2日晚,罗永浩在直播结束后专门发帖点赞了两家湘菜连锁品牌:上海的“锅气湖南菜”和深圳的“农耕记”。他强调,这些餐厅证明了一点:即使是在商场经营的连锁餐厅,也完全能够坚持现炒现做、保持锅气,并实现盈利。这些餐厅是如何做到既保持连锁化经营,又捍卫了厨师的烹饪
9月12日晚,罗永浩在直播结束后专门发帖点赞了两家湘菜连锁品牌:上海的“锅气湖南菜”和深圳的“农耕记”。他强调,这些餐厅证明了一点:即使是在商场经营的连锁餐厅,也完全能够坚持现炒现做、保持锅气,并实现盈利。这些餐厅是如何做到既保持连锁化经营,又捍卫了厨师的烹饪艺术呢?
1 餐饮业的预制菜潮流与厨师困境
近年来,餐饮行业掀起了一股“去厨师化”的风潮。连锁餐饮企业为了追求标准化和规模化,纷纷建立中央厨房,使用预制菜和半成品。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残酷的成本计算:厨师工资通常占餐饮人工成本的60%左右,而整个人工成本又占企业经营成本的20%。减少厨师数量,代之以标准化半成品,能够显著降低人力成本。
更关键的是,标准化保证了不同门店的菜品口味一致,便于快速扩张。真功夫、黄记煌等品牌就是通过高度标准化实现大规模连锁经营的。
然而这种模式也付出了代价。陶陶居曾尝试通过中央厨房降低对厨师的依赖,结果业绩大幅下滑,原因是“菜品不好吃了”。创始人尹江波反思道:“非要把依靠手工、技术和师傅的产品,做成标准化,那就是逆势而为。”
2厨艺的回归:为何现炒模式重获青睐?
罗永浩点赞的两家湘菜品牌——“锅气湖南菜”和“农耕记”,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他们找到了标准化与厨艺的平衡点。
“锅气”不仅是湘菜的灵魂,也是中餐区别于预制菜的关键。所谓锅气,是指食材在高温爆炒过程中瞬间产生的独特香气和风味,这种风味只有在现场烹饪才能实现。
锅气的产生依赖于几个关键因素:火候的精准掌控、翻炒的时机和技巧、以及食材的新鲜度。这些恰恰是预制菜无法复制的。
相比预制菜餐厅,现炒模式对厨师的专业技能要求更高。在“农耕记”和“锅气湖南菜”这样的餐厅,厨师不是简单的加热工,而是真正掌握烹饪技艺的专业人士。
茶油炒土鸡
土大蒜炒土腊肉
土油豆腐焖拆骨肉
鲜炒土黄牛肉
招牌湖蝶鱼
3连锁而不失锅气:现炒餐厅的运营智慧
可能有人会质疑:连锁餐厅依赖现炒模式,如何保证出品的稳定性和效率?这正是这两家餐厅的独特之处。
“术业有专攻”,既保证了菜品的专业性,又提高了出品效率。新手厨师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以及线上线下的统一培训,可以较快掌握特定菜品的烹饪技巧。
农耕记创始人也曾表示,他们的成功在于对食材的坚持和湖南土菜技艺的传承。
4 现炒模式的商业启示:平衡效率与品质
罗永浩在分享自己的用餐经历时,特别提到了一组数据:他们一行人点了七道热菜,总花费仅三百七十多元。这个价格远低于许多使用预制菜的连锁餐厅。
这引出一个关键问题:现炒模式是否一定意味着高成本?
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通过优化运营流程和提高翻台率,现炒餐厅完全可以在保持合理价格的同时实现盈利。费大厨一家120个餐位左右的单店,翻台率可达5-6次/天,一些生意好的门店甚至超过7-8次。
高翻台率背后是顾客对现炒模式的认可。消费者愿意为更新鲜、更有锅气的菜品买单,甚至愿意为此排队等候。
正如餐饮业内人士所说:“未来,哪个品牌活得更真实,它的生命力就会更强一点。”
农耕记已在全国开设超过300家门店,费大厨也正以每年新开10家的速度稳定扩张。这些数字向整个餐饮行业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连锁化和现炒模式并不矛盾。
正如一位从业二十年的厨师所说:“预制菜可以标准化味道,但永远无法复制锅气中蕴含的情感与生命力。”在餐饮工业化的浪潮中,厨师的双手依然守护着中餐最珍贵的温度。
来源:欣欣美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