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气体道路运输领域,依据气体危险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高危气体和低危气体两类。这两类气体在运输管理方面,如法规框架、资质要求、操作规范等层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接下来,气体物流智库将从核心维度展开全面对比,以明确两类气体运输的合规重点和差异界限。
在气体道路运输领域,依据气体危险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高危气体和低危气体两类。这两类气体在运输管理方面,如法规框架、资质要求、操作规范等层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接下来,气体物流智库将从核心维度展开全面对比,以明确两类气体运输的合规重点和差异界限。
两类气体的法规设计均遵循“风险适配”原则,不过,高危气体侧重于“全链条严格监管”,低危气体侧重于“分类豁免 + 简化管理”,具体差异如下:
高危气体
核心法规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2020 年施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2012 年修订)、各类气体专项要求(如液氯、液氨、氢气、LNG/CNG 运输规范)、国际规则(如ADR协议)。
管理逻辑:“全面许可 + 过程强监管”逻辑,覆盖 “运输资质 - 车辆设备 - 人员资格 -操作流程-运输全流程动态监控 - 应急处置” 全链条,通过强制标准、专项限制降低高风险,针对不同气体特性制定差异化要求。
适用气体范围:易燃、剧毒、强腐蚀性气体(液氯、液氨、硫化氢、氢气、LNG、CNG 等)。
低危气体
核心法规依据:《关于进一步规范限量瓶装氮气等气体道路运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限量瓶装氮、氦、氖、氩、氪、氙道路运输指南》(简称《指南》)、《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6)、 地方补充规范(如甘肃庆阳、山西、江苏相关规定)。
管理逻辑:“有条件豁免 + 安全背书转移”逻辑,以“豁免” 为核心,对符合条件的气体取消危险货物运输资质要求,安全责任从“运输环节的行政许可”转移到“托运人和承运人的行为责任”,从检查“三证”(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通行证),转变为检查“限量”和“合格包装”,兼顾效率与成本。
适用气体范围:不燃、无毒、无腐蚀性气体(氮气、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等)。
资质与人员管理是两类气体运输的核心差异点,高危气体强调“资质准入 + 专业人员”,低危气体强调 “简化资质 + 基础培训”:运输企业资质
高危气体:运输企业必须取得危险货物运输资质,无资质运输属严重违规,最高可吊销相关许可。根据相关规定,自有专用车辆需达5 辆以上,如果是运输剧毒化学品、爆炸品的,自有专用车辆则需 10 辆以上,且专用车辆技术性能要符合国家标准,技术等级也要达到相关要求,另外,企业还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等。
低危气体:符合包装及数量条件,在道路运输环节按照普通货物管理,无需专门的危险货物运输资质。如对单个无缝气瓶公称容积不超过50 升,每个运输单元所运输的压缩气体气瓶总水容积不超过 500 升的情况,可使用普通货运车辆运输 。
高危气体:
1、驾驶员需取得危险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证,其中,从事剧毒化学品、爆炸品道路运输应当取得注明为“剧毒化学品运输” 或者 “爆炸品运输” 类别的从业资格证,且满足“2 年以上货运经验、3年内无重大事故记录”;运输剧毒气体需额外熟悉泄漏处置流程。
2、必须配备专职押运员,押运员需持证上岗,全程监护运输过程(如液氨运输需监护装卸、泄漏预警)。
低危气体:
1、无需危险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证,但需通过企业组织的《指南》专项培训,掌握气体特性、气瓶固定、基础应急等知识。
2、无需配备专职押运员,仅要求驾驶员具备独立处置泄漏、车辆故障的能力。
来源:丹东天茂气体一点号